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铜鼓县)【解析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科学巨著《几何原本》前六卷本早在16 ( http: / / www.21cnjy.com )、17世纪之交就由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出版,两个半世纪后,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合译的后九卷本才在中国面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政府的文化专制②传统的重农思想③翻译人才的匮乏④盲目自大的愚昧心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唐代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侧面和角度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科举考试的实行
C、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
D、中外文化的交流
3.下图是经典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 ( http: / / www.21cnjy.com )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笑容可掬,由图集中反映出这类中国年画的基本特点有:(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②活泼热闹,重吉祥、喜庆③饱含乡土气息表现美好愿望④具有浓郁宗教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励志佳句,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等等。上述佳句对应的文学体裁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汉赋、唐诗、宋词 B.楚辞、唐诗、宋词
C.楚辞、汉赋、唐诗 D.诗经、楚辞、唐诗
5.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
6.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被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农政全书》
7.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8.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以西汉元帝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元帝时国势衰弱,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亲,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这说明
A.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体现社会思想
B.元曲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元曲的兴起促进了封建社会瓦解
9.《敕勒歌》唱道:“敕勒川,阴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反映了 ① 当时鲜卑族人民的游牧生活 ② 北朝民歌慷慨激昂的风格 ③ 当时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草丰畜少 ④ 当时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良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核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文中“天启壬戌秋日”使用的是( )
A.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年号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D.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11.《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下列诗词名句出自《诗经》并且能够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 )
①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②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③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归纳法是活化历史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的标准,他还可以选择( )
A.《离骚》 B.《石氏星表》
C.《四书章句集注》 D.《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
13.(12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8分)
(1)分别写出图1和图2所示的文字名称。(2分)
(2)图1所示的文物有哪些史料价值?(4分)
(3)图1和图2文物中的文字有何异同?(2分)
14.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学西传”为主。起始于西汉,中国文化 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西学 东渐”现象。在“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
——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眼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人与事,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上来说,那些陋习、弊端、问题与症结首先吸引住了西方中心主义者或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目光,引发了其浓厚的兴趣,并为其贬抑、丑化中国及中国人,为其"奴化中国"论调寻找所谓的客观依据。他们沿续了十八世纪时那些关于中国认识上的否定式,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
——李朝全《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东学西渐”的途径、主要特点。(6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结合所 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怎样的史观 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 (6分)
(4)和平与暴力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人认为“文化交流中和平比暴力好”,也有人认为“暴力比和平来得快”。请依据所学做出评价。(8分)
15.阅读下列图文:(10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骨、肉、血,五者闲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备注:材料一是《兰亭序》,材料二是“张旭草书”)
请回答:
(1)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以上图文分别代表了哪三个时期的书法成就?(4分)
(2)试概括这三个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解答时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用排除法。《几何原本》的译出,反映了中国对待科技文化的态度。中间相隔两个半世纪才译出后九卷,说明当时中国政府对科技文化的阻碍,包括文化专制,中农思想,愚昧自大心态,当时翻译人才不缺乏。故排除3.
2.【答案】A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考查的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年画,其中包含了乡土气息表现美好愿望,喜庆吉祥,但是没有宗教色彩,所以排除④,故答案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4.【答案】B
【解析】第一句出自《离骚》;第二句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三句出自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答案】D
【解析】《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类书;《天工开物》是记载农业、手工业成就的“工艺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才属于丛书,而且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科技·古代医学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指的是文人画不强调的山水等的‘形似’而是“神似”,而是侧重于感情的寄托、精神的表达于山水,不在于画的山水是否像不像,“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指的是立体画派也是强调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所以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只能是选项D,而不是其他的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人画与立体派的比较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展现的是王昭君宁可自杀也不肯到匈奴和亲的故事,这与基本史
实不符。作者此举反映了作者以及社会对元朝的种族等级统治的反抗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意思。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杂剧
9.【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组合选择题,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做此类选择题能够掌握一定的技巧。《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牧歌,随着此时时期的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我国北方地区牧业得到迅速发展,《敕勒歌》正反映了这一草原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题干中所列的四种景象中,很明显“当时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草丰畜少”与民歌中所反映的景象完全相反,故可排除③,四个被选项中有三个中有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C
1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天启壬戌秋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错误,无从体现“王公即位”;“天启壬戌秋日”,“天启”体现“年号纪年法”,“壬戌”体现“干(天干)支(地支)纪年法”,故,BC两项表述不准确,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纪年法·年号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①属于宋词,④属于楚辞,排除①④,答案为B。②体现宗法制,③体现分封制。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该同学归纳的依据是这四部书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故选B项。
13.【答案】(1)甲骨文和楔形文字。(2分)
(2) 图1甲骨文记载的多为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等有很高的价值,(2分)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2分)
(3)同:都属于象形文字。(1分)异:书写载体不同。(1分)
【解析】略
14.【答案】(1)途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分)
主要特点:没有大规模的展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深入了解和认识;交流的层面大多停留在物态文化,如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4分,任答二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原因: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转型;而中国由于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禁海锁国及资本主义萌芽微弱等原因,致使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文化未能充分发展。(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2)看法: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4分)
原因:一系列侵华战争的胜利;压制中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的反抗斗争;中国社会存在的陋习、弊端与问题;站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立场(维护西方利益)。(6分,答出三点即可)
(3)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分)
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4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评价:上述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2分),具体论述分三个层次给分。
层次一(单点论述):文明交流的和平形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常的、大量的和主要的交流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各文明中心之间, 还是各国之间, 或者是民间的商旅、教旅 、学旅之行, 和平形式的交流, 一般占主导地位。(4分)
层次二(双点论述):在层次一基础上的分析,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平交流的背景是文明间存在矛盾、分歧、对立,乃至最终因不可调和而致的战争;战争是非和平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一种暴力交流。(6分)
层次三(多点论述):在层次二基础上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纵观人类历史进程,和平交流与非和平交流相生相伴,如影随形。纵向看,文明间既也没有绝对的和平式交流,也
没有永久的非和平式交流。二者通常是相互交织,共同促进各自文明的发展,推动人类历史进行文明交流。(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16世纪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中国文化 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途径和特点。原因要从文化方面中西方的不同点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中中国的人与事,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上来说…关于中国认识上的否定式,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即可概括出19世纪中期西方对中国的看法。这种看法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从中国自身的不足和西方对中国的侵略等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材料“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可以看出是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进行分析的。概括材料“因此二十一世纪…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 整合的世纪”可以得出作者的观点,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整合。
(4)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知两者的说法都是片面的,这类题可以从单点论述、双点论述
、多点论述三种答题思路解答。具体论述角度可以从文明之间的交往是要充分的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动荡和稳定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具体的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东西方比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强国御辱的共同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史学理论和常识·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15.【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唐代、宋代。(4分)
(2)特点:①魏晋时期:汉字发展成为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地书法艺术。(1分)②唐朝时期:书法艺术达到高峰,草书、楷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书法理论日益成熟。(1分)③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1分)
原因:①魏晋时期:士人群体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1分)②唐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1分)
③宋代: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多姿多彩。(1分)
【解析】略
图2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