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核心素养:
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时空观念】
2.民族危亡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3.以七七事变、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抗日的爱国精神;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义勇军进行曲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後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背景
一、七七事变
材料一: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对此大吃一惊的军部和政府的一部分消息灵通人士,似乎就不约而同地秘密派出了各自的视察人员。
——[日]令井武夫著,《今井武夫回忆录》
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侵略华北进而侵略整个中国的“大陆政策”,是日本长期以来坚持的国策。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北平,形势十分危急。
①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为转移民众视线,掠夺中国资源,并不满足于东北。
②卢沟桥是平汉线上的咽喉,占领卢沟桥,可切断平汉铁路,使中国军队和西北抗日力量无法开赴前线,因此卢沟桥成了中日必争的战略要地。
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首先在卢沟桥爆发?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演习中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2、经过
第29军火速奔赴宛平城
第29军在卢沟桥上向日军还击
“敌将赵登禹”的防守非常坚固,几经阻战无法容易地将它拿下……此战惨烈之极,白兵战到处发生……我军的苦斗是无法想象的……地面上到处都是战死的尸体,这就是一场白日下的噩梦。——日本陆军省报道部编《大陆战史》
面对日军侵略,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北平保卫战失败,佟麟阁、赵登离将军壮烈牺牲。
29军副军长佟麟阁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佟麟阁
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赵登禹
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犯南苑。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壮烈殉国时年45岁。
师长赵登禹冲入敌阵,挥舞大刀砍杀日军,后壮烈牺牲,年仅39岁。
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史
料
链
接
这是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
这是日军空中拍摄的卢沟桥及宛平县城图(右斜上方为永定河)。
上图为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抵抗日本侵略军入侵(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卢沟桥(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1937年7月29日,日军占据宛平城后留下的照片记录。
△日军炮轰宛平城图
△这是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战地照片。
拓展比较
项目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 1937年7月7日
性质
结果
相似点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
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都是日本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
名词解释:全民族抗战的含义:“全民族抗战”指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国内各阶层、各利益集团、海外华侨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行动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
材料1:“鉴于南京政府近来反日行为日益频繁…为维系帝国自开国以来对华之一贯积极政策,为帝国安全和国民生计考虑,务必革除之前保守做法,限期动员80万兵员,给予其全面重大打击…占领华北之北平、天津及华东之上海…并准备战争长期化。”
——《日本1937年度对华作战计划》(1936.12订)
类别 中国 日本 比例
钢铁年产量 4万吨 380万吨 1:145
战机年产量 0 1580架
重炮年产量 0 744门
坦克年产量 0 330辆
军舰年产量 ≈0 5.3万吨
日军进犯华北后,重新确定了什么样的侵华方针?日军的底气在哪儿?
材料2:1937年7月中日实力对比表
速战速决
力量悬殊巨大
七七事变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侵华方针,叫嚣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超过国共之间的矛盾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平为北平简称,今北京;津为天津简称)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摘自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达成共识
共赴国难
2、合作实现:
材料研读: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编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合作表现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
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红军
游击队(琼崖游击队除外)
军 长 :叶挺
副军长 :项英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誓师抗日
合作方式:党外合作,保持独立性,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
八路军编制序列表(1937年秋)
编制 职务 姓名 年龄 职务 姓名 年龄
总部 总司令 朱德 51岁 副总司令 彭德怀 39岁
参谋长 叶剑英 40岁 副参谋长 左权 32岁
政训处主任 任弼时 33岁 政训处副主任 邓小平 33岁
115师 129师
师部 师 长 林彪 30 师 长 刘伯承 45
副师长 聂荣臻 38 副师长 徐向前 36
参谋长 周昆 35 参谋长 倪志亮 37
副参谋长 王秉璋 23 参谋处长 李 达 32
120师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习惯称为“八路军”。改编后的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为: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
师部 师 长 贺龙 41
副师长 萧克 30
参谋长 周士第 37
编制 职务 姓名 年龄 职务 姓名 年龄
军部 军长 叶挺 41岁 副军长 项英 39岁
参谋长 张云逸 45岁 副参谋长 周子昆 36岁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 31岁 政治部副主任 邓子恢 41岁
第一支队 司令 陈毅 36岁 第二支队 司令 张鼎丞 39岁
副司令员 傅秋涛 31岁 副司令员 粟裕 30岁
参谋长 胡发坚 31岁 参谋长 罗忠毅 30岁
政治部主任 刘炎 33岁 政治部主任 王集成 30岁
第三支队 司令 张云逸(兼) 45岁 第四支队 司令 高敬亭 30岁
副司令员 谭震林 35岁 副司令员 ——
参谋长 赵凌波 29岁 参谋长 林维先 25岁
政治部主任 胡荣 31岁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27岁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是“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新四军编制序列表(1937年—1941年)
4.第二次国共合作合作实现的影响:
(1)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6.12.12
1937.7.7
1937.9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
基本结束
七七事变
国共两党
表明抗战立场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第二次
国共合作建立
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党关系的重要途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拓展比较
两次国共合作有何不同之处?
比较项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社会背景
实现合作的政治背景和地位
革命的对象
合作的方式
结果 和前途
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都属于革命的政党
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经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军队和 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代表作中华民族的利益,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北洋军阀
日本帝国主义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帝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
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淞沪会战
1、背景
平津失陷以后,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妄图3个月 灭亡中国日军准备打击中国 经济、政治中心——上海和南京。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2、概况
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 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淞沪会战爆发。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
日军投入约30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投入约100万兵力,15位将军战死,数千名军官阵亡,国军中央海军全军覆没,日军死伤4万余人,30万中华儿郎血洒黄浦江。
淞沪会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日第一场海、陆、空全方位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对决之惨烈,绝无仅有,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3、主要战役
宝山保卫战
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国军98师第583团3营500与日军决一死战
姚子青(1908-1937)
宝山保卫战,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
四行仓库保卫战
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谢晋元
(1905-1941)
谢晋元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带领四百壮士孤军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
4、意义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失败!
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一个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
特点: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背景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第8号敕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随后日军连破国军三道防线直扑南京。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 为战时的陪都
日军认为“皇军在外国首都入城乃有史以来盛事”为“使中国军民敬仰皇军之威武而归服之”,日军组织盛大的入城仪式。
2、概况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 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刀劈——砍杀训练
杀人比赛
日军把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日军砍杀南京青年
中国军人被日军反绑杀死,形成血池
集体枪杀
活埋
焚烧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余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余人。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遇难者者达30多万人。
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 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两人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 杀满150名中国人。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忘记过去的 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墩
我们的启示(教训):
(1)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3)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4)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不容抹杀
日本前首相参拜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日本明治时期建立的,日本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 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铁证如山,但是现在的日本政府并没有认真深刻反省这段历史,没有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尤其是中国道歉,反而政府官员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竟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当今日本应有的态度:(1)日本要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
(2)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发展未来。
张纯如向国际社会揭发日军暴行
日本从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还篡改教科书,有一位美籍华裔女作家,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让日本哑口无言! 她就是张纯如。
为了能够获取到最真实的资料,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经过三年的搜集、整理,她的书《南京大屠杀》面世了。这本书将日寇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让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不仅西方有凶残的德国纳粹,在东方的岛国,也住着这样一群恶魔。此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被翻译成数10种语言在全球出售。《纽约时报》说,这本书是60 年来首次向全世界揭露了日本的恶行。
在《南京大屠杀》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张纯如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书成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2004年,年仅36岁的张纯如选择在高 速公路旁自杀。
“人类历史上没有几次劫难能在程度和范围上与二战期间的南京暴行相比。”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课堂小结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 战
英国
结果
南京大屠杀: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是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时间 地点:1937年7月7日 北平 卢沟桥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1月
经过:守卫宝山 四行仓库保卫战 中国空军首次参战
影响: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
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