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粤版化学第三单元 维持生命的物质——氧气、水……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蜡烛燃烧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硫磺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图文课程及科学视频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技能。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验满氧气 B. 倾倒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点燃酒精灯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用完后用嘴吹灭
B.煤充分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自燃物品
5.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的腐烂 B.醋的酿造
C.细胞的呼吸作用 D.蜡烛燃烧
6.(创新实验)“胜哥”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胜哥”收集一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PQ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段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MN和NP段比较,说明温度升高,氧分子的体积增大
C.NP和PQ段比较,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Q点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7.以下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8.下列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食物腐烂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动植物呼吸 D.蜡烛燃烧
9.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变量y表示的是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高锰酸钾的质量
C.剩余固体的质量 D.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10.(2分)(2024九下·岳阳月考)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二、非选择题(共9题;共80分)
11.(16分)(走进生活)(一)、冰箱中“气调保鲜”。
(1)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关于富氧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富氧空气是纯净物
B.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
C.富氧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能是1∶4
(二)、如图为工业分离空气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二氧化碳 氮气 氧气
沸点/℃ -56.55 -195.8 -183.0
(2)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是依据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分析上表数据,控制温度在 范围内分离出二氧化碳和水,上述流程中获得的“液氧”属于 (“混合物”、“纯净物”)。
(3)查阅资料空气中除含氧、氮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用途泛,氦气也常用作探空气球的填充气体。氪和氙主要用于电光源方面,而氙气与也常用作医疗麻醉剂通过与细胞膜和细胞内受体相互作用,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从而产生麻醉效果。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 ,氦气也常用作探空气球的填充气体主要利用氦气 ,氙气用作医疗麻醉剂这个过程是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2.(8分)(走进生活)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2分)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2分)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2分)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13.(6分)市场上销售的咸菜干酱牛肉咸水鸭都食品都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 而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 而变质。还可以充入某种保护气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例如薯条等小食品充入 气。
14.(10分)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1)(2分)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
(2)(2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填序号。
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
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
(3)(6分)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试管中产生气体,则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 。试管 填“”或“”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5.(10分)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得多。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能转化为臭氧。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km处有一个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降低对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吸收,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2分)臭氧 (填“属于”或“不属于”)纯净物。
(2)(2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3)(2分)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它会引起______(填字母)。
A.光合作用增加 B.皮肤癌患者增多 C.太阳照射时间长
(4)(4分)二氧化硫遇到臭氧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写出二氧化硫与臭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 反应。
16.(10分)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2分)图甲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其原因是 不同。
(2)(4分)根据甲图提供的信息,乙图所示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4分)丙图中锂原子与 (填“A”、“B”或“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 。
17.(14分)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火柴、药匙、棉花、坩埚钳等用品和以下仪器:
(1)(6分)若利用上述药品和部分仪器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一种仪器 (填名称),该仪器的一般性用途为用于 ,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分)制取氧气时,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①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①在② (选填“之前”或“之后”)相对合理。
(3)(6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能从水中导管口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 ,且 ,使试管内压强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18.(4分)小孔同学在开学体质监测时,与医生交谈中获悉,青少年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每次约吸入0.5L空气。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
(1)(2分)人体呼吸 (选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反应。
(2)(2分)根据题意计算出一位青少年平静时10分钟吸入人体内的氧气质量至少为多少克?(简要书写计算过程,最后计算结果取整数)
19.(2分)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节约用水,假如有一个水龙头每秒漏水2滴,则一天漏水多少克(平均每20滴为1mL,水的密度为1g/mL)?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山区,平均每人每天饮用水量不足500mL,浪费的这些水可供这一地区每天约多少人饮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是石蜡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不止一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属于分解反应;
C、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为“多变一”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内部,故A错误;
B. 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B正确;
C. 读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故C错误;
D.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为防止失火,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气体验满操作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
B、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C、读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
D、根据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A答案错误;
B、煤充分燃烧可以释放更多热量,有利于节约燃料。B答案正确;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动,为火焰提供氧气,使得火势变大。C答案错误;
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分析;
B、根据煤充分燃烧可以释放更多热量,有利于节约燃料分析;
C、根据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动,为火焰提供氧气,使得火势变大分析;
D、根据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火药为易燃物易爆物, 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爆炸品标志。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火药为易燃物易爆物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醋的酿造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细胞的呼吸作用,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发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且放热的氧化反应来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物理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敞口放置,MN段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是因为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MN段是敞口放置集气瓶,NP段是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因此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不能确定氧分子的体积增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瓶口朝下后,探头在上部,PQ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速率加快,说明氧气向下聚集,NP和PQ段比较,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Q点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几乎不再变化,这是因为瓶中全部是空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分析;
B、根据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分析;
C、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D、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硫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石蜡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为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符合题意;
C. 动植物呼吸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9.【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该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发生,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质量变为0,该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生成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固体物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该图示正确,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该图示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要适中,方便收集氧气,故错误;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有连续气泡生成时,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 ,故错误;
C.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 ,故错误;
D. 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收集氧气的操作注意事项,氧气验满的操作分析。
11.【答案】富氮空气;B;沸点;大于等于-56.55℃,小于-183.0℃;;混合物;0.94%;密度比空气小;物理变化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做保护气,根据流程,富氧空气被分离出去,因此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氮空气。
A.富氧空气不是纯氧气,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故正确;
C.正常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是1∶4,富氧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一定大于1∶4,故错误;
故答案为:B。
(2)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是依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氮气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沸腾出来,余下的液体主要就是液氧了。
水的沸点是100℃,二氧化碳的沸点是-56.55℃,氧气的沸点是-183.0℃,氮气的沸点是-195.8℃,通过降温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离出来,温度应大于水和二氧化碳的沸点,而小于氧气和氮气的沸点,故温度应大于等于-56.55℃,小于-183.0℃;
上述流程中获得的“液氧”中仍含有少量稀有气体,故属于混合物。
(3)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常用作探空气体的填充气体;
氙气用作医疗麻醉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分析】(1)根据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做保护气分析。
A.根据富氧空气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分析。
B.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分析。
C.根据正常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是1∶4分析。
(2)根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氮气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沸腾出来分析。
根据水的沸点是100℃,二氧化碳的沸点是-56.55℃,氧气的沸点是-183.0℃,氮气的沸点是-195.8℃分析。
根据“液氧”中仍含有少量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分析。
(3)根据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氦气的性质分析。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2.【答案】(1)可燃物
(2)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4)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蚊帐可以燃烧是可燃物,蚊帐燃烧具备了燃烧具备的条件;(2)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拨“11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逃离,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楼.(4)水蒸发会带走热量,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分析】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灭火的原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
13.【答案】氧气;缓慢氧化;氮气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咸菜干酱牛肉咸水鸭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故填:氧气;缓慢氧化.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故填:氮.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氮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14.【答案】(1)2.53%
(2)C
(3)6;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故答案为:2.53%;
(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因此,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不符合题意;
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不符合题意;
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则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3mL,因此,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氢气能够燃烧,氧气不能燃烧,只能支持燃烧,因此,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水在通电时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6;b;。
【分析】 (1)根据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的净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属于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木条燃烧比在氧气中更剧烈
(3)C
(4);氧化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臭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2)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得多,则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且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3)由短文可知,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导致臭氧层形成空洞时,会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故答案为:C.
(4)二氧化硫和臭氧在微热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物质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则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分析】(1)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来解答;
(2)根据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的氧化性来解答;
(3)根据破坏臭氧层会产生臭氧层形成空洞现象,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硫和臭氧在微热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物质与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来解答。
(1)臭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2)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得多,则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且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3)由短文可知,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导致臭氧层形成空洞时,会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故选C;
(4)二氧化硫和臭氧在微热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物质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此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6.【答案】(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O2;化合反应
(3)C;8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图一中两种微粒圆圈里的数字不相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氧分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从丙图中获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锂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因此锂原子与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9=2+8+x+1,因此x=8。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反应的特点分析。
(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17.【答案】(1)铁架台;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2)之前
(3)气体温度升高;(反应生成气体)气体增多;变大,大于外界压强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若利用上述药品和部分仪器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一种仪器铁架台,铁架台的用途是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操作时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试管内温度升高且气体增多,使试管内压强增大,试管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分析】(1)根据铁架台的用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分析;
(3)根据气体逸出的原因是因为试管内的压强增大分析。
18.【答案】(1)是
(2)解:已知青少年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每次约吸入0.5L空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则一位青少年平静时10分钟吸入人体内的氧气质量至少为
答:一位青少年平静时10分钟吸入人体内的氧气质量至少为18g。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1)人体呼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非常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分析】(1)根据人体呼吸是缓慢氧化分析;
(2)根据青少年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每次约吸入0.5L空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分析。
(1)人体呼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非常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2)计算过程见答案。
19.【答案】解:一昼夜24小时为:24×60×60秒=86400秒
一个水龙头一昼夜滴水量为:86400秒×2滴/秒=172800滴
则一个水龙头一昼夜滴水体积=172800滴÷20滴/mL=8640mL
一个水龙头一昼夜滴水质量=8640mL×1g/mL=8640g
按每人每天饮用500mL计算:8640mL÷500mL/人=17.28人≈17人
答:一天漏水8640g:浪费的这些水可供这一地区每天约17人饮用。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每滴水的体积、水的密度、 一个水龙头每秒漏水滴数、平均每人每天饮用水量计算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20.0%)
主观题(占比) 80.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2.6%)
主观题(占比) 9(47.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0(52.6%) 20.0(20.0%)
非选择题 9(47.4%) 80.0(8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8.4%)
2 容易 (26.3%)
3 困难 (5.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2.0(2.0%) 4
2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12.0(12.0%) 5,13,18
3 氧气的物理性质 2.0(2.0%) 6
4 氧气的工业制法 16.0(16.0%) 11
5 燃烧和爆炸实验 2.0(2.0%) 4
6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2.0(2.0%) 6
7 化学反应的实质 10.0(10.0%) 16
8 保护水资源 12.0(12.0%) 14,19
9 氧气的化学性质 10.0(10.0%) 15
10 元素的概念 10.0(10.0%) 16
11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0.0(10.0%) 3,12
12 药品的取用 2.0(2.0%) 2
13 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20.0(20.0%) 7,8,13,15
14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16.0(16.0%) 11
15 氧气的收集方法 2.0(2.0%) 10
16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4.0(4.0%) 2,10
17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0.0(20.0%) 8,9,10,17
18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14.0(14.0%) 1,7,16
19 纯净物和混合物 26.0(26.0%) 11,15
20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0.0(10.0%) 15
21 电解水实验 10.0(10.0%) 14
22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0.0(10.0%) 16
23 空气的组成 22.0(22.0%) 6,11,18
24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2.0(2.0%) 3
25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4.0(4.0%) 2,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