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粤版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传统文化)中国茶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饮茶文化,涵盖了茶的制作、饮用、品评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B.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C.茶氨酸中含有N2分子
D.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2.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现代科技)我国科研工作者将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玄武岩中的磷灰石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B.中阳离子的符号为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由三种元素组成
4.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会了一些化学用语。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1个亚铁离子:Fe2+ B.2个氢原子:H2
C.3个氨分子: D.高锰酸钾:
5.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b点对应物质是一种有毒气体
B.c点对应物质可以用来做燃料
C.若d点对应物质是碳酸钠,可以通过c点对应物质与NaOH反应转化得到
D.a点对应物质一定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可以转化为b或c点对应的物质
6.某管道疏通剂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品名:管道疏通剂 成分:氢氧化钠、铝粉、硝酸钠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防明火 保存方法:密封 适用范围:毛发、残渣等淤积物
A.氢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
B.硝酸钠中阴离子的符号为
C.硝酸钠中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D.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7.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常用于自来水等物质的消毒。在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3 D.+5
8.乙醇与乙醛(CH3CHO)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若100g此混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水的质量为( )
A.90 g B.104 g C.92 g D.88 g
9.二硫基丙醇是医疗上用于治疗砷中毒的药物,化学式为C3H8S2O,可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下列关于C3H8S2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该物质由14个原子构成
C.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10.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二、非选择题(共9题;共80分)
11.(6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会了一些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1分)氩气 ;
(2)(1分)氯酸钾中的阴离子 ;
(3)(1分)硫酸钠 ;
(4)(1分)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5)(1分)分析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写出碳酸氢钙的化学式 ;
(6)(1分)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两种氧化物 。
12.(5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1分)磷元素 ;
(2)(1分)2个铜原子 ;
(3)(1分)碳酸钙 ;
(4)(1分)铵根离子 ;
(5)(1分)最简单有机物的化学式 。
13.(9分)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引擎,它以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充满创新和探索的时代,让我们一同踏上一段令人惊叹的科技之旅。下面是我国科技领域中引起世界关注的4个典型事例。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相关问题。
(1)(2分)搭载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为增加发射动力和发射过程的有效性,燃料选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2)(2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配置了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工作时,能量的转换形式是 ,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 。
(3)(3分)地铁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铝合金车门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地铁列车车门材料。相比钢制车门,铝合金车门具有 (填一种)优点。常温下,铝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4)(2分)国产自研芯片,意味着我国科技企业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高品质芯片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科技产业的全面发展。芯片原材料主要是单晶硅,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从微观角度分析,单晶硅由 构成。用单晶硅作半导体材料,利用了单晶硅的 性。
14.(10分)下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中的图。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排在同一横行(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 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2分)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氟元素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4分)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变成锂离子,锂离子符号是 。
(4)(2分)氯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5.(10分)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
(1)(2分)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如今使用高铁酸钾(化学式为)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 。
(2)(2分)冶金——我国古代就发明了湿法冶金技术,如今人们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冶炼金属钟的其中一步反应为: 。
(3)(2分)航天——两千年前屈原的《天问》启迪了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和追问,如今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连续生活六个月。航天员呼吸所需氧气来自水的电解,电解水时氧气在 (填“正”或“负”)极产生。
(4)(4分)记录——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
16.(16分)实验分析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动手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提示:氨气(NH3)密度比空气小,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2分)小连同学做了图I的对比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觉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 。
(2)(2分)小江同学用图Ⅱ实验探究分子的知识,观察到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实验无法说明的有 (填序号)。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氨分子质量很小
(3)(6分)小组同学讨论后,共同设计了如图Ⅲ装置继续探究微粒的相关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到 (填“a”或“b”)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 (填“变慢”或“加快”),应用的原理是 。
(4)(2分)图Ⅱ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都闻到刺鼻的气味,让人很不舒服,请说说本实验设计不足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
(5)(4分)小组同学对氨水的制取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获悉,氨气(NH3)溶于水可制得氨水,而氨气的一种合成方法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17.(12分)(2024八下·成武期末)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的工业流程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分)转化①中发生的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2分)请写出转化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分)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4)(4分)氮肥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
(5)(2分)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8.(6分)已知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HCO3
(1)(2分)碳酸氢铵相对分子质量为 。
(2)(2分)碳酸氢铵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2分)158g碳酸氢铵与多少g硫酸(H2SO4)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当?
19.(6分)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NO3+S+3C +N2↑+3CO2↑。
(1)(2分)横线处物质的化学式为 ;
(2)(2分)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3)(2分)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2KNO2+O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64g氧气需硝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茶氨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构成的,一个茶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A答案错误;
B、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B答案错误;
C、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氮分子,C答案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化学式可以茶氨酸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D答案正确。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分析;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中不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是组成,不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解答】A、水中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不符合题意;
B、磷酸钙中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表示为Ca2+,不符合题意;
C、氧原子质子数=电子数=8,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
D、磷酸钙由Ca、P、O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分析;
B、根据钙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C、根据氧原子质子数=电子数=8分析;
D、根据磷酸钙化学式确定元素组成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亚铁离子表示为Fe2+,故正确;
B.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错误;
C.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氨分子表示为:3NH3,故错误;
D. 高锰酸钾表示为KMnO4,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为: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且满足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
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b点对应的是碳的正二价的氧化物为,有毒,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点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与燃烧,B错误,符合题意;
C、若d点对应物质是碳酸钠,可以通过c点对应物质与NaOH反应转化得到,C正确,不符合题意;
D、a点对应物质一定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可以转化为b或c点对应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有关碳的价类图,掌握碳及其化学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6.【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正价离子化合价前面要加+号,A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钠中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每个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硝酸根离子的符号为,B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钠是由钠元素、氮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其中氮元素与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选项说法正确;
D、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核外有13个电子,分成三层排布,依次为2、8、3,则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B、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铝原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代数和为0。设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2)+x×2+(-2)×2=0,解得x=+1价,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代数和为0计算。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乙醇(C2H5OH)、乙醛(CH3CHO)的化学式可知,两种物质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都是2:1,则两物质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相等,都是(12×2):16=3:2。由于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54%,则100g此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0g×(1-36%-54%)=10g,由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0g÷=90g。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乙醇、乙醛中碳、氧元素质量比相等,由碳、氧元素质量比及氧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质量分数,从而计算出氢元素质量分数,再利用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水中氢元素质量,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物质中碳、氢、硫、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1)=9:2:16:4,因此,在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应该是硫元素,故A选项错误;
B、应该说一个二硫基丙醇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B选项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B选项错误;
C、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C3H8S2O可知该物质由碳、氢、硫、氧四种元素组成,故C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完全燃烧还应该生成二氧化硫,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分析其元素组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其中不含水分子,故错误;
B.物质乙是氧气,是一种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错误;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12+1×2+16)∶(1×2+16)=30∶18=5∶3,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1.【答案】(1)Ar
(2)
(3)Na2SO4
(4)
(5)Ca(HCO3)2
(6)H2O、H2O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氩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氩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为Ar;
故答案为:Ar
(2)氯酸钾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的阴离子为氯酸根离子,表示为;
故答案为: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
故答案为:Na2SO4;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表示为;
故答案为:
(5)碳酸氢钠的化学式NaHCO3,其中钠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碳酸根显-1价,钙元素显+2价,则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
故答案为:Ca(HCO3)2;
(6)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两种氧化物为水和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H2O2。
故答案为:H2O、H2O2。
【分析】(1)根据稀有气体直接由原子构成,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合表示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氯酸钾的构成微粒及离子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确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氢、氧元素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化学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氩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氩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为Ar;
(2)氯酸钾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的阴离子为氯酸根离子,表示为;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表示为;
(5)碳酸氢钠的化学式NaHCO3,其中钠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碳酸根显-1价,钙元素显+2价,则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
(6)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两种氧化物为水和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H2O2。
12.【答案】(1)P
(2)2Cu
(3)CaCO3
(4)
(5)CH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作为元素符号,第一个大写字母无法区分的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分,磷的元素符号为;
(2)先写出铜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前面标2,2个铜原子可写成;
(3)书写化学式时先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元素符号,标化合价,根据最小公倍数法找原子数目,碳酸钙的化学式写成;
(4)书写铵根离子的符号先要写出原子团,然后在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数,写成;
(5)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化学式为。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原子个数、离子符号、化学式时,要想掌握遇难苏符号的书写方法,原子团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的标法,并且掌握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13.【答案】(1)CO2;N2O4、H2O、CO2
(2)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
(3)密度小/耐腐蚀等;4Al+3O2=2Al2O3;化合反应
(4)原子;导电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缺少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存在于2X中,则X的化学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的、、都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符合氧化物的特点,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
(2)太阳能电池工作时,能量的转换形式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由图可知,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则n=31-2-8-18=3;
故答案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
(3)相比钢制车门,铝合金车门具有密度小或耐腐蚀等特点;常温下,铝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密度小/耐腐蚀等;;化合反应;
(4)从微观角度分析,单晶硅由原子构成;用单晶硅作半导体材料,利用了单晶硅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原子;导电。
【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及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能量的转化及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及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单晶硅的构成和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1)电子层数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失去;
(4)AlCl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排在同一横行(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故填:电子层数;
(2)根据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元素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根据锂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1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锂离子符号为Li+。故填:失去;Li+;
(4)根据氯元素和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所以在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所以在化合物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氯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Cl3。故填:AlCl3。
【分析】(1)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粒子的化学性质形似;
(3)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书写化学式。
(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排在同一横行(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故填:电子层数。
(2)根据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元素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根据锂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1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锂离子符号为Li+。故填:失去;Li+。
(4)根据氯元素和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所以在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所以在化合物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氯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Cl3。故填:AlCl3。
15.【答案】(1)+6
(2)CO
(3)正
(4)28.09;硅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K2FeO4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解得x=+6,所以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故答案为:+6;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钛原子、氧原子、碳原子、氯原子数目分别为:5、10、6、20,反应后的钛原子、氧原子、碳原子、氯原子数目分别为:5、8、4、20,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2X含有2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X的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CO;
(3)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电解水时氧气在正极产生;
故答案为:正;
(4)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Si,故元素名称是硅。
故答案为: 28.09 ;硅。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正下方数字的含义,右上角符合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1)K2FeO4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解得x=+6,所以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钛原子、氧原子、碳原子、氯原子数目分别为:5、10、6、20,反应后的钛原子、氧原子、碳原子、氯原子数目分别为:5、8、4、20,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2X含有2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X的化学式为CO;
(3)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电解水时氧气在正极产生;
(4)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Si,故元素名称是硅。
16.【答案】(1)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C
(3)a;加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5)氢气+氮气→氨气;化合反应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因此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觉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图Ⅱ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但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选:C;
(3)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先运动到a处,观察到a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4)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会造成空气污染,本实验设计不足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5)由图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氮气→氨气;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分析;
(2)根据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析;
(3)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析;
(4)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分析;
(5)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分析。
(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因此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觉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图Ⅱ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但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选:C;
(3)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先运动到a处,观察到a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4)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会造成空气污染,本实验设计不足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5)由图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氮气→氨气;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7.【答案】(1)物理
(2)
(3)
(4)氮、氢、氧;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5)B;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流程图知,转化①是分离液体空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②处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中存在氮元素,B是液态空气分离的产物,则B是氮气,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为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之和为零,得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根据流程图可知,氧气和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物质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C中一定存在氮元素, C与A、H2O生成D,D与氨气转化为E,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氮肥E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5)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据此分析;
(2)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并配平;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元素化合价;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据此分析。
(1)根据流程图知,转化①是分离液体空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②处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中存在氮元素,B是液态空气分离的产物,则B是氮气,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为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之和为零,得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根据流程图可知,氧气和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物质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C中一定存在氮元素, C与A、H2O生成D,D与氨气转化为E,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氮肥E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5)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选BD。
18.【答案】(1)79
(2)5:48
(3)解:设硫酸(H2SO4)的质量为x。
答:158g碳酸氢铵与147g硫酸(H2SO4)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当。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氢铵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1+12+16×3=79;
(2)碳酸氢铵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5):(16×3)=5:48;
(3)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根据碳酸氢铵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和硫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硫酸的质量。
【解答】(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3)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分析。
(1)碳酸氢铵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1+12+16×3=79;
(2)碳酸氢铵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5):(16×3)=5:48;
(3)见答案。
19.【答案】(1)K2S
(2)CO2
(3)设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404g
答:生成64g氧气需硝酸钾的质量是404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和3个碳原子,等号右边有2个氮原子、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还少2个钾原子、1个硫原子,则横线处物质的化学式为K2S。
故答案为: K2S ;
(2)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的有CO2。
故答案为:CO2;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硝酸钾分解生成亚硝酸钾和氧气的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硝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硝酸钾的质量,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和3个碳原子,等号右边有2个氮原子、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还少2个钾原子、1个硫原子,则横线处物质的化学式为K2S。
(2)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的有CO2。
(3)见答案。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20.0%)
主观题(占比) 80.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2.6%)
主观题(占比) 9(47.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0(52.6%) 20.0(20.0%)
非选择题 9(47.4%) 80.0(8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8.9%)
2 容易 (15.8%)
3 困难 (5.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13.0(13.0%) 5,6,13
2 物质的微粒性 16.0(16.0%) 16
3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0(6.0%) 19
4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21.0(21.0%) 11,13,19
5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0.0(30.0%) 9,15,17,19
6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6.0(16.0%) 16
7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12.0(12.0%) 17
8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12.0(12.0%) 1,8,9,18
9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9.0(9.0%) 13
10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23.0(23.0%) 3,11,12,14
11 电解水实验 10.0(10.0%) 15
12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4.0(14.0%) 3,6,14
13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23.0(23.0%) 1,2,3,4,6,9,11,12
14 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8.0(8.0%) 3,11
15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36.0(36.0%) 7,10,14,15,17
16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7.0(7.0%) 4,12
17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2.0(2.0%) 10
18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2.0(12.0%) 17
19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0.0(10.0%) 15
20 物质的元素组成 4.0(4.0%) 5,6
21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8.0(18.0%) 10,1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