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粤版化学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合成新药 B.能源开发
C.环境污染的治理 D.水力发电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取用药品 B.点燃酒精灯
C.倾倒液体 D.称量固体
3.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图文课程及科学视频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溶解固体 D.添加酒精
4.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B.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C.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D.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5.(走进生活)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
B.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
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6. 2023年5月扬州获授全球首批“净塑城市”。空矿泉水塑料瓶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 )
A. B. C. D.
7.我国的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活字印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
8.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工业制氧气》化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铜丝做电缆 B.用电热毯取暖
C.用干冰做制冷剂 D.湿法炼铜
10.(走进生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铅可用于制作铅笔笔芯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用活性炭为冰箱除异味 D.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二、填空题(共9题;共80分)
11.(8分)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2分)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2)(2分)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 。
(3)(2分)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 。
(4)(2分)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
12.(1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4分)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 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 。
(2)(6分)液体试剂一般存放在 中,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 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橡胶胶帽在上。
(3)(4分)向试管内装入碳酸钠粉末时,为避免试剂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 ,把盛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 ,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
(4)(2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3.(8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回答下列问题。
(1)(2分)量取的液体时,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分)称量食盐时以下用游码,若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则实际所取的食盐的质量为 ;
(3)(2分)使用酒精时,万一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扑盖;
(4)(2分)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14.(8分)(走进生活)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从①干冰;②金刚石;③水;④氢气;⑤液氧;⑥臭氧中选取适当物质(填序号)填空。
(1)(2分)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 。
(2)(2分)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3)(2分)用于裁玻璃的是 。
(4)(2分)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的是 。
15.(8分)现有 A、氮气 B、氯化钠 C、熟石灰 D、盐酸,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2分)可帮助消化的是 。
(2)(2分)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
(3)(2分)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4)(2分)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6.(6分)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 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绝对禁止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17.(8分)木炭是一种常见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填空。
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木炭能燃烧;我国一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将木炭粉碎;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在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18.(8分)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2分)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①所示,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2)(3分)图②中蜡烛熔化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2分)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1分)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19.(10分)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能;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 ;化学性质有 ;用途有 ;酒精挥发的物理变化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取和用途等的科学,合成新药属于物质的抽取,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利用化学综合应用是对物质的用途的研究,都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水力发电是单纯的能量转化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取和用途等的科学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A答案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答案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C答案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D答案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操作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分析;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保存
【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的夹角增大受热面积,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闻气体气味时,不能直接闻气体气味会伤害嗅角,故必须用手轻轻扇闻,故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物质的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量筒是来量取液体体积,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的使用注意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0的夹角增大受热面积来解答;
B、根据闻气体气味是用手轻轻扇闻来解答;
C、根据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烧杯用来溶解固体来解答;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来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A、燃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容易发生爆炸,应该关闭阀门,开窗通风。A答案错误;
B、室内着火不能打开门窗,会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使燃烧发生的更剧烈。B答案错误;
C、加油站上空有许多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不能接打手机。C答案错误;
D、火灾逃生应该匍匐前进,因为燃烧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和烟尘。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燃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容易发生爆炸,应该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分析;
B、根据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燃烧会更剧烈分析;
C、根据加油站上空有许多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火灾逃生应该匍匐前进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火灾逃生的应急措施判断
D、根据先自救的原则判断.
【解答】
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故A错误;
B、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正确;
C、煤气的可燃性,煤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火或加热易爆炸,煤气灶漏气时易引发燃烧或爆炸,要采取预防,不能立即逃离,故C错误;
D、立即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的措施不及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燃烧和灭火对人的生产、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防护措施,对我们利用燃烧,防止火灾带来的灾难有指导性意义.
6.【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 空矿泉水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应投入可回收物垃圾箱内。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矿泉水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氧气具有氧化性,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作点光源,空气质量级别越大污染越严重来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干冰制冷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做制冷剂,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利用铁粉和硫酸铜溶液置换铜单质,铁的金属活泼性比铜强,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石墨非常软,可以制作铅笔芯,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故可以灭火,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氮气可以制作氮肥,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石墨软,制作铅笔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用来灭火来解答;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D、根据氮气由氮元素组成,氮肥中含有氮元素来解答。
11.【答案】(1)A
(2)C
(3)F
(4)H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故填:A。
(2)量筒是可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故填:C。
(3)集气瓶主要用途是收集气体,贮存少量气体,属于玻璃仪器,故填:F。
(4)胶头滴管主要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故填:H。
【分析】(1)根据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分析;
(2)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3)根据集气瓶主要用途是收集气体,贮存少量气体分析;
(4)根据胶头滴管主要用途分析。
(1)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故填:A。
(2)量筒是可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故填:C。
(3)集气瓶主要用途是收集气体,贮存少量气体,属于玻璃仪器,故填:F。
(4)胶套滴管主要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故填:H。
12.【答案】(1)5;距试管口1/4~1/3处
(2)细口瓶;胶头滴管;洗涤
(3)横放;底部
(4)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15mL×=5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距试管口1/4~1/3处。
(2)液体试剂一般存放在细口瓶中,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洗涤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防止污染试剂,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橡胶胶帽在上,防止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
(3)向试管内装入碳酸钠粉末时,为避免试剂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横放,把盛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
(4)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分析】(1)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药品用量及试管夹夹持位置分析;
(2)根据液体存放细口瓶中,取用液体的方法分析;
(3)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4)根据洗涤仪器的方法分析。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15mL×=5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距试管口1/4~1/3处。
(2)液体试剂一般存放在细口瓶中,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洗涤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防止污染试剂,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橡胶胶帽在上,防止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
(3)向试管内装入碳酸钠粉末时,为避免试剂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横放,把盛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
(4)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3.【答案】(1)小于
(2)4.5
(3)湿抹布
(4)用水润湿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读数会偏大,导致实际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小于。
(2)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若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则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 称量食盐时以下用游码,若按左物右码的正确操作,应该是食盐质量=5g砝码质量+0.5g游码质量=5.5g,若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 实际所取用的食盐质量=5g砝码质量-0.5g游码质量=4.5g;
故答案为:4.5;
(3) 使用酒精时,万一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使酒精与空气隔绝而熄灭;
故答案为:湿抹布;
(4)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使玻璃管润滑之后,再 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故答案为:用水润湿;
【分析】(1)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仪器的连接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1)④
(2)①
(3)②
(4)⑤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放热量高,故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为 ④ 。
(2)固体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作人工降雨,故答案为: ① 。
(3) ②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常用作钻探机的钻头,裁玻璃。
(4)氧气具有氧化性, 故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的是 ⑤ 。
【分析】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放热高,干冰升华吸热,金刚石最硬,氧气具有氧化性来解答。
15.【答案】(1)D
(2)A
(3)B
(4)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可以帮助人体消化,故答案为:D.
(2)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为饱和气,故答案为:A.
(3)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故答案为:B.
(4)氢氧化钙是弱碱 ,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水,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常用作帮助消化;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熟石灰氢氧化钙常用作中和酸性土壤和河水来解答。
16.【答案】燃着的酒精灯;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灯帽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防止发生火灾。【分析】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17.【答案】④;②;⑤;③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将木炭粉碎;属于化学性质的是木炭能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在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属于用途的是我国一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定义分析。
18.【答案】(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定
(3)物理变化;不一定
(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镁带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蜡烛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来解答。
(1)镁带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蜡烛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9.【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化学性质有:⑥易燃烧;用途有: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发生的化学变化有: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20.0%)
主观题(占比) 80.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2.6%)
主观题(占比) 9(47.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0(52.6%) 20.0(20.0%)
填空题 9(47.4%) 80.0(8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42.1%)
2 容易 (57.9%)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2.0(12.0%) 4,5,13
2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2.0(2.0%) 6
3 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2.0(2.0%) 1
4 药品的取用 26.0(26.0%) 2,12,13
5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30.0(30.0%) 7,8,17,18,19
6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42.0(42.0%) 2,3,11,12,13,16
7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40.0(40.0%) 8,9,10,14,15,17,19
8 药品的保存 2.0(2.0%)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