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净沙 秋思》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2 21: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含答案)
1.《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 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6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 (人名)。(1分)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答案:
(4)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A
5.B
6.D
7. (1).马致远
(2).C
(3).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4)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2分)
(5)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3分
(6)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
(7)示例:①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