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两个磁极相互靠近出现的吸引、排斥现象,激发探究的愿望和积极的思考。
学生在玩磁铁和做磁铁实验时,已经模糊地感觉到磁铁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在用磁极部位去吸引铁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做实验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确实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这就是磁铁的两个磁极。有的学生曾把两个磁铁相互靠近,他们发现两个磁铁有时会往一块吸引,有时相互推开,并为此感到迷惑。本课让学生经历或者再经历这样的过程,并且尝试着寻找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和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木支架、大条形磁铁(或把标识用即时贴封住)、回形针,记录纸。
2.教师准备:条形大磁铁、蹄形、若干吹塑纸(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之前对磁铁的研究,你对磁铁有哪些了解?
生1: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材料的物体
生2:磁铁能够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3.讲述实验要求:(边讲解,边示范)
实验是这样的,首先将小钢珠放在盘子中,再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引小钢珠,或将小钢珠放在磁铁的不同部位,反复多做几次,每个同学都试试,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5.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提问1: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小钢珠总是跑向磁铁的两端。
提问2: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猜测:可能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不一样。
二、做出假设,实验探究
1.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如果就以这块条形磁铁为例,你们认为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为了便于大家描述,我们给条形磁铁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点,分别用ABCDE来描述。(出示【PPT2】,学生猜测)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怎样证实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先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出各种检验的方法。(如果学生思维拓展不开,老师可给适当提示:如给同学们这三样东西:磁铁、回形针和木架子,你们会做这个实验吗?)
实验方法讨论引导:取点——挂回形针——根据挂的回形针多少判断磁力强弱。(出示【PPT3】)
①如何判断磁力强弱?(根据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怎么吸?(在磁铁一个面上的不同位置,将回形针小心地一枚枚挂上去。)
②如何统计这个点吸的回形针数量: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
(3)实验方法引领
幻灯提示:(出示【PPT4-7】)
实验方法:
①磁铁上已经分成5个部分,分别标有A、B、C、D、E五部分。
②分别在每一个点上依次挂回形针。
③每测试完一个点就要记录一个数据。
④可重复几次,以便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4)指导记录表填写。
(记录表出示:【PPT8】)
(5)小组实验结束后,派一位同学上来将数据输入到电脑中。
实验完成后请各小组把你们的数据填写到电脑上的汇总表中。其他同学请比较每组的数据,分析有什么规律?
(6)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出示【PPT9】)
(7)交流研讨。
让学生根据数据和磁力分布图交流自己的结论。得出结论,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板书课题:磁铁的两极)
(8)展示其它形状磁铁的磁极。
那么,其他形状的磁铁是否也是这样呢?学生猜测中蹄形磁秩、环形磁铁等的磁力大小分布。
教师演示将回形针均匀地撒在容器中,再将蹄形、环形磁铁轻轻放入后慢慢提起,让学生看到磁铁两极吸引的回形针数量更多。
教师小结。(出示【PPT10】)
(9)拓展延伸:如果一块条形磁铁不小心摔断了,变成了两截,请问这时每一小块的条形磁铁又有几个磁极呢?(学生猜测,教师示范吸回形针,引导学生认识到摔断的磁铁还是有两个磁极。)
2.磁极的相互作用
(1)磁极的磁力特别强,如果将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靠近,磁力是不是会更强。(师手拿两块条形磁铁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
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
(2)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
(3)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当然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符号,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
(5)简要小结实验方法(出示【PPT11】),学生分组实验。
(6)交流反馈:什么情况下两个磁极互相吸引,什么情况下互相排斥。
3.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三、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应用一:让我们先用已经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出示【PPT12】)
有两块条形金属物体,经过实验发现1和3互相吸引,1和4互相吸引,2和3互相吸引,2和4互相吸引。我们可以肯定( )
A.两块都是磁铁 B.其中一块是磁铁,另一块是铁之类的物体
应用二:你能挑战吗?(出示【PPT13】)
有两块一模一样的条形铁块,表面没有任何标记。其中一块是磁铁,一块是铁块。现在把它搞混,你不用任何辅助器材,能判断出那块是磁铁吗?
四、课后作业:
完成配套作业P32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磁铁的两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磁力强。
两个磁极会互相吸引或排斥
教学反思:
科学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单元能力培养的重点就是实验操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提出了对同一个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尝试对实验的某一方面作出比较和评价。力求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在探究中去认识事物,从而获取生动鲜明、具体、深刻、丰富的科学知识。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探究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件14张PPT。磁铁的两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磁铁的研究 物体挂得多,说明磁力强。
物体挂得少,说明磁力弱。 挂哪里? 怎么挂?实验步骤:步骤一:将条形磁铁悬挂在木架上实验步骤:步骤二:在要测量的点上吸附上小铁钩。实验步骤:步骤三:在小铁钩上逐个挂上回形针。1.挂回形针时要小心谨慎,轻拿轻放;
2.每测试完一个点就要记录一个数据;(作业本38页)
3.可重复几次,以便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
4.小组实验结束后,派一位同学上来将数据输入到电脑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磁力的研究磁铁的部位所挂回形针
的个数:()()()()()第组我们的发现:磁力的研究班级汇总表小朋友们,马蹄型磁铁的磁极在哪呢?分析磁 极 接 近做一做(科学作业本P32): 如下图,有两块条形金属物体,经过实验发现
①和③互相吸引,①和④互相吸引,②和③互
相吸引,②和④互相吸引,我们可以肯定( )。
A 两块都是磁铁
B 其中一块是磁铁,另一块是铁一类的物体我能挑战有两块一模一样的条形铁块,表
面没有任何标记。其中一块是磁
铁,一块是铁块。现在把它搞混,
你不用任何辅助器材,能判断出
那块是磁铁吗?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