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如果会的话,磁力是增大还是减小?
2.把更多个环形磁铁相互吸引着重叠在一起,它们的磁力又会怎样呢
3.想一想,你为什么这么猜测
用一样的磁铁 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 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 用同一块木板,磁铁在木板上的摆放位置不变等
温馨提示:
先把一个回形针做成小钩子,再把回形针一个一个往钩子上挂,注意小心轻放,直到挂不住掉下。
数回形针个数,把做成钩子的回形针也算一个,最后挂上去挂不住掉下的那个要减去。
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
小组合作,一个人挂,其余成员观察、数数、记录。每次测试后都要及时真实地记录数据。
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的记录表
相互吸引的磁铁数(块) 1 2 3 4 ……
吸回形针的多少(个)
猜测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个) /
实际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个) /
温馨提示:
先把一个回形针做成小钩子,再把回形针一个一个往钩子上挂,注意小心轻放,直到挂不住掉下。
数回形针个数,把做成钩子的回形针也算一个,最后挂上去挂不住掉下的那个要减去。
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
小组合作,一个人挂,其余成员观察、数数、记录。每次测试后都要及时真实地记录数据。
磁铁数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验数据汇总表
小组
一块环形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环形磁铁后,磁力( ),继续吸上磁铁,磁力( ),但增大幅度( )。
增强
继续增强
减小了
结 论:
如果把两个磁铁相互排斥的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
两块互相排斥的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 )。
结论:
减弱磁力大小会改变吗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是教科版三下科学磁铁单元第五课。本单元主要由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铁的应用两部分组成。本课《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是在探究了解“磁力”、“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后展开的研究。主要引导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的问题,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生在以前自己的生活或游戏经历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大一点,但他们不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验证过。本课的科学问题,顺应了学生的兴趣指向,对发展儿童的科学思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学生在对问题作出猜测后,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这个实验时间较长,需要耐心和细致。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个活动建立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如果前一个活动中采集的数据不对,那么对数据的分析就更为重要了。实践证明,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实验的操作难度,学生采集的数据与理论上存在较大差距,分析数据将是科学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
教材最后,自然地引发出“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 ”有了前面的研究作基础,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己独立解决了。
本课教学希望学生通过以上的研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磁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在研究中,学生经历:理清问题,进行猜测;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好题材。
知识背景:第2课《磁铁有磁性》,知道磁铁具有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第3课《磁铁的两极》,知道磁铁具有两极,两个磁极的磁性最强;第4课《磁极的相互作用》,知道磁极与磁极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具有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互排斥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背景:第3课《磁铁的两极》中已经历过问题——猜想——验证——结论,只是没有本课这么明显地指出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知道磁铁之间会相互影响,使磁力发生变化。
2.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理解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思想,试着对一些特殊的数据作出自己的推测和解释,学习初步的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体会证据的重要性,学习用证据说话。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独立采集并记录有效的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每组4个一样的环形磁铁、回形针、支架、透明胶。
2.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一套、不同强弱、不同形状的磁铁、不同的回形针、用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磁铁,比较磁力大小
1.师:(出示两块磁力大小不一的磁铁)我这儿有两块大小不一的磁铁,你们认为它们的磁力大小一样吗?(不一样)那么,哪块磁力会强一些呢?(学生猜测)
2.实验检测磁力大小。
师:能用什么办法来进行检测呢?(用挂回形针,数出数量的办法来检测?)
师:前面课里,我们已经在条形磁铁上比较了磁力的大小。由于环形磁铁中间是空的,我们可以把磁铁放在簿木片中间,利用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的性质来做这个实验。先把第一枚回形针做成挂钩,接着把回形针一枚枚挂上去,挂的时候要小心轻放,现在我挂上去大家一起数……(直到落下一枚为止)这枚落地的回形针算吗?(不算)这块磁铁它吸了()枚回形针。
(做第二块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师:现在我们挂了(枚)说明……(学生回答:第二块磁铁的磁力比第一块大)
师:看样子我们光看磁铁大小,不能判断出磁力的大小。
小结:师:通过实验这两块大小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各自的磁力大小是不会改变的。
二、测量磁力,收集证据
[PPT2]
1.师:现在老师在这块磁铁上再吸上一块(两块、三块、……)相同的磁铁,它的磁力大小会改变吗?
2.学生推测:
为什么这样想?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作简单统计并板书:
两块、三块、四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加。( 人)
磁力不变。 ( 人)
磁力会减小。( 人)
3.师:现在,我们有不同的推测。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4.学生回答方法。师再强调实验方法。
5.师:为了实验更加准确公平,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PPT3] [PPT4]
(1)先把一个回形针做成小钩子,再把回形针一个一个往钩子上挂,注意小心轻放,直到挂不住掉下。
(2)数回形针个数,把做成钩子的回形针也算一个,最后挂上去挂不住掉下的那个要减去。
(3)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
(4)小组合作,一个人挂,其余成员观察、数数、记录。每次测试后都要及时真实地记录数据。
(5)实验完成后,收拾好材料,分析实验数据,把我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下面。
学生回答。
6.师:刚才的注意点大家讲得很好,做的时候,我们还需及时记录实验数据,([PPT5])
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的记录表
组别 记录员
相互吸引的磁铁数量(块) 1 2 3 4 ……
吸回形针的多少(个)
猜测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个) /
实际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个) /
7.师解释记录表……请在前一次实验完成后,再进行猜测,再实验,依次进行。完成实验后请各小组分析数据,把我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下面,如有更多发现,请补充在下面。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PPT6]
1.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PPT7]
形式:小组代表实物投影汇总数据,进行交流。汇报数据,说说发现。
[PPT8]
小结实验发现:在一块环形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环形磁铁,磁力会增大;如果继续吸上磁铁,磁力还会增大,但增大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师:那么后面几次的推测,你们又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推测的呢?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刚才的探究,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探究的过程。
(板书:提出问题,进行猜测----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看幻灯说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
[PPT9]
(用什么办法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学生实验进行研究,并汇报交流。与1块磁铁和2块相吸的磁铁比较,是多吸还是少吸,磁力是增大还是减小?[PPT10]
3.课后拓展:条形磁铁的不同组合,磁力会怎样变化?想研究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到家里进行研究。
五、课后作业
完成配套作业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科学、认真、谨慎的探究,让学生意识到数据的收集对得出正确的实验规律的重要性。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往往热衷于操作,而懒于思考枯燥的数据背后的学问。本课中,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小组的数据(总表横向看),得出自己小组的结论,再通过全班各组数据分析,纵向一列一列看,如果所有的实验都说明磁力增加了,那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有不同的数据,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还需要收集更多证据来证明。试着在一列数据中发现异常数据,并学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学会反思:为什么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数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办?知道下一步该进行重复实验,反复验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科学审视,具有初步质疑能力,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能小心、踏实地走好探究的每一步,打实科学探究的基础,在科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行为能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方面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