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三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三章第1节
比较冷与热
观察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
摄氏度读写
主页
这里有三杯水,它们是热的?温的?还是冷的?
主页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主页
试一试:取三个烧杯,分别盛有热水、温水、冷水,先把两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将左右两手先后插入温水中。左、右两个有什么感觉呢?
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主页
主页
我们用触觉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准确吗?可靠吗?
主页
思考:
人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准确地知道物体冷热程度的呢?
主页
主页
主页
主页
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
主页
玻璃泡
液柱
刻度
温度计的构造
主页
观察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主页
温度计原理
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来测量温度的。
主页
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摄氏度,
摄氏度的符号用“℃”表示,
读作“摄氏度”。
主页
主页
25摄氏度可以写成
25℃,
25℃读为25摄氏度
主页
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
-8℃,
-8℃读为零下8摄氏度。
主页
主页
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我们应选择哪个观察温度计上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
主页
哪位小朋友的读数方法正确呢?
主页
错误!
错误!
正确!
主页
A
C
B
D
主页
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我们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该怎样呼吸呢?
主页
为了观察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察温度的方法作了哪些规定?
主页
主页
正确使用温度计
①不超量程。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充分接触。温度计底端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液体的温度,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主页
③不变位置。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④视线看齐。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⑤准确读数。记录读数,数据和单位要写完整。0℃以下,不要漏写负号。
正确使用温度计
主页
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3、它以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主页
甲读作
写作
乙读作
写作
零下8摄氏度
-8℃
12摄氏度
12℃
温度计的读数
主页
你能读出你手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吗?请记录室温。
主页
⑴测温范围小: 35℃~42℃
⑵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
⑶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用力向下甩一甩。
主页
说说体温计的特点:
主页
体温计正常吗?
我知道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 )来表示。
用手摸热水时的感觉( ),摸冷水时的感觉( )。
人们用( )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来精确的测量。
15摄氏度可以写成( ),
— 20 ℃读为( )。
温度
℃
热
冷
手
温度计
15 ℃
零下二十摄氏度《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三章第1节
丽水市实验学校 曲秋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水的冷热,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观察并认识温度计活动中,通过观察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的形式进行。42页下面的三个问题既是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原理,通过用手捂住玻璃泡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读写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要增加几组温度加以训练,可以模型、课件结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益。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教师一定要耐心指导学生,人人过关。
二、学生分析
孩子对温度的了解具有充分而且扎实的生活基础,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很多的生活情境中得到温度的认识,例如媒体的天气预报,家用电器的空调,冰箱,电脑等等。所以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是教学成败的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展开教学活动,淡化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上网收集、整理、运用信息,以及在学习小组中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在主动实践中积累、感悟,培养语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
2.利用实验,分工合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 利用科学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比如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
4.补充学生知识量,完成课堂内向课堂外的拓展。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了解常用液体温度计是用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特别是识读零下温度。
难点:把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五、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冷水、温水和热水各一杯、实验室温度计、温度计卡片。
学生分组:每组冷水、温水、热水各一杯,实验室温度计。
六、教学过程
教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谈话中,感受温度1.出示三杯水。2.小结学生谈话,课件出示温度的概念。3、归纳学生的描述:这杯水热,那杯水冷;夏天热,冬天冷……这些都是描述的温度,那温度就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1.说说这三杯水的冷热程度。2. 提升对温度的理解。 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调动已有生活经验。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比较水的冷热 讲台上出示三杯水:冰水、温水、热水实验:是冷还是热 (3)提问:你觉得这杯水比那杯水热多少?好不好说? 你觉得这杯水比那杯水冷多少?好不好说? (4)谈话:这三杯水的感受不一样,说明这三杯水……怎么样?(5)提问:这杯水到底是冷还是热,看来我们人类不能精确的感知到。要想精确的测定、比较物体的温度,需要什么仪器测量? 活动二:认识几种温度计(1)谈话:你对温度计有哪些了解? 桌子上的温度计你认识吗? (2)讲述: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几种温度计。首先我们先用眼睛来观察,温度计是怎样的?注意要轻拿轻放,不要摔坏了。 (3)讲述: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谁愿意把你的发现给大家说一说?(4)谈话:刚才我们只是用眼睛观察温度计,除了用眼睛观察,我们还能用其它方法来研究吗?(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家又能发现什么?) (5)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 (6)讲述:温度计的种类很多,用途也不同。 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一名把手指放入冰水杯,另一名同学把手指放进热水杯,分别汇报自己的感觉。让这两名同学把手之从冷水、热水中拿出,放入温水杯中,汇报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于温度的认识。 学生分组观察 学生汇报 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入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平台。
活动三:温度的读写 (1)谈话:咱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温度计,可是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怎么读?怎么写呢? (2)讲述:请同学们看一段天气预报,注意天气预报中是怎么写,怎么读的。(3)模仿:谁能模仿气象员来读一下? (4)课件演示、教师讲解:温度计指示温度的读与写。 (5)老师写几个温度,你能读出来吗? 活动四:实际操作并且读出指示的温度(1)讲述:你能读出你手中的室温计指示的温度吗? (2)师:他读得对不对?你来帮他检验一下行吗? (3)提问:为什么同一支温度计几个同学会读出不同的温度? (4)讲述: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三位同学,谁的观察角度最正确? (5)提问:在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时,除了选择正确的角度,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研究 汇报研究结果 认识网站中的几种温度计 学生练习 学生认读天气预报模仿秀 学生互相检验认读方法。 讨论与交流 模仿秀活动是一个有意思的教学活动,意在减少课堂枯燥的学习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三、巩固拓展 (1)你学到了什么?(多媒体)(2)温度和温度计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里面蕴含的科学道理是很深奥的。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研究到,比如说数字温度计是怎样测定温度的呢?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留心观察、查阅资料、继续研究。 叙述所学内容。完成练习。 来源生活,回归生活,有机地在课堂中再现生活。
七、板书设计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就: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常见温度计种类。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希望使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发现—运用”的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谐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温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的体会使用温度计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温度是学生生活中无时无刻感受到的,温度计在生活中也常见到,可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还是模糊不清的,让他们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也往往不能把握正确的方法,可以说对温度计是既“熟悉”又“陌生”。 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温度计,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研究温度计的用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机会,但是,学生一拿到温度计,他们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自信十足地动手测量起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温度计造成了一些损坏,这是我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预设不足的后果。但这种面对“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总是不假思索地动手操作,是小学生的本性,是小学中年级阶段感性思维占主要地位的表现,同时它又是一个不利于科学探究的缺点,昭示着这方面的科学素养有待发展与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