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课件(共21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课件(共21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6 10: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别云间
课前导入
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有一位诗人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首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
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夏完淳,这节课我们学习《别云间》,感受全诗字字忠肝义胆,句句血泪凝成,令人悲怆,令人感奋的情感。
教学目标



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能够把握词的内容,赏析词语言。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弘光元年其父江南领兵激战,战败自杀殉国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写作背景
顺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顺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别云间
“云间”是松江的别称,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华亭,对人自称“云间陆士龙”,于是后人就将松江称作云间。此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天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题目解读
诗文朗读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guān

别云间
夏完淳
课文研读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羁(jī),停留。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课文研读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地下。指阴间。
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战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
译文:三年为抗清东奔西走,今天兵败被俘。山河失陷,流下无限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地宽广。已经知道临近黄泉路了,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英魂归来那一日,一定要向空中看那飘扬的战旗。
课文研读
这两句叙事。“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从师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课文研读
颔联“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流下无限的眼泪。诗人一直期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课文研读
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已知泉路近”,诗人意识到生命行将终结。“ 欲别故乡难”,诗人念及自己未能尽之责任与义务,内心涌起了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之情。
尾联表明心迹。以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
课文研读
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整体感知
从全诗的角度说说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明恢复国土之决心。
整体感知
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其实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整体感知
“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思考
整体感知
哪些词语表达了诗人愿为抗清而死的决心和意志?
“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意义都与“死”有关。不过诗人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而是充满了豪迈、英雄的气概。
整体感知
诗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