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铜鼓县)【解析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新三民主义
2.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时间 文章 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
1919年 《湘江评论》 “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63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A.独立自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武装斗争 D.批评与自我批评
3.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4.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
A.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
C.都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
5.中国传统农村是一个宗族社会,宗老的意志就是法律,广大农民被族权束缚着,中央政府政令不行于基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底层群众,打破传统宗族社会,将国家权力行达基层的政治家是 (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的“特色”在于( )
A.采取武装斗争 B.领导工人运动
C.国共两党合作 D.农村包围城市
7.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中声明:“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减轻敌寇蹂躏区域同胞之负担,力求保护其生命财产及政治权利。”此声明意在
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争取解放战争早日胜利
9.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0.电影《建党伟业》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什么是政治 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中国共产党的哪些做法可以印证“毛泽东”的这句台词( )
①进行土地改革 ②团结各民主党派 ③人民政协的建立 ④“文化大革命”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A.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作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的决定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二、非选择题
13.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 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 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图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 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3)结合材料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分)请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作用。(4分)
(4)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3分)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为哪一理论的提出?(2分)请简述其内容。(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显著特点?(2分)
14.(14分)民本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民,因无恒产,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曾云:“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正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主张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为实现这一主张提出了什么设想?(1分)简要评述上述内容。(2分)
(2)依据材料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这一思想的依据。(2分)
15.我们走过的2015,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又一个甲午之年。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新京报2015年1月1日新年社论
(1)材料中纪念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分界线,战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核心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3分)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探索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2分)
(2)材料中纪念的新中国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
(3)材料中“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让20世纪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巨变发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2分)
(4)思想理论改变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思想谈谈你对理论创新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朝政府,却无法铲除“君主专制政体”。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须把“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政治革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权利,即“民权主义”,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可以分析出毛泽东十分注意从实际出发,理论要联系实际,故本题选B项。A、C、D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资产阶级思想家孙中山是不弘扬传统忠孝思想的,也不可能保
持忠君思想,材料也不是强调牺牲和奉献精神,而是强调公民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材料中的“为四万万人效忠”其实就是为国家效忠为民族效忠的意思。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一是油画,描述的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图二是照片,显示的是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BCD三项表述均正确;而A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表述明显错误,因为只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才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答案】C
【解析】材料要求的是“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底层群众”使权力达到百姓手中的是毛泽东,A是农民阶级的,他实行的仍是压迫B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发动人民群众C正确D不是第一个。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从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句“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减轻敌寇……”控制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巩固统一战线所采取的措施,所以应选B项。A是社会主义时期的;B符合题意;C是十年对峙时期的;D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都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统一战线
9.【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民族主义是指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所谓的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所谓的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即所谓的社会革命,是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因此答案为C。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进行土地改革、团结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的建立,都能够调动各个阶层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发生的,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不会在《建国伟业》中体现。排除④,因此选择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
1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十四大的理解。根据材料可以得知这是中共十四大。所以选A。B是1990年;C是1987年十三大;D是十五大1997年。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
12.【答案】C
【解析】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因而,党的十三大在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之后,明确指出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答案】(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2分)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2分)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6分)
(3)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来源:源于孙中山对西方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潜心研究和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的实地考察。(2分)作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2分)
(4)背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族灾难依然深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受到启迪,看到希望。(3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2分)内容:将武装斗争的重心转 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战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3分)
(5)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外部
优秀文化的汲取与融合中实现的;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行的。(2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与苏格拉底有着共同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的关键词:“‘智’(智慧)”“ 三种美德”“道德就是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可归纳出两者的相同点为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结合材料“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得出中外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主要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阶级局限性等角度考虑。经济因素指的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经济基础。文化因素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传统文化在强化忠君的思想。黄宗羲等人的阶级局限性则是指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3)考查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即可知思想是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关于其来源可以从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两方面考虑。关于其作用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即可。
(4)毛泽东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思考。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是工农武装割据。关于其内容结合教材内容既可作答。
(5)概括指出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具有的显著特点可以根据本题的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外部优秀文化的汲取与融合中实现的。其它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形成;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14.【答案】(14分)
(1)主张:明君制民之产可使民安居乐业。(1分)
设想: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1分)
评价:孟子肯定了人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要求的正当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孟子“民为贵”的思想。(2分)
(2)来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中国民主革命的现实需要。(2分)
不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不包含对普通民众权利的尊重;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国家是人民共有,政治是人民共管,利益是人民共享。(4分)
(3)内涵: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着地位。(2分)
依据:毛泽东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之源。(2分)
【解析】略
15.【答案】(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3分)本质变化: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2分)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3)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意义: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1分)
(4)理论创新的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历程,题目用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来设问,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作答,“自救之路”指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维新之路”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共和之路”指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至于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探索发生的本质变化在备考中应有所提及,即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2)本题直接考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毛泽东思想中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解释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也是高考备考中的重点知识。教师需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和训练题的训练。
(3)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及其影响,学生需熟记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作答: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至于其意义,要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的相关知识,邓小平理论是伟大旗帜。
(4)本题属于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回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联系实践,不断完善较为妥当。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主共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
农武装割据理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