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915年
1919年
1921年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课导入
何为新文化?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鸦片战争
二鸦战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技术
制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重难点)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一、一本新杂志《新青年》
年 在 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 一文。此事件成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敬告青年》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3.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干不了,谢谢”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2.局限性
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相结合;(脱离群众基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课堂小结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倡导文学革命
近代化探索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1919年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主张(口号) 自强、求富 救亡图存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学习内容 技术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性质 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想启蒙作用 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动摇了封建思想,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随堂演练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D
C
A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