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B.大多数腔肠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
C.部分扁形动物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活
D.有的腔肠动物营养价值很高,可供人食用
2.下列动物中,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的是()
3.海葵、海蜇、珊瑚虫的共同点是()
A.都是软体动物 B.都有口无肛门
C.都用鳃呼吸 D.身体都成左右对称
4.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A.体表外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
C.附肢分节 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5.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
6.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从运动系统的组成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 )
A.骨 B.骨骼 C.骨骼肌 D.关节
7.明年中考体育测试我市拟将引体向上调整为必考项目.在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 )
A.肱二头肌 B.肘关节 C.上肢神经 D.前臂骨
8.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蚯蚓走迷宫
C.小狗算算术 D.黑猩猩钓取白蚁
9.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该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 B.雄性孔雀开屏
C.黑猩猩钓取白蚁 D.公鸡清晨报鸣
11.下列可以反映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例子有( )
A.有的动物对农业有益,有的动物危害农业
B.提供工业原料
C.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如虾、蟹、海蜇等
D.以上都正确
12.动物能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帮助躲避不良环境 B.协助传粉
C.促进呼吸作用 D.促进光合作用
13.某地稻田里放养了一些青蛙,不用打农药,水稻就获得了丰收,这一现象说明青蛙的作用是( )
A.帮水稻传粉
B.促进水稻更好地吸收水分
C.促进了稻田的物质循环
D.能捕食大量的农业害虫,维持生态平衡
14.下面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
A.为防止田鼠危害农作物,用毒鼠强将田鼠赶尽杀绝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青虫
C.值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有毒的藻类死亡
15.兔子吃草,通过消化和吸收,将草中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这种生理活动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16.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中起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B.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C.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就能避免动植物和人患病
D.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活的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
17.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食品加工中,都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的一组是( )
A.泡菜、酸奶 B.面包、米酒 C.泡菜、米酒 D.腐乳、酸奶
18.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奶制造的原理是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蛋白质生成乳酸
B.白酒酿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依靠酵母菌分解谷物中的淀粉
C.真空包装食品变质涨袋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D.保存生鲜食品时适当控制氧气浓度主要是为了降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19.日常生活中对微生物的应用非常普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酿酒时要常开盖,保证酵母菌的活性,有利于酒精的形成
B.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醋酸来制作醋
C.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细菌,因此可以对患者大量使用
D.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多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20.下列关于发酵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的酿酒是传统的发酵技术
B.利用发酵技术可生产维生素等药品
C.利用发酵技术可生产抗生素等药品
D.制作哇哈哈果奶是利用了发酵技术
21.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含羞草 B.狮子 C.蘑菇 D.病毒
22.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关系密切的塞卡病毒于2016年初再次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蛋白质外壳与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虽结构简单,但具有细胞结构
C.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D.利用细胞内的物质进行繁殖
23.艾滋病,乙型肝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下对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能独立生活
B.乙肝病毒属于植物病毒
C.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D.病毒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24.酸奶的制作过程需要加入乳酸菌、嗜热杆菌等益生菌,因此需要专门进行菌种培养如果不注意环境的消毒,培养益生菌的培养基上就可能发现下列哪种病毒( )
A.烟草花叶病毒 B.乙肝病毒 C.噬菌体 D.“SARS”病毒
25.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都是共生的
B.病毒都能引起动植物患病
C.病毒有细胞结构,但没有细胞核
D.在基因工程中,小小病毒能帮大忙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
(2)请判断蚯蚓的前端是(选填①或②),你的判断理由是 .
(3)用手指来回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摸到了 .
(4)蚯蚓背面的颜色,腹面的颜色 .
27.坚持做好广播操,对促进运动、神经等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
(1)同学们听口令做规定动作,是一种反射,是通过 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2)图中,上臂的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牵动骨围绕 活动,产生伸肘动作.
28.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 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 和相互 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即生态平衡.
29.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制作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 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 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 8% 0.5 2.0 1.8 1.6 1.5 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使用盐水浓度 的盐水.
(2)制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除去盐水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 保持实验变量惟一.
(3)兴趣小组在25℃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通过 方式快速繁殖,其分解 产生的大量 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29.如图是几种病毒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注:A是烟草花叶病毒;B是腺病毒;C是大肠杆菌噬菌体)
(1)以上三种病毒都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根据寄主不同,图中B属于 病毒.
(3)病毒是由图中的① 外壳和② 组成,其中2中有遗传信息,能够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4)判断: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错的打×,对的打√)
答案
1-5BBBBD 6-10CBACC 11-15DBDCB 16-20CACDD 21-25DBDCD
26、1)体节;
(2)②;前端离环带近;
(3)刚毛;
(4)较深;较浅.
27、1)神经 反射弧
收缩 关节
不能;依赖;制约;数量;相对稳定
29、(1)先上升后下降;较高;
(2)乳酸菌;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影响乳酸菌的发酵;一样;
(3)分裂;有机物;乳酸
30、1)寄生
(2)细菌
(3)蛋白质;遗传物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