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6 11:4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课题 4.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单元 第4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
教 材 分 析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展开。在降水变化部分,介绍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量以及降水的时间变化(包括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通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降水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在降水分布部分,讲解了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使学生能够从空间角度认识降水的差异。
2022新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2)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认识不同区域的降水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综合思维】理解降水变化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降水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现象。 【地理实践力】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记录并分析降水数据。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降水现象,如降雨、降雪等,提高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降水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城市化导致的局部降水变化等,树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学 情 分 析 本节是第四章的第三节内容,降水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后续学习气候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对降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通过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等降水量线图,从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弯曲等情况判断降水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一步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的特点,认识影响降水变化和分布的因素。
重点 难点 (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降水柱状图的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课时 1课时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世界降水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什么是降水”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学习活动一】降水的定义、形式和降水量的测量 【方法指引】读图4.17及课本79页文字,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引领1】 (1)什么是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降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学生自主学习】……(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 【教师小结】 ①定义形式: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问题引领2】 什么是降水量?如何划分降水等级? 怎么测量降水量?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①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水或固态降水(经融化后),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②气象部门根据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不同等级,降水量以mm为单位。 ③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学习活动二】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80页和图4.19 【问题引领1】降水量柱状图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回答略) 【教师讲解归纳】 ①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②降水量柱状图有利于直观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问题引领2】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81页和表4.2,学习绘制降水柱状图的步骤。 根据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图4.2上依次画出12根柱状图。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 【教师陈述】 【问题引领3】根据绘制的图4.20,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1)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 (2)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少? (3)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陈述】 ①该地月降水量超过100mm有7、8、9三个月,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②全年降水量大约是700毫米。 ③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雨热同期) (承转)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就可以分析一个地方的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 【问题引领4】认识降水量柱状图的几种类型(以北半球为例),说出降水的变化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略) 【教师陈述】图①是冬季多雨型,图②是全年多雨型,图③是夏季多雨型,图④是全年湿润型。 (承转)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存在着降水的变化;同一个时间,不同地方的降水往往也不一样,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学习活动三】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82页,读图3.24。 【问题引领1】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下? (2)比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以亚欧大陆为例,比较中纬度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略) 【教师陈述】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大陆内部降水较少。 ④在内陆地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问题引领2】影响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 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海陆因素)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海陆因素) ④在内陆地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读课文,听讲解,交流发言 看图析图,交流发言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心得 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读课文,听讲解,观察地图并分析降水规律。 读课文,听讲解,观察地图并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和形式,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降水变化和分布奠定基础。 让学生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培养学地理实践能力。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从图①到图④的降水差异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研读课文,发表看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课堂 练习 【课堂活动】课文P83页,结合图4.21,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学练结合,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课堂 小结 在讲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时,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图表和地图、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这些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
板 书
教 学 反 思 降水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很容易接受,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但在读图方法与技巧以及用途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所以在新课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好读图绘图析图的方法引领,并注重拓展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