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综合检测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综合检测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8 15:54:29

文档简介

第五章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59)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浙江测试)肥岛效应是指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木丛下方的土壤(相比周边地区的土壤)养分富集的现象(图1)。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图中灌木丛(  )
A.花朵肥大 B.叶片硕大
C.根系发达 D.密度极大
2.灌木丛对肥岛效应的主要作用是(  )
A.晴天遮阳,减少蒸发 B.大风天气,防风固沙
C.阴雨天气,截留雨水 D.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
我国很多古诗词和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原理和规律。据此完成第3~4题。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  )
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②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③土壤肥力与植物生产量有关 ④热带雨林中的土壤最肥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地理原理、规律与成语或诗句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流水的堆积作用——水到渠成,水滴石穿
B.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D.地方性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023年辽宁葫芦岛期末)赛里木湖位于中国新疆天山山脉西段的高山盆地中(图2)。湖面海拔约2 070米,是山地冷水微咸水湖,被誉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因为特殊的自然条件,赛里木湖冬季常出现半湖冰雪半湖“森林”的奇景(暴露在冷空气中的水面快速结冰,冰层之下会有快速生长的冰晶呈枝状发展)(图3)。据此完成第5~7题。
图2
图3
5.从形成原因上看,赛里木湖属于(  )
A.堰塞湖 B.构造湖
C.冰蚀湖 D.火山口湖
6.伴随全球气候的暖湿化,从补给角度推测湖泊面积变化(  )
A.湖泊面积变小,西岸面积变化最明显且最易坍塌
B.湖泊面积变小,东岸面积变化最明显且最易坍塌
C.湖泊面积变大,西岸变化明显,东岸最易坍塌
D.湖泊面积变大,西岸变化明显,北岸容易坍塌
7.有利于形成图中半湖“森林”景观的条件是(  )
①大风 ②严寒 ③温差 ④降水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年河北沧州月考)武陵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科研基地位于湖南湘西,属于石漠化严重地区。20世纪60年代初,该地开始人工补植造林,如今已形成集用材林、经济林为一体的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基地。据调查,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中都可以见到蔷薇科植物的多个种属,但蔷薇属、火棘属在重度石漠化环境中没有分布,而绣线菊属则在无石漠化环境中没有分布。下表为研究区样地基本自然概况表。据此完成第8~10题。
石漠化等级 岩石裸露率/% 样地植被+土壤覆盖率/% 平均坡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优势度指数
无石漠化 <20 >80 8 2.80 0.82
轻度石漠化 31~50 69~50 15 2.85 0.89
中度石漠化 51~70 49~30 25 2.85 0.88
重度石漠化 >70 <30 33 2.56 0.90
8.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物种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差异 B.水文差异
C.人类活动 D.土壤差异
9.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重,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退化速率差异 B.优势物种凸显
C.生态环境恶化 D.造林阶段不同
10.人工补植造林多选用蔷薇科植物的意义在于(  )
A.增强森林物种多样性 B.指示石漠化演替规律
C.改善当地石漠化问题 D.增加其森林经济价值
图4
(2024年山东威海期末)雪豹有“雪山之王”之称,喜好干燥凉爽、多裸岩的陡峭山区,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山山脉西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天山山脉南坡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图4),是世界上雪豹重要的天然栖息地之一。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关于托木尔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2 500~3 000米水热组合最好
B.北坡因地处迎风坡雪线低于南坡
C.南坡因高差大自然带更为丰富
D.北坡植物蒸腾作用强于南坡
1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雪豹栖息地可能(  )
①往低海拔扩大 ②往高海拔缩减 ③向低纬度移动 ④向高纬度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5
13.该山地多原生古老物种的海拔为范围(  )
A.500米以下 B.500~800米
C.800~1 100米 D.1 100米以上
14.据调查,生长在海拔200~500米林下的蕨类植物多喜光、耐旱,其原因不包括(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土壤干燥 D.地表水少
15.该山1 100米以上生长的蕨类植物特点应有(  )
①高大 ②喜温 ③低矮 ④质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年辽宁模拟)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属于钾、锂综合性矿床,是我国重要钾肥生产基地。固体钾资源需要经过溶解才能工业化利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盐湖生产工序发生变化,锂盐提取工艺提前到钾盐之前,主产品由钾盐改为锂盐。图6示意2002—2018年该盐湖面积变化。据此完成第16~18题。
图6
16.2002—2018年自然水体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内降水减少
B.流域蒸发变大
C.盐田大规模开发
D.农业引水灌溉
17.自然水体萎缩对盐田开采带来的影响是(  )
A.不利于固态盐向液态转化 B.湖泊区域日温差变大
C.水体减少利于盐资源开采 D.湖泊周边土壤盐碱化
18.盐湖将锂盐提取工艺提前到钾盐之前的目的是(  )
A.提高钾盐的品质 B.提高锂盐的产量
C.节约生产的成本 D.钾肥生产量饱和
(2024年浙江丽水期末)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海拔1 412米,植被垂直分布变化显著。山地分布苔藓矮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山地雨林、滨海刺灌丛和稀树草原等植被。图7为尖峰岭植被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7
19.图示海拔100米以下的植被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0.①到④依次分布(  )
A.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半落叶季雨林、苔藓矮林
B.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苔藓矮林、山地雨林
C.山地雨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苔藓矮林
D.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苔藓矮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图8
21.(2024年四川眉山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上的雪峰”,其山麓水草丰美,山腰草木葱翠,山顶白雪皑皑。图8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
(1)指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谱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2)简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6分)
(3)比较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山麓自然带的差异,并简述原因。(6分)
(4)指出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22.(2023年福建宁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泥炭沼泽湿地上生长着大量沼泽植物,其下有泥炭形成和积累。有学者对加拿大某泥炭沼泽地进行碳排放研究。图9为该泥炭沼泽地CO2浓度季节及年际变化图。
图9
(1)据图说出该泥炭沼泽地CO2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4分)
(2)结合植被的生长状况分析该区域夏季CO2浓度偏低的原因。(4分)
(3)图示时期该区域气温呈上升趋势,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加以解释。(8分)
(4)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4分)第五章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59)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浙江测试)肥岛效应是指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木丛下方的土壤(相比周边地区的土壤)养分富集的现象(图1)。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图中灌木丛(  )
A.花朵肥大 B.叶片硕大
C.根系发达 D.密度极大
2.灌木丛对肥岛效应的主要作用是(  )
A.晴天遮阳,减少蒸发 B.大风天气,防风固沙
C.阴雨天气,截留雨水 D.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图中灌木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木丛植被的主要特点就是根系发达,C项正确。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较少,所以植物缺水,花朵较小,叶片较小,密度较小。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枯枝落叶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所以灌丛对肥岛效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D项正确。
我国很多古诗词和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原理和规律。据此完成第3~4题。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  )
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②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③土壤肥力与植物生产量有关 ④热带雨林中的土壤最肥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地理原理、规律与成语或诗句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流水的堆积作用——水到渠成,水滴石穿
B.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D.地方性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落红可以转化为土壤,土壤又可以养护花,表达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①正确,②错误;“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更”说明落红转化为土壤,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更有利于花的生长,③正确;这句诗没有体现热带雨林,另外,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④错误。第4题,“水滴石穿”主要表达流水的侵蚀作用;“松间”“清泉”体现了森林对水源的涵养作用,B项正确;“露似珍珠”主要由于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水蒸气易形成露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高海拔的山上气温低,桃花开放时间晚,对应的地理原理应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3年辽宁葫芦岛期末)赛里木湖位于中国新疆天山山脉西段的高山盆地中(图2)。湖面海拔约2 070米,是山地冷水微咸水湖,被誉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因为特殊的自然条件,赛里木湖冬季常出现半湖冰雪半湖“森林”的奇景(暴露在冷空气中的水面快速结冰,冰层之下会有快速生长的冰晶呈枝状发展)(图3)。据此完成第5~7题。
图2
图3
5.从形成原因上看,赛里木湖属于(  )
A.堰塞湖 B.构造湖
C.冰蚀湖 D.火山口湖
6.伴随全球气候的暖湿化,从补给角度推测湖泊面积变化(  )
A.湖泊面积变小,西岸面积变化最明显且最易坍塌
B.湖泊面积变小,东岸面积变化最明显且最易坍塌
C.湖泊面积变大,西岸变化明显,东岸最易坍塌
D.湖泊面积变大,西岸变化明显,北岸容易坍塌
7.有利于形成图中半湖“森林”景观的条件是(  )
①大风 ②严寒 ③温差 ④降水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5.B 6.C 7.A [解析]第5题,构造湖指由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所造成的洼陷积水而成的湖。赛里木湖位于高山盆地中,其形成与地质构造运动有关,B项正确。第6题,赛里木湖水主要由冰川融水补给,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会加快,湖泊的面积会增大,A、B项错误;西岸距山体远,湖岸起伏和缓,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湖泊的面积增大时,西岸淹没范围广,东岸距离山体较近,湖岸相对陡峭,为迎风岸,易受风浪、湖冰的冲击,东岸最易坍塌,C项正确;北岸距离山体较远,不易坍塌,D项错误。第7题,半湖“森林”景观是由于湖水快速结冰形成的,首先是温差产生了巨大的冰裂缝,然后强风沿裂缝吹开了冰层。一部分被雪覆盖的冰块漂走了,暴露在冷空气中的水面则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再次快速结冰,湖水表面冻成了完整的薄冰层,冰层之下则有快速生长的冰晶呈枝状发展。在视觉偏差和特定拍摄角度下,就像是一片冰森林正从水底生长出来,①②③正确。此外,形成图中景观的条件,除了需要严寒,还需要降雪,但不是降雪的差异,④错误。
(2024年河北沧州月考)武陵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科研基地位于湖南湘西,属于石漠化严重地区。20世纪60年代初,该地开始人工补植造林,如今已形成集用材林、经济林为一体的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基地。据调查,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中都可以见到蔷薇科植物的多个种属,但蔷薇属、火棘属在重度石漠化环境中没有分布,而绣线菊属则在无石漠化环境中没有分布。下表为研究区样地基本自然概况表。据此完成第8~10题。
石漠化等级 岩石裸露率/% 样地植被+土壤覆盖率/% 平均坡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优势度指数
无石漠化 <20 >80 8 2.80 0.82
轻度石漠化 31~50 69~50 15 2.85 0.89
中度石漠化 51~70 49~30 25 2.85 0.88
重度石漠化 >70 <30 33 2.56 0.90
8.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物种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差异 B.水文差异
C.人类活动 D.土壤差异
9.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重,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退化速率差异 B.优势物种凸显
C.生态环境恶化 D.造林阶段不同
10.人工补植造林多选用蔷薇科植物的意义在于(  )
A.增强森林物种多样性 B.指示石漠化演替规律
C.改善当地石漠化问题 D.增加其森林经济价值
【答案】8.D 9.C 10.B [解析]第8题,由表格可知,荒漠化越严重,坡度越大,样地植被+土壤覆盖率越小,说明土壤越薄,植被生长的条件较差,故物种存在显著差异,D项正确。第9题,由表格可知,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重,物种多样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是因随着石漠化加重,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导致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C项正确。第10题,由材料可知,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中都可以见到蔷薇科植物的多个种属,但蔷薇属、火棘属在重度石漠化环境中没有分布,故人工补植造林多选用蔷薇科植物的意义在于指示石漠化演替规律。
图4
(2024年山东威海期末)雪豹有“雪山之王”之称,喜好干燥凉爽、多裸岩的陡峭山区,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山山脉西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天山山脉南坡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图4),是世界上雪豹重要的天然栖息地之一。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关于托木尔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2 500~3 000米水热组合最好
B.北坡因地处迎风坡雪线低于南坡
C.南坡因高差大自然带更为丰富
D.北坡植物蒸腾作用强于南坡
1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雪豹栖息地可能(  )
①往低海拔扩大 ②往高海拔缩减 ③向低纬度移动 ④向高纬度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1.D 12.D [解析]第11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北坡因植被覆盖率高于南坡,植物蒸腾作用强于南坡,D项正确。第12题,由材料可知,雪豹有“雪山之王”之称,喜好干燥凉爽、多裸岩的陡峭山区,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气温升高,故雪豹往气温较低的区域迁移,即向高海拔缩减、向高纬度移动,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2023年河南漯河月考)我国西南某省会城市近郊山区,早年耕作业发达,现已实现部分生态退耕。图5为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蕨类植物种类丰富,在不同海拔均有分布,但种类习性差异较大。据此完成第13~15题。
图5
13.该山地多原生古老物种的海拔为范围(  )
A.500米以下 B.500~800米
C.800~1 100米 D.1 100米以上
14.据调查,生长在海拔200~500米林下的蕨类植物多喜光、耐旱,其原因不包括(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土壤干燥 D.地表水少
15.该山1 100米以上生长的蕨类植物特点应有(  )
①高大 ②喜温 ③低矮 ④质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C 14.B 15.C [解析]第13题,由材料“我国西南某省会城市近郊山区”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读图可知,目前常绿林分布的海拔范围是800~1 100米,C项正确。第14题,读图可知,该山地海拔200~500米分布着针叶林、灌丛,往上有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说明随海拔上升,水分条件变好,故生长在海拔200~500米林下的蕨类植物多喜光、耐旱,其原因不包括降水丰富,B项正确。第15题,读图可知,该山1 100米以上分布针阔叶混交林,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水分条件变差,土壤中养分元素减少,故1 100米以上生长的蕨类植物特点应有低矮、质硬的特征,③④正确;高大、喜温的植物一般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方,①②错误。
(2023年辽宁模拟)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属于钾、锂综合性矿床,是我国重要钾肥生产基地。固体钾资源需要经过溶解才能工业化利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盐湖生产工序发生变化,锂盐提取工艺提前到钾盐之前,主产品由钾盐改为锂盐。图6示意2002—2018年该盐湖面积变化。据此完成第16~18题。
图6
16.2002—2018年自然水体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内降水减少
B.流域蒸发变大
C.盐田大规模开发
D.农业引水灌溉
17.自然水体萎缩对盐田开采带来的影响是(  )
A.不利于固态盐向液态转化 B.湖泊区域日温差变大
C.水体减少利于盐资源开采 D.湖泊周边土壤盐碱化
18.盐湖将锂盐提取工艺提前到钾盐之前的目的是(  )
A.提高钾盐的品质 B.提高锂盐的产量
C.节约生产的成本 D.钾肥生产量饱和
【答案】16.C 17.A 18.B [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可知,察尔汗盐湖大规模开发盐田导致自然水体面积减少,C项正确;区域盐湖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该区域降水稀少,降水对盐湖自然水体的面积影响较小,A项错误;蒸发会影响盐湖的水体面积,但是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少,因而流域蒸发量的变化对自然水体的面积影响较小,B项错误;盐湖的水盐度高,不能用于农业灌溉,D项错误。第17题,固体钾资源需要经过溶解才能工业化利用,自然水体萎缩不利于固态盐向液态转化,A项正确,C项错误;日温差变化、土壤盐碱化不属于对盐田的影响,B、D项错误。第18题,由材料可知,锂盐提取工艺提前到钾盐之前,主产品由钾盐改为锂盐,所以盐湖将锂盐提取工艺提前到钾盐之前的目的是提高锂盐的产量,B项正确;钾盐变为副产品,则钾盐品质降低,A项错误;锂盐提取工艺提前到钾盐之前不能节约生产成本,C项错误;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锂盐提取工艺提前到钾盐之前,故目的不是钾肥生产量饱和,D项错误。
(2024年浙江丽水期末)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海拔1 412米,植被垂直分布变化显著。山地分布苔藓矮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山地雨林、滨海刺灌丛和稀树草原等植被。图7为尖峰岭植被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7
19.图示海拔100米以下的植被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0.①到④依次分布(  )
A.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半落叶季雨林、苔藓矮林
B.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苔藓矮林、山地雨林
C.山地雨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苔藓矮林
D.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苔藓矮林
【答案】19.B 20.D [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图示海拔100米以下气候干热,生长着滨海刺灌丛稀树草原,但是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山麓应是热带季雨林,气候以湿润为主,与之相矛盾,因此,该地段呈现地方性分异规律,B项正确。第20题,由材料可知,山地分布苔藓矮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山地雨林、滨海刺灌丛和稀树草原等植被。读图可知,尖峰岭的森林自下而上的水热条件反映出随着海拔升高水分条件变好。①处旱期长,干热,雨季湿润,可能分布半落叶季雨林;②处热量高,较湿润,适宜生长常绿季雨林;③处温暖潮湿,海拔较高,适宜分布山地雨林;④处云雾多,风大,温暖湿润,光照条件差,适宜分布苔藓矮林。因此,①到④依次分布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苔藓矮林,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图8
21.(2024年四川眉山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上的雪峰”,其山麓水草丰美,山腰草木葱翠,山顶白雪皑皑。图8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
(1)指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谱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2)简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6分)
(3)比较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山麓自然带的差异,并简述原因。(6分)
(4)指出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答案】(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脉垂直方向上的水热条件发生变化。
(2)山麓所处纬度低;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3)差异:南坡山麓为热带雨林带,北坡山麓为热带草原带。原因: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到乞力马扎罗山的阻挡,爬升遇冷,形成降水,在南坡形成热带雨林带;北坡位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背风坡,降水比南坡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4)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原因: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
22.(2023年福建宁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泥炭沼泽湿地上生长着大量沼泽植物,其下有泥炭形成和积累。有学者对加拿大某泥炭沼泽地进行碳排放研究。图9为该泥炭沼泽地CO2浓度季节及年际变化图。
图9
(1)据图说出该泥炭沼泽地CO2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4分)
(2)结合植被的生长状况分析该区域夏季CO2浓度偏低的原因。(4分)
(3)图示时期该区域气温呈上升趋势,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加以解释。(8分)
(4)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4分)
【答案】(1)CO2浓度冬春高、夏季低;整体呈上升趋势。
(2)研究区域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植被生长旺盛,覆盖度较高;植物光合作用强,CO2吸收速率快,并且释放O2较多,导致夏季CO2浓度较其他季节低;研究区域冬季气温较低,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O2排放较多。
(3)CO2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平均温度升高。
(4)全球变暖导致泥炭沼泽退化,沼泽植物减少,碳储量减少;大气增温促使泥炭快速分解,使泥炭地变为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