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检测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综合检测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8 15:54:50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63)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广东揭阳期末)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工作。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据此完成第1~2题。
1.符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昼夜长短变化的是(  )
A B
C D
2.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山西太原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夏至日时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为66°34′N,6月5日距离夏至日约半个月,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约为70°N,黄河站位于70°N以北地区,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时黄河站已经出现极昼现象,此后一段时间黄河站一直处于极昼,昼长一直为24小时,直至7月8日左右极昼结束,昼长不断缩短至0,A项正确。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山西太原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塔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两地的纬度差不变,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与两地纬度之差保持不变,D项正确。
图1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高尔夫项目男子个人比杆赛第四轮比赛在日本埼玉县霞关乡村俱乐部(35°54′N,139°24′E)举行。图1为中国某高尔夫爱好者在家中观看甲选手比赛时用手机拍下的电视画面。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示时刻,伦敦(假设此时天气晴朗)(  )
A.烈日当空 B.夕阳西下
C.晨曦微露 D.月朗星稀
4.推测图中甲选手比赛时球洞位于高尔夫球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12:59,伦敦时间(中时区)和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相差8个小时,伦敦时间比北京晚8个小时,计算出伦敦时间为12:59-8=4:59,8月初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在6:00之前,4:59时伦敦最可能晨曦微露,C项符合题意。第4题,据图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12:59,日本埼玉县经度为139°24′E,比北京时间早约1小时16分钟,所以当地时间为14:15左右,太阳位于西南方,图中比赛选手观测球洞的方向与日影方向一致,球洞应该位于高尔夫球的东北方,A项符合题意。
(2024年安徽当涂期末)图2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5~6题。
图2
5.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丙、甲、丁
6.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原因是右侧(  )
A.受岩浆活动影响较左侧小,火山喷发物少
B.下层岩层背斜较左侧多,岩层容易被侵蚀
C.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堆积效果较显著
D.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甲断层使得丙、乙地层断裂,甲比丙、乙形成晚;沉积岩层下老上新,丙在乙上面,丙比乙形成晚,而丁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岩浆活动切穿所有岩层,侵入岩比被侵入岩层新,所以丁是最晚的,故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丁。第6题,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说明侵蚀作用强,可能是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D项正确。
图3
(2023年黑龙江绥化开学考试)红水河在流经板文村境内的一个地方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个大峡谷,即为红水河第一湾(如图3),其河道狭窄,两岸高山耸立。图3为红水河第一湾风光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示地貌特征是(  )
A.冲积平原广 B.形成“V”形谷
C.多发育河滩 D.土墩和凹地相间分布
8.与图示地貌景观成因相同的是(  )
A.雅丹地貌 B.宁夏平原
C.丹霞地貌 D.沙洲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图示地貌为峡谷,河道狭窄,两岸高山耸立,流水下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谷,B项正确;冲积平原为堆积地貌,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该地区为峡谷,多流水侵蚀地貌,位于河流上游,A项错误;河道狭窄,两岸高山耸立,可知河滩发育较少,C项错误;土墩和凹地相间分布为雅丹地貌,多发育于干旱气候区,为风力侵蚀地貌,故D项错误。第8题,图示地貌为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宁夏平原属于流水堆积地貌;丹霞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故C项正确;沙洲属于堆积地貌。
(2023年浙江温州月考)图4为某地地质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图4
9.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 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 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读图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第10题,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C项正确。
(2023年浙江联考)图5为某半球中纬度的锋面气旋。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5
11.此时控制LX、LY两个雨带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北半球暖锋、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冷锋、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暖锋、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冷锋、南半球暖锋
12.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其间B地部分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1.B 12.B [解析]第11题,图示为锋面气旋,图中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L为北半球气旋,C、D项错误;锋面气旋中,气旋东侧LY形成的是暖锋,气旋西侧LX形成的是冷锋,B项正确,A项错误。第12题,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说明在此期间B地从低压中心的东部位置变为低压中心西部,B地气压先降低后升高,④正确;B地从暖锋前移动至冷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③错误;降水先增多后减少,云量也是先增多后减少,①②正确,故B项正确。
(2024年贵州毕节期末)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两岸森林、草原等资源丰富。流域内广泛分布有多年冻土,且处于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千米,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冻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体交换的作用。图6示意海拉尔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图7示意4个水文站各月径流量。据此完成第13~15题。
图6
图7
13.坝后水文站出现“双峰”现象,其形成原因是(  )
①前峰:地下水补给量最大 ②前峰: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大量融化 ③后峰: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补给量大 ④后峰:夏季,降水量增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1970年以来,该河1—3月径流量增加13%~20%,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海拉尔河该时段径流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
A.流域内降水增多 B.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减少
C.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 D.全球变暖,积雪提前融化
15.冻土退化加剧海拉尔河流域森林、牧草退化,其合理解释是(  )
①表层土壤水分下渗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 ②蒸发加剧,降水减少 ③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肥力降低 ④风蚀、淋溶作用加剧,肥力降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3.C 14.C 15.B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坝后水文站以上河段,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峰值水量大。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4—5月气温回升快,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即前峰,②正确,①错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量增多,形成后峰,④正确;该地无永久性冰川,③错误。第14题,由材料“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千米,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该时段河流处在枯水期,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增多,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C项正确。第1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冻土退化会导致表层土壤水分下渗,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森林、牧草因缺水而退化,①正确;温度升高后,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受淋溶作用增强,肥力降低,不利于森林、牧草的生长,③④正确;蒸发加剧,降水减少与冻土退化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
(2023年河南安阳期中)近20年来,全球海平面除总体呈上升趋势外,还伴随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图8示意近20年卫星观测的海平面变化趋势,以及通过测算全球海水质量变化和海水热容量变化得出的海平面变化趋势。据此完成第16~17题。
图8
16.全球海水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两极冰川融化 ②洋流流量增大 ③外流河流量增大 ④地壳抬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1年拉尼娜现象造成图示曲线出现明显低谷,该时段从太平洋蒸发的水汽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降至(  )
A.秘鲁 B.智利
C.澳大利亚东部 D.美国西部
【答案】16.B 17.C [解析]第16题,由材料可知,近20年来海水质量呈增大趋势,可推测近2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和高山的冰川融化以及外流河流量增加,使全球海水质量增加,①③正确;洋流流量变化不会影响海水整体质量,②错误;地壳抬升会影响海水水位,但不会影响海水质量,④错误。第17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秘鲁、智利沿岸)水温较低,气流下沉增强,降水减少,A、B项错误;赤道太平洋中西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水温较高,气流上升增强,降水增多,C项正确;美国西部降水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关系不大,D项错误。
(2023年江苏如皋模拟)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主峰海拔为1 281.5米,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的植被和土壤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图9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查记录统计。据此完成第18~20题。
图9
18.罗浮山300米海拔乔木类型主要为(  )
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山地针叶林
19.导致罗浮山海拔较低处乔木总株数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人类活动
20.罗浮山海拔1 100米以上至山顶的土壤类型最可能是(  )
A.红壤 B.荒漠土
C.草甸土 D.黑土
【答案】18.B 19.D 20.C [解析]第18题,由材料可知,罗浮山位于岭南中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300米处海拔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因此其乔木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项正确。第19题,作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开发较早,相对于海拔较高处,海拔较低处更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乔木砍伐现象较多,导致乔木总株数较少,D项正确。第20题,从图中可知,罗浮山腐殖层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加,不利于植物残体分解。而低温潮湿环境不适宜乔木生长,更适合灌丛草甸生长,因此罗浮山海拔1 100米以上至山顶的土壤类型最可能是草甸土,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山东临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西藏察雅县瓦约村地处横断山区,此处泥石流多发,澜沧江流经该地。该地有一处形成于2万年前的巨型泥石流堆积体。泥石流堆积体对流经此处的澜沧江改道起到了重要作用。图10为该河段示意图,图11为该处河滩上堆积物分布示意图。
图10
图11
(1)绘出简单的示意图,表示澜沧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6分)
(2)简述图10中河流相沉积上、下两部分沉积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3)描述澜沧江改道的过程。(6分)
【答案】(1)图略(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2)堆积体上部是泥石流堆积物,堆积物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差,主要是由于泥石流速度快,搬运历经时间短;下部是河流沉积物,磨圆度和分选性好,主要是因为由河流搬运而来,搬运历经时间长。
(3)泥石流堆积体堵塞河道,河流在古河道凹岸处的冲击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更弯曲;受堆积体影响,河水回流,河流弯道处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易淤塞河道;最后受洪水冲击,弯曲处狭窄的地峡被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完成河流改道。
22.(2022年山东威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青藏高原和“江南水乡”相隔几千千米,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在古近纪有一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横亘我国20°N~30°N。中新世开始,随着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的生长,这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干东湿的气候格局,“江南水乡”也从此形成。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江南地区植被类型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干旱、半干旱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湿润、半湿润植被类型。图12示意历史时期我国20°N~30°N自然环境演变过程。
图12
(1)说明古近纪时干旱带横亘我国20°N~30°N的原因。(6分)
(2)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8分)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中新世江南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2)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形成高山高原气候;生物具有耐寒特征(或形成高山草甸、草原和寒漠景观);冻土广布,冰川地貌发育;山顶终年冰雪覆盖,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等。
(3)受板块挤压,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隆起抬升;改变了大气环流,增强了季风,增加了水汽输入,降水增多;气候变得暖湿,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期末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63)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广东揭阳期末)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工作。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据此完成第1~2题。
1.符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昼夜长短变化的是(  )
A B
C D
2.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山西太原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图1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高尔夫项目男子个人比杆赛第四轮比赛在日本埼玉县霞关乡村俱乐部(35°54′N,139°24′E)举行。图1为中国某高尔夫爱好者在家中观看甲选手比赛时用手机拍下的电视画面。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示时刻,伦敦(假设此时天气晴朗)(  )
A.烈日当空 B.夕阳西下
C.晨曦微露 D.月朗星稀
4.推测图中甲选手比赛时球洞位于高尔夫球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2024年安徽当涂期末)图2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5~6题。
图2
5.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丙、甲、丁
6.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原因是右侧(  )
A.受岩浆活动影响较左侧小,火山喷发物少
B.下层岩层背斜较左侧多,岩层容易被侵蚀
C.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堆积效果较显著
D.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
图3
(2023年黑龙江绥化开学考试)红水河在流经板文村境内的一个地方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个大峡谷,即为红水河第一湾(如图3),其河道狭窄,两岸高山耸立。图3为红水河第一湾风光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示地貌特征是(  )
A.冲积平原广 B.形成“V”形谷
C.多发育河滩 D.土墩和凹地相间分布
8.与图示地貌景观成因相同的是(  )
A.雅丹地貌 B.宁夏平原
C.丹霞地貌 D.沙洲
(2023年浙江温州月考)图4为某地地质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图4
9.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 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 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2023年浙江联考)图5为某半球中纬度的锋面气旋。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5
11.此时控制LX、LY两个雨带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北半球暖锋、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冷锋、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暖锋、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冷锋、南半球暖锋
12.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其间B地部分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年贵州毕节期末)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两岸森林、草原等资源丰富。流域内广泛分布有多年冻土,且处于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千米,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冻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体交换的作用。图6示意海拉尔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图7示意4个水文站各月径流量。据此完成第13~15题。
图6
图7
13.坝后水文站出现“双峰”现象,其形成原因是(  )
①前峰:地下水补给量最大 ②前峰: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大量融化 ③后峰: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补给量大 ④后峰:夏季,降水量增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1970年以来,该河1—3月径流量增加13%~20%,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海拉尔河该时段径流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
A.流域内降水增多 B.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减少
C.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 D.全球变暖,积雪提前融化
15.冻土退化加剧海拉尔河流域森林、牧草退化,其合理解释是(  )
①表层土壤水分下渗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 ②蒸发加剧,降水减少 ③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肥力降低 ④风蚀、淋溶作用加剧,肥力降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3年河南安阳期中)近20年来,全球海平面除总体呈上升趋势外,还伴随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图8示意近20年卫星观测的海平面变化趋势,以及通过测算全球海水质量变化和海水热容量变化得出的海平面变化趋势。据此完成第16~17题。
图8
16.全球海水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两极冰川融化 ②洋流流量增大 ③外流河流量增大 ④地壳抬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1年拉尼娜现象造成图示曲线出现明显低谷,该时段从太平洋蒸发的水汽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降至(  )
A.秘鲁 B.智利
C.澳大利亚东部 D.美国西部
(2023年江苏如皋模拟)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主峰海拔为1 281.5米,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的植被和土壤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图9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查记录统计。据此完成第18~20题。
图9
18.罗浮山300米海拔乔木类型主要为(  )
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山地针叶林
19.导致罗浮山海拔较低处乔木总株数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人类活动
20.罗浮山海拔1 100米以上至山顶的土壤类型最可能是(  )
A.红壤 B.荒漠土
C.草甸土 D.黑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山东临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西藏察雅县瓦约村地处横断山区,此处泥石流多发,澜沧江流经该地。该地有一处形成于2万年前的巨型泥石流堆积体。泥石流堆积体对流经此处的澜沧江改道起到了重要作用。图10为该河段示意图,图11为该处河滩上堆积物分布示意图。
图10
图11
(1)绘出简单的示意图,表示澜沧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6分)
(2)简述图10中河流相沉积上、下两部分沉积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3)描述澜沧江改道的过程。(6分)
22.(2022年山东威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青藏高原和“江南水乡”相隔几千千米,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在古近纪有一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横亘我国20°N~30°N。中新世开始,随着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的生长,这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干东湿的气候格局,“江南水乡”也从此形成。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江南地区植被类型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干旱、半干旱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湿润、半湿润植被类型。图12示意历史时期我国20°N~30°N自然环境演变过程。
图12
(1)说明古近纪时干旱带横亘我国20°N~30°N的原因。(6分)
(2)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8分)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中新世江南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