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请欣赏漫画《祸水东引》,漫画中英、法两国旁观希特勒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打算“让他去进攻苏联”。这反映出英法一直都在推行( )
A. 门户开放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绥靖政策
D. 不抵抗政策
2.日本政府在参加华盛顿会议前,明确提出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这里的“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 )
A. 日本和英国的同盟关系
B. 日本在国联的大国地位
C. 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D. 日本在太平洋所占岛屿
3.下列属于拉美民主革命与改革共同特点的是( )
A.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 开展游击战争
C. 为维护宪法而斗争
D. 由共产党领导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
A. 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
B. 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C. 维护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主宰世界
D. 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5.与19世纪中期的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相比,20世纪初期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
A. 多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B. 受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C. 多数国家由共产党领导
D. 都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6.“1919年3月,古都开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民起义。成千上万的人手执国旗、小旗、横幅,高呼‘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等口号,结队涌上街头……”材料反映的是( )
A.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 桑地诺抗美斗争
C. 阿姆利则惨案
D. 华夫脱运动
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
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 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 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 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8.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并说:“谁签署这个条约,谁的手就要烂掉。”这体现了( )
A. 战胜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B.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C. 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
D. 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9.下图是雅尔塔会议会场,就是在这张会议桌上,战后的世界秩序被基本确定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主要就哪些问题达成协议( )
①结束战争 ②处置法西斯 ③战后世界安排 ④组建军事集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下面这幅漫画名为《大桥的缺口》。该漫画反映出( )
A. 美国想要控制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B. 美国凭实力成为战后的世界霸主
C. 美国缺席导致国际联盟无法成立
D. 欧洲联合起来抵制美国加入
11.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战役一结束,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就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英法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 “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 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 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1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三阶段,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结果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逮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这说明( )
A.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做法是错误的
B.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要保持适度
C. 甘地在印度的地位和威望大大下降
D.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根深蒂固
1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B. 摩洛哥的反殖斗争
C.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D. 阿根廷工人的罢工斗争
14.1914年奥匈皇储被刺事件发生后,芝加哥一家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也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这一态度促使美国( )
A. 釆取中立政策借机大发战争横财
B. 超脱战争之外而严格恪守中立
C. 倡议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和平
D. 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法西斯
15.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中,有的国家表现出“温和式”的抗争方式,符合这一特点的国家是( )
A. 印尼
B. 叙利亚
C. 黎巴嫩
D. 印度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有些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其中斗争取得显著成果的主要是( )
A.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B. 摩洛哥反对西、法的斗争
C.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D. 坦桑尼亚人民的抗法斗争
17.有史学家曾对以下某一国际秩序评价,它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这一国际秩序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雅尔塔体系
C. 世界殖民体系
D. 多极化格局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都进行了审判和处理,下面关于对两国处理的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两国法西斯分子都受到应有的惩罚
B. 对两国都实行军事占领
C. 两国原有的政治制度被彻底摧毁
D. 有效地遏制了两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19.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遏制军人势力
C. 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D. 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20.从1925年起,苏联要求农业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税额按产量计算,农民出售粮食换取货币,而粮价由国家统一规定,比较低廉;政府并号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其主要目的是( )
A. 稳定税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B. 为反法西斯斗争打下坚实基础
C. 集中力量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D. 积累资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月5日,威廉二世与奥匈驻德大使共进午餐……(威廉二世)向奥匈大使表示,奥匈在这次事件中可以得到德国全力的支持。而对于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问题上,威廉二世又称不论奥匈要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须要抓紧时间,不能拖延。
沙皇敦促塞尔维亚人要“像狮子一样”去战斗,贝尔格莱德政府似乎不会对最后通牒有所屈服了。而且,在此期间,萨佐诺夫曾特别指示贝尔格莱德政府不要接受英国在其中的调解。……不管俄国的行动是否有必要,法国都从始至终地支持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做出的任何干预行为。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指出,在整个欧洲的“政府内外几乎没有人预计到这场旷日持久而且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国领导者对战争爆发的影响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各国领导者们为何认为这场战争是短暂而轻松的。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原文有改动
材料二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一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是如何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西部的主要城市已经有了大工厂和相当庞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其中大约250万工人从事大规模的制造业和采矿业……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大多数的农民生活困苦,对拥有土地的贵族,对沙皇政权,怨恨重重,因此,在反对旧政权的斗争中,有可能充当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
材料二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1月以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名义发动了一次夺权运动。随后不久,莫斯科的政权也被苏维埃夺取。……终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控制了前沙皇俄国大部分地区。
——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俄国革命有哪些有利条件?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条件决定了俄国走上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2)材料二中的夺权运动是指什么事件?夺权运动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于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为此,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在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土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美苏两极对立为基本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在欧洲也就终结了,但在东亚,情况则要复杂些。雅尔塔体系的消解似乎开始得更早,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深远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从领导力量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集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和总趋势。
第二种类型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大量的、普遍的,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土耳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第三种类型是由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相较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更为激进,其领导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大,此种类型在拉美较为普遍。
第四种类型是爱国封建贵族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这些封建王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引领本国人民向近代化国家发展,或领导本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
第五种类型是爱国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出现这种类型的条件在于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经济发展特别落后、没有新的阶级和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
(1)结合材料信息判断,举出两个第一种类型的国家,并说明理由。
(2)第二种类型除了土耳其,在亚非各指出一个此类民族民主革命的国家。
(3)第四种和第五种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请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祸水东引》反映出英、法两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希望祸水东引,让德国进攻苏联。因此,本题选C。
2.【答案】C
【解析】“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必然涉及到英日的地位问题,故A项错误;在一战后,国联由英法控制,故B项错误;“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指的是日本在山东的权益问题,他不希望被取消,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在太平洋所占岛屿”不会涉及到“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B、C、D三项分别是阿根廷、尼加拉瓜、墨西哥的特点,不是共同点,故选A。
4.【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B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
6.【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古都开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民起义”“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可判断是埃及的华夫脱运动,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一战作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但是中国的牺牲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德国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因此《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故选B。
9.【答案】B
【解析】组建军事集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两国为首冷战对峙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只是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应排除④;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漫画《大桥的缺口》中文字说明了它是美国设计的,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得,一战后美国并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得,一战后国联成立,由英、法控制,美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欧洲联合起来”的情况,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马恩河战役使德国占领巴黎的计划落败,西方战线陷入对峙相持阶段,德国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境地,这对德国是非常不利的,故毛奇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B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符合印度的国情,A项错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前两个阶段保持一定的限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第三阶段超出了殖民当局能够“忍受”的限度,因而遭到了镇压,故B正确。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A
【解析】“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是中立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威尔逊也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其目的是发战争财,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国际联盟”的内容,故C项错误;“1914年”是一战时期,没有“德国法西斯”这一概念,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带有“温和式”的抗争色彩,故选D。
16.【答案】C
【解析】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最终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它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尔塔体系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B项正确。
18.【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纽伦堡审判,使德国法西斯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东京审判,一些法西斯战犯并没有伏法,日本保留了天皇制,未能有效地遏制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故B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卡德纳斯民主改革维护了宪法,A、B、C三项是其改革的具体措施,不全面,排除。故选D项。
2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1925年”可知农业上的措施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故选D项。
21.【答案】(1)影响:推波助澜,加速了一战进程。原因:争夺巴尔干的矛盾十分尖锐;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对战争的进程和后果的非理智心态。
(2)简析:欧洲精英沉迷于推行军国主义和扩张帝国霸权,被所谓“民意”感染和裹挟,抱有侥幸心理和赌徒思维;在高度工业化的背景下,各国决策者充满对本国高效动员战争资源的自信,却缺乏对工业化战争的惨烈破坏和可怕灾难的预见。
【解析】
22.【答案】(1)变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苏俄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2)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体的国家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关系: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来满足工业发展。
弊端:造成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最终迟滞了苏联经济发展,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隐患。
【解析】
23.【答案】(1)俄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且集中,有建立工农联盟的良好基础。夺取中心城市,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
(2)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解析】
24.【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加大;美苏两国的推动。
(2)影响:一方面,雅尔塔体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民主、独立原则,促进了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解放等的发展,孕育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雅尔塔体系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世界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强权政治仍然影响着局部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解析】
25.【答案】(1)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印尼:在印尼共产党领导下,印尼人民掀起了反荷民族大起义。
(2)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3)非洲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