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26 14: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属于夜行性的动物是( )。
A.鸽子 B.蝙蝠 C.蜜蜂
2.教室里三位同学在交流,你赞同( )的观点。
A.“我在放大镜下看到蟋蟀的耳朵长在头部的外侧”
B.“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
C.“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是因为它们都长着形状相同的触角”
3.下列物体的内部,不存在细胞的是( )。
A.松树 B.石头 C.金鱼
4.要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最好选择( )。
A.自来水 B.池塘里的水 C.纯净水
5.当中国春节联欢晚会结束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可能正在( )。
A.深夜睡觉 B.吃早饭 C.吃午饭
6.认识微小世界,下列观察最细微的设备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7.当地球公转时,地球绕着自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是( )。
A.垂直的 B.不垂直的 C.平行的
8.下列3个节日中,白昼最短的是( )。
A.劳动节 B.教师节 C.国庆节
9.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
①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案 ②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③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A.① 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10.放大镜属于(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11.下面动物不属于夜行动物的是( )。
A.猫头鹰 B.蝙蝠 C.蜜蜂
12.下列关于地球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地球结构模型中可以看出,从外到内的结构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
B.从海陆分布模型中可以看出,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
C.从地球自转模型中可以看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填空题
13.放大镜的镜片中央 、边缘 ,其能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 有关。
14.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主要是由于地球的 运动造成的。
15.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看到的范围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看到的范围 。
16.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 。同时,地球还在 。
17.病毒是一类没有 的特殊生物。要用 才能观察。
三、判断题
18.居住在上海的小朋友和居住在西藏的小朋友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
19.制作人血涂片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样,也要先滴清水,再取样。( )
20.我们长得像父母跟细胞有关系。( )
21.地球运动和地球上的一些现象没有关系。( )
22.只要是中央厚、边缘薄的物体就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
23.自制显微镜我们需要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 )
四、连线题
24.把实验材料与其模拟对象用线连起来。
围成一圈的同学 太阳
先看到红色纸片 地球
红色纸片 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 先迎来黎明
五、简答题
25.简述四季变化的成因?
26.洋葱表皮装片怎么制作?
27.在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北京和乌鲁木齐分别迎来几次黎明?这说明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28.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9.为什么夏季日地距离最远,但是夏季却是最热的一个季节?
六、实验题
30.地球自转。
(1)在探究地球自转过程中,小科和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地球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 小时,如果从地球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为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如上图,我们知道太阳光 (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此时,A点所在地区处于 ,(填“黑夜”或“白昼”)B点所在地区处于 (填“黑夜”或“白昼”)。
(3)如果A在B的东边,地球在自转过程中A和B总是 先迎来黎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B C C B C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A
1.B
【详解】动物都会运动,遇到外界刺激都会作出反应,都需要吃食物,都能繁殖后代,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等。白天休息,夜间进行摄食、生殖等活动的动物是夜行性动物,猫头鹰、蝙蝠是夜行性动物。
2.B
【详解】A.蟋蟀的耳朵位于足的内侧。题干的说法错误。
B.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细胞并命名细胞的人。正确。
C.昆虫的嗅觉很灵敏,不同昆虫的触角是不同的。比如,蚂蚁的触角是膝状;蝗虫的是丝状;蝴蝶的是棒状;蚕蛾的是羽状;天牛的是鞭状。题干的说法错误。
3.B
【详解】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根据对生物的认知,松树和金鱼都属于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石头没有生命,属于非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石头内不含有细胞。可见B符合题意。
4.B
【详解】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要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最好选择池塘水,池塘水杂质更多,利于微生物生长。
5.C
【详解】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当我们(东八区)0时,纽约(西五区)是11时,所以当中国春节联欢晚会结束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可能正在吃午饭。
6.C
【详解】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电子显微镜,其次是光学显微镜,再次是放大镜;因此观察最细微的设备是电子显微镜。
7.B
【详解】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 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在进行公转运动的同时,还要绕着地轴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当地球公转时,地球绕着自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是倾斜的,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8.C
【详解】昼夜长短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太阳直射点照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好是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冬至日通常是12月22日左右。劳动节是5月1日,教师节是9月10日,国庆节是10月1日,国庆节距冬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短。
9.C
【详解】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②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①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案;③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10.B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能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11.C
【详解】昼夜影响动物的活动,动物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觅食、繁殖等活动。有些动物白天觅食,这类动物被称为昼行性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狗,蜜蜂等;有些动物喜夜间觅食,这类动物被称为夜行性动物,如壁虎,蝙蝠,猫头鹰等。蜜蜂属于昼行性动物。故选C。
12.A
【详解】A.从地球结构模型中可以看出,从外到内的结构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错误;从地球结构模型中可以看出,从内到外的结构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
B.从海陆分布模型中可以看出,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正确;
C.从地球自转模型中可以看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错误。
13. 厚 薄 凸度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起有关,中央凸起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
14.自转
【详解】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现象。因此,造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也是地球的自转结果。
15. 大 小 小 大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16. 公转 自转
【详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发光的恒星,地球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转,这个运动叫地球公转。同时,地球还在自转。
17. 细胞结构 电子显微镜
【详解】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个头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 下才能看到。
18.×
【详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上海在西藏的东边,所以上海的小朋友先看到日出。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9.×
【详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的血液是液态的,在制作人血涂片时直接将血液滴在载玻片上即可,不需要在载玻片上先滴少许清水,再取样。
20.√
【详解】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除病毒外)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我们长得像父母跟细胞有关系。
21.×
【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22.×
【详解】凸透镜具有放大的作用,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放大镜就是一种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而不是中央厚、边缘薄的物体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故题干说法错误。
23.×
【详解】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所以自制显微镜我们需要两个凸透镜。
24.
【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式自西向东,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自转是围绕地轴转动,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地球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先迎来黎明。
25.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同,所以出现四季交替的现象。
【详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的角度、方向不变,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就会出现四季交替的现象。
26.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撕取一块洋葱表皮;③放到载玻片水滴中央将其展开;④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缓缓放下,多余的水用吸水纸吸掉。
【详解】在制作洋葱表皮时,应该注意:制作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并向其滴加清水,以使细胞舒展。
27.在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北京和乌鲁木齐分别迎来一次黎明,经过一次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
【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地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每自转一周,全球会出现一次昼夜交替的现象。在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北京和乌鲁木齐分别迎来一次黎明。
28.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停滴更替,因而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阳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详解】略
29.①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太阳光被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②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详解】地球上温度的高低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没有明显关系,与阳光照射角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夏季,北半球倾向于太阳,白昼时间长,太阳光线直射,地表吸收的热量多,因此温度较高。
30. 24 逆时针 不能 黑夜 白昼 A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详解】读图可知:
(1)在探究地球自转过程中,小科和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一天,即24小时;如果从地球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如图,我们知道地球是不透明的,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不能照亮整个地球;此时,A点处于夜半球,A点所在地区处于夜晚;B点所在地区处于昼半球,因此B点所在地区是白天。
(3)地球自西向东不同的进行自转运动,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如果A在B的东边,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总是A先迎来黎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