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26 15: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题专题训练题
1.如图,夏天三个杯子中分别装着自来水、开水、含冰的水。
(1)3杯水,按温度从高到低到排列为 。(写序号)
(2)小明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 号杯子外壁有水球,这些水珠此时的状态为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它们来自 (填“杯内”或“杯外”),这些水是因为 形成的。
2.小诺在三个杯子中分别装了自来水、较热的水、含冰的水,如下图。
(1)小诺发现 号杯子外壁有水珠,这些水珠来自 (填“杯内”或“杯外”),这是因为 形成。另外小诺还发现 号杯子内壁也有水珠,这些水珠来自 (填“杯内”或“杯外”)。
(2)小诺想知道这三杯水的具体温度。其中3号杯中水的温度为 。
3.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不能溶解于水的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实验步骤。
(1)在步骤A中,为了使粗盐尽快溶解在水中,主要采用了 的方法。
(2)等食盐完全溶解后,盐水( )。
A.中部最咸 B.底部最咸 C.各个地方都一样咸
(3)步骤B的过程叫( );步骤C的过程叫( )。
A.蒸发 B.过滤 C.沉淀
(4)当进行步骤C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应该( )。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继续搅拌
C.继续用酒精灯加热
4.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做过以下三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沸腾”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实验前要先将塑料袋 (填“装满空气”或“挤压”);实验中我们看到塑料袋 (填“变鼓”或“变扁”),这是因为水沸腾后 。
(2)在“水结冰”实验中,在试管外的碎冰里加食盐,主要是为了( )。
A.让冰咸一点 B.让碎冰更多 C.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
(3)通过实验发现水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 )。
A.5℃ B.0℃ C.-5℃
(4)“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
B.固定试管
C.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
(5)水的三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水结成冰
B.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C.冰融化成水
5.水沸腾了:如图,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1)烧杯下面使用了 ,可以让烧杯加热时受热更均匀(填写实验器材名称)。
(2)观察水温计读数时,眼睛应 水温计液面,观测到这时的水温是 。
(3)一般情况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左右
6.配制食盐水溶液。
小明在厨房里找来了食盐,想要配制一份食盐水溶液,50mL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 小明带着问题和他的小组成员展开了研究。
(1)在实验过程中,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你支持( )的观点。
小明认为:将食盐平均分成几份,等前一勺食盐溶解后再加入下一勺。
小科认为:可以一次性将20克食盐全部加入。
小华认为:根据物质溶解的情况及时调整每次加入食盐的量更方便。
(2)小明把一勺食盐放入杯中,发现全部溶解了,下图最能表示食盐完全溶解了的是( )。
A. B. C.
(3)小明发现第9份食盐不论怎么搅拌都不能完全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的时间不够充分 B.食盐颗粒太大了
C.水中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
(4)小科把小苏打平均分成2克一份,也按照小明的方法进行实验,他发现第3份小苏打怎么搅拌都溶解不了。比较食盐和小苏打,我们能发现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 ) (填“强”或“弱”)。
(5)小明猜测溶解的速度可能与( )因素有关,那么他需要选择的材料有哪些? 请你在图中圈一圈。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 )溶解更快。
(6)结合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我们知道:( )、( )和( )的方法都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7.小红为了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并完成了下图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食盐(克) 水(毫升) 水温(℃) 操作方法 食盐形状
1号杯 10 100 50 搅拌 颗粒状
2号杯 10 100 50 搅拌 块状
3号杯 10 100 80 搅拌 颗粒状
4号杯 10 100 80 不搅拌 颗粒状
(1)研究食盐溶解快慢和温度的关系,选择 1 号杯和 号杯进行比较。
(2)根据实验,发现 、 、碾碎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3)实验过后,小陈将实验的杯子随手放在了阳台,一段时间发现,杯子中的水变少了。这是因为水变成了 到空气中了。
(4)通过实验得出:食盐在 50℃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 80℃中的溶解速度________;食盐在搅拌时的溶解速度比不搅拌时的溶解速度________。
A.要快、差不多 B.要慢、要快 C.差不多、差不多
8.小刚用冰糖做“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的实验。
不研碎、不搅拌 不研碎、搅拌 研碎、搅拌 研碎、不搅拌 研碎、搅拌
(1)如果想研究冰糖溶解的快慢与颗粒大小的关系,小刚应该选择( )组和( )组进行比较。
(2)A组和B组研究的是冰糖溶解的快慢与( )的关系。
(3)通过实验对比,( )组的冰糖溶解得最快。
(4)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质溶解的快慢与 ( )有关。
(5)中午妈妈突然低血糖感觉有点头晕,小刚想给妈妈冲一杯糖水,怎样做才能让妈妈尽快喝上糖水呢? (小刚找到的材料有:水杯,冷水、温水、开水、冰糖、白糖、筷子等)
9.研究空气的过程中,我们做过很多实验。仔细读题,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在水面先撒上一些泡沫,在杯底粘上一团餐巾纸,并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中,发现餐巾纸( ) (填“会”或“不会”)湿。这证明了空气( ) (填“会”或“不会”)占据空间。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时杯子中泡沫的位置。(用 表示)
(3)这时在杯底扎一个孔,我们会发现( )。
A.杯子中水慢慢满起来,扎孔的地方会吹泡泡
B.水从孔里流进去
C.没有什么变化
(4)用打气筒再往小孔中不断打气又会看到( )现象。
A.杯中水位无明显变化 B.杯中水位降低 C.杯中水位升高
(5)用打气筒连上瘪篮球,不断往里打气,就可以拍篮球了,这不能证明( )。
A.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B.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C.空气有质量
(6)注射器也可以用来研究水和空气的特性。当向左压装有10mL水的注射器时,会发现水( )(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
(7)当向左压装有10mL空气的注射器时,会发现空气( )(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当向右拉有10mL空气的注射器时,会发现空气( )(填“容易”或“不容易”)扩张。
10.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才才做了几个有关空气的小实验。
(1)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挤压气球,说明空气没有固定的 。
(2)用打气筒从杯子底部的小孔向倒扣在水中的杯子打气,杯中的水面会下降,说明空气能 。
(3)用注射器抽取10毫升空气,堵住管口,用力推活塞,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这说明空气 。松开活塞,活塞会回到原处,这说明压缩的空气具有 。
(4)如图,用木条做一个简易天平,在木条的两端各挂上一个充满气的气球,使其保持平衡。把其中一个气球戳破,天平就不平衡了,这说明空气 有质量。
11.小科周末在家研究空气,他找来一个塑料瓶,将气球塞进瓶口,气球皮反扣在瓶口,如图所示。
(1)这时瓶子里 (选填“有”或“没有”)空气。
(2)他用力吹气球,如图所示,会发现 (选填“不能吹大”或“只能吹大一点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瓶子里的空气要 ,并且大小 (选填“能”或“不能”)改变。
(3)他把塑料瓶浸入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气球往外凸起来,这是里面的空气受热 引起的。当他用牙签尖刺破气球,感觉到空气从破裂处喷出,这说明空气可以 。
12.小明用简易天平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他准备了如下材料。
(1)实验时路路需要先调节使简易天平 。
(2)小明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入充好气的皮球,此时天平会向 (填“左”或“右”)倾斜,她又在右边放入一些绿豆,使天平恢复平衡。
(3)小明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几筒空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的左侧,此时天平的左侧会 (填“上升”或“下沉”)。她在天平右侧放入5颗绿豆进行平衡,则打入皮球中的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颗绿豆的质量。
13.小明听完“乌鸦喝水”的故事后,进行了思考:乌鸦利用石头成功使瓶子里的水位升高,是因为石头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于是他在大水槽中放了一些水,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以下实验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 。
①把塑料杯慢慢地竖直倒扣压入水中
②将塑料杯底部粘上一个纸团,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
③将塑料杯竖直地从水中取出,观察纸巾是否变湿
(2)在水面上撒漂浮物的目的是 。(选填“美观”或“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未打孔的塑料杯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被压入水中的漂浮物最终在 (选填“杯底”或“杯口”),塑料杯底的纸团 (选填“会”或“不会”)变湿。
(4)若在塑料杯底打一个小孔,再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被压入水中的漂浮物最终在塑料杯的 (选填“杯底”或“杯口”),杯底的纸团会变湿。
(5)若将杯底打孔后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再用打气筒通过小孔往塑料杯里打气,空气 (选填“能”或“不能”)将水赶出杯子,说明空气 (选填“能”或“不能”)占据空间。
14.小明打篮球时提出了一些关于空气的问题。
(1)小明发现往篮球内多打些空气,篮球内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同时篮球的质量( )(选填“增加”或“不变”或“减小”)。
已经打满气的篮球还能继续打气,说明空气( )(选填“可以压缩”或“不能压缩”)。
(2)同样的篮球打20 筒气和打30筒气,放在天平上称重,结果如图:往篮球里打的气越( )(选填“多”或“少”),篮球越( )(选填“重”或“轻”)。这说明了空气( )(选填“可以压缩”或“有质量”或“占据空间”)。
15.如图,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到图二的现象。
图一 图二
(1)由图二实验现象可知,第一只注射器中装的是 ,第二只注射器装的是 。
(2)用力向下压两个注射器的活塞,发现两个注射器都 (能/不能)压到最低端,说明水和空气都能 。
(3)当装有空气的注射器停止用力向下压,松开手后活塞会 ,当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向后拉时,活塞 (能/不能)拉动。
(4)通过该实验说明 能被压缩, 不能被压缩。
16.做一个“热气球”
小红打算在家做“热气球”,但是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根据所学帮助她。
(1)图示是小红画了一部分的设计图,请你帮助小红画上蜡烛: 。
(2)按照设计图制作完成后,点燃蜡烛,过一会儿,用手摸塑料袋会感觉到 。此时松开手,“热气球”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
(3)请你帮助小红解释“热气球”能升空的原因: 。
(4)小红的“热气球”上升了一会儿就掉了,这是因为: 。
(5)请你想个办法让小红的“热气球”升得更高。 。
17.在学习了空气单元之后,小明回家还想利用装水的玻璃容器、去掉底部的矿泉水瓶子和乒乓球继续研究空气的性质。
(1)小明先将矿泉水瓶拧紧瓶盖,竖直扣入水中,看到如图1的现象,原因是 。
(2)小明又将矿泉水瓶的瓶盖取掉,再次竖直扣入水中,看到如图2的现象,现在瓶子里的空间被 占据。这一次,水能进入瓶子中,还由于空气具有 的特点。
(3)小明再将矿泉水瓶的瓶盖重新盖上,但是在瓶盖上扎了一个很小的小孔,那么将瓶子竖直扣入水中后,立刻看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会在瓶子的 。五分钟后,乒乓球可能在瓶子的 ,原因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2>1>3
(2) 3 液态 杯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
2. 3号 杯外 水蒸气遇冷凝结 2号 杯内 0℃
3.(1)搅拌
(2)C
(3) B A
(4)B
4.(1) 挤压 变鼓 变成水蒸气
(2)C
(3)B
(4)C
(5)C
5.(1)石棉网
(2) 平视 96℃
(3)100℃
6.(1)小明
(2)C
(3)C
(4)弱
(5) 水的温度
热水中
(6) 搅拌 加热 将食盐研碎
7.(1)3
(2) 搅拌 水温高(温度高、加热)
(3)水蒸气
(4)B
8.(1) B C
(2)搅拌
(3)C
(4)颗粒大小和是否搅拌
(5)使用开水,选择白糖冲泡,将白糖研碎,将研碎的白糖加入开水中,并使用筷子搅拌,以加快溶解速度。
9.(1) 不会 会
(2)
(3)A
(4)B
(5)C
(6)不容易
(7) 容易 容易
10.(1)形状
(2)占据空间
(3) 占据一定的空间 弹性
(4)有质量
11. 有 只能吹大一点点 占据空间 能 膨胀 流动
12. 平衡 左 下沉 5
13. ② ① ③ 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杯底 不会 杯口 能 能
14. 变小 增加 可以压缩 多 重 有质量
15. 水 空气 不能 占据空间 向上弹起 不能 空气 水
16. 热 上升 空气加热体积膨胀,热空气上升 空气变冷,体积缩小,浮力变小,动力减弱,塑料袋会因自身重量慢慢地飘落 选择一个更大的耐高温的袋子,让空气加热温度更高一些后再松手升空
17. 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水和空气 会流动 底部 中部 水从瓶子下端流入瓶子中,把空气从小孔中“挤”出去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