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26 15: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变质岩的是( )。
A.大理岩 B.页岩 C.浮石
2.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 )。
A.用铁锅烙饼 B.扭伤脚踝后热敷 C.蜡烛燃烧发光
3.下列选项中用来加快热传递的是( )。
A.热水瓶的瓶胆 B.电熨斗的金属底面 C.冬天盖的棉被
4.下列现象或原理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是( )。
A.坐井观天 B.小孔成像 C.猴子捞月
5.在舞台上,我们发现演员衣服的颜色会随灯光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判断他们穿的是( )色的衣服。
A.白 B.黑 C.无法确定
6.在夏季烈日下,地面被烤得很热,地面热的原因是发生了(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7.地核的特点是( )。
A.均为坚硬的岩石 B.为不同形态的岩浆 C.高温高压
8.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B.家用穿衣镜 C.近视镜
9.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
A.分解 B.风化 C.变质
10.关于火山和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上有火山,海洋里没有
B.火山和地震都是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C.火山和地震都是因为岩层受到挤压而引起的
11.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 )。
A.地震 B.火山 C.风蚀景观
12.如下图,观察木屑在热水中是怎样运动的。用箭头表示热在水中的传递正确的是?( )
A. B. C.
二、填空题
13.地球表面包括 和 。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 、丘陵等。
14.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 传播的,遇到镜子后光会改变传播路线,这种现象叫做 。之后光会沿着 继续传播。
15.在一个圆盘上涂红、橙、黄、绿、 、 、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可以看到 。
16.中国的 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透过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 ,左右也 。
17.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 、热对流、 。热在 和 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
三、判断题
18.海底的地形是一马平川的。( )
19.地核是岩浆的发源地。( )
20.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地形。( )
21.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一样用途广泛。( )
22.太阳能发光,月亮也能发光,所以都是光源。( )
23.天气逐渐转凉,太阳一落山,气温就很快下降,这是秋天的特征。( )
四、连线题
24.连线
手影游戏
猴子捞月 光的直线传播
凿壁借光 光的反射
杯弓蛇影
一叶障目
五、简答题
25.火山喷发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
26.冬天时,地上铺着地毯和瓷砖具有同样的温度,但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比站在地毯上冷得多,这是为什么?
27.说说自己家乡地形特点?
28.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想一想这两幅图中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它们分别是什么?

29.小明家住在十二楼,一天傍晚小明和爸爸妈妈正在餐厅吃饭,大地突然震动起来,家里悬挂的灯具也摇晃起来,这可能发生了什么?小明-家应该怎么办(至少写出2条)?
六、实验题
30.如图所示,小辉想探究不同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
(1)小辉先观察了实验中用到的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进行打磨(如图1所示)。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细小的 和 ,这说明大风卷起的沙子能使大块岩石表面破碎,形成 和 。
(2)如图2所示,小辉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这是在模拟 对岩石的影响。
(3)除了以上因素之外, 的变化也会使岩石发生破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A C C C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B
1.A
【详解】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A符合题意。
2.C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热。用铁锅烙饼和扭伤脚踝后热敷属于热传导,蜡烛燃烧发光的方式是热辐射。
3.B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根据热传递的认识,热水瓶的玻璃瓶胆、冬天盖的棉被是为了避免热传递,达到保温的目的;电熨斗的金属底面是为了加快热传递。
4.C
【详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坐井观天、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猴子捞月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5.A
【详解】白色可以反射其他颜色的灯光,黑色可以吸收其他颜色的灯光。舞台上演员衣服的颜色会随灯光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是因为他们穿的是白色的衣服。
6.C
【详解】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在夏天的烈日下,地面被烤得很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热辐射,即地面热的原因是发生了热辐射。故C选项正确。
7.C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厚度约3486千米,温度达2000℃-3000℃,地心处温度高达6000℃,地核的特点是高温高压。
8.C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家用穿衣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的应用,使光线分散,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C错误。
9.B
【详解】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岩石风化后产生了风化物和风化壳。
10.B
【详解】陆地和海洋都有火山,A错误。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B说法正确。地震是岩层受到挤压引起的,火山是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的现象,C错误。
11.C
【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地震、火山都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风蚀景观是由于风长期侵蚀的结果。
12.B
【详解】热在水中主要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底部的水受热上升,上面的冷水向下运动,加热使得冷热水上下循环,直至上下温度相同。选项B符合热对流现象。
13. 陆地 海洋 盆地
【详解】地球表面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其中大约71%的表面都被海洋覆盖,总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约占29%,大约为1.49亿平方千米。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 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14. 直线 光的反射 直线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获取奥运会火种、万花筒、夜晚,在灯下看书等。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光的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游戏、地面上的影子等。
15. 蓝 靛 白色(灰白色)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当七彩圆盘旋转起来,彩色顿时消失,呈现出一片白色,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能合成白光。
16. 古代学者墨子 颠倒 颠倒
【详解】中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墙上形成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称为小孔成像;透过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导致的。
17. 热传导 热辐射 液体 气体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
18.×
【详解】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陆地表面和海底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海底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题目说法错误。
19.×
【详解】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物质处于可塑性固态,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20.√
【详解】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21.√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各有特点,它们用途都很广泛。
22.×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比如:太阳、萤火虫、电灯等。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秋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昼夜温差较大。当太阳下山后,地面失去太阳辐射的直接加热,导致气温迅速下降。这是由于夜晚地面的热量主要通过辐射散失,气温下降快于春夏季节。
24.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不仅是在均匀介质,而且必须是同种介质。光在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上是要发生折射、反射现象。杯弓蛇影、猴子捞月是光的反射现象;一叶障目、凿壁借光和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25.树木被岩浆损毁,房屋倒塌,公路损坏,海啸毁坏港口。
【详解】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26.因为相同的温度下,瓷砖的导热性能好,人触摸上去后身体的热量马上就被传导开了,而地毯导热能力较差,会将热量聚集在触摸点范围内,所以人会感觉站在瓷砖上比地毯上要冷得多。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瓷砖是热的良导体,地毯属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夏天,我们赤脚踩在瓷砖上感觉凉爽、舒适,而冬天踩在瓷砖上则比踩在地毯上冷的多。
27.我们家乡地形特点是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详解】地形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我们家乡地形特点是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28.左图,用火焰加热的炉子烧热水。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右图,厨师用铁锅炒菜。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锅、菜等向周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用火焰加热的炉子烧热水,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厨师用铁锅炒菜,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锅、菜等向周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29.可能发生了地震。应保持冷静,不要乱跑或者试图跳楼,及时切断电源、煤火等,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如果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详解】大地剧烈的震动起来,家里悬挂的家具也摇晃起来了,可能发生了地震。小明一家住在十二楼,不要乱跑或试图跳楼,应该想办法避险。保持冷静,不要乱跑或者试图跳楼,及时切断电源,煤火等,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如果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30. 沙 土 沙 土 瓶底出现岩石碎屑 流水 温度
【分析】由于温度、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地表的岩石造成破坏,称为风化作用。
【详解】(1)设计模拟实验感受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小辉先观察了实验中用到的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进行打磨(如图1所示)。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细小的沙和土。说明大风卷起的沙子能使大块岩石表面破碎,形成沙和土。
(2)如图2所示,小辉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后,出现的现象是瓶底里有岩石碎屑。这是在模拟流水对岩石的影响。
(3)除了以上因素之外,温度的变化也会使岩石发生破碎,也可用酒精灯煅烧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来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