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第1课时
这三张图片体现了植物哪一共同的特征?
弯向光源的方向生长。
新课导入
许多人可能对上述现象熟视无睹;但是,达尔文早就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
达尔文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金丝雀虉(yì)草
胚芽鞘
胚芽鞘
第一片叶
种子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它能保护生长
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思考:分析 达尔文的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一
生长,向光弯曲
实验二
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三
生长,不弯曲
实验四
生长,向光弯曲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向光性实验(1880年)
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1.达尔文向光性实验(1880年)
总结出实验结论:
单侧光引起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幼苗向光弯曲与尖端有关;
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生长和向光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
综上所述,达尔文推测:
胚芽鞘尖端受_________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_________比________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背光面
向光面
单侧光
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这种“影响”与伸长区生长快慢有什么关联呢?
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2.詹森的实验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方,为什么会使下方生长不均匀
1914年,科学家拜尔设计实验探究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传到下方后导致下方弯曲生长的原因。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3.拜尔实验
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方分布不均匀,导致下方伸长区发生了弯曲生长。
思考1:拜尔为什么选择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试验?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
选择黑暗是排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也能说明这种“影响”与光的存在与否无关。
思考2:胚芽鞘放在一侧与单侧光照射之间有何关联?
结果是相同的,都弯向一侧生长,那是因为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
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种化学物质。
若是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某种物质促进生长,我们应该就能够把该物质收集起来,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去验证真伪。如何收集该物质呢?
琼脂块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实验组:
对照组:
4.温特
结论:单侧光影响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
X
Y
X
Y
单侧光
X
Y
温特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探究,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传递至下方,促进伸长区的生长,故命名为生长素。
1934年,郭葛等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但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直到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IAA)。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科学家 实验过程 结论
达尔文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鲍森·詹森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科学家 实验过程 结论
拜尔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郭葛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生长素是吲哚乙酸
续表
构建生长素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的模型
胚芽鞘感光部位
生长素产生部位
生长素横向运输部位
生长素作用部位
生长素的分布
生长快慢
背光侧
向光侧
尖端
尖端
伸长区
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背光侧快于向光侧
尖端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原因
背光一侧
向光一侧
生长素多
生长素少
细胞生长快
细胞生长慢
单侧光照尖端
尖端下生长素分布不均
向光弯曲生长
背光侧
向光侧
长得快
长得慢
植物向光性原因的小结
多
少
分布
合成
提醒:
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 ,不影响生长素的 。
琼脂块无感光作用。
光
光
琼脂片
空白
琼脂片
光
含IAA
琼脂片
含IAA
琼脂片
用锡箔罩住尖端
光
光
长不长,看有无生长素
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