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6 00: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导入
李超,女,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等现场作了演说。
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年高考全国山东卷历史试题
李超的“新生”
导入
李超勇敢地同封建礼教进行了斗争,但因势单力孤成为旧制度的牺牲品。
北京学界召开李超追悼会,是为唤起更多的女性参加到反对封建主义制度的行列中来。
导入
你心目中现在的北京大学是什么样的?
北大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最高学府,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都有北大或者北大学者的身影,北京大学总是能找到社会发展的蛛丝马迹,今天就让我们从百年前的北大去了解李超的那个时代,一起走进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旧冲突起争议——析背景
新意盎然纷兴起——
推陈出新新发展——
崭新希望新评价
今天传承的标题?
新旧冲突起争议——析背景
1915年的中国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屈服日本,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8月3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政客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帝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12月13日,发布称帝后第一道申令:捕杀乱党。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袁世凯称帝以后,率领大臣祭拜孔子
旧:①列强侵略,军阀统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1、背景:
1912.3.10
3.20
1912.7-9
1914.5
1915.1
1915.5
1915年1月1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接受旨在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刺杀宋教仁
袁世凯在京就职
破坏责任内阁
镇压二次革命
1915年的中国
旧:①列强侵略,军阀统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1915年的中国
旧:②北洋军阀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百姓愚昧麻木。
镜头二:华老栓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镜头一: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女子世界》,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新: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旧时代里又孕育了些 新东西)
1915年的中国
1915年的中国
②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1916年)
①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也.……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
—— 陈独秀
思考:从以上史料中,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新:②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意盎然纷兴起——
一.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民主、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获有36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
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
教员们不从事研究,只为养家糊口;
学生们更无心学习。
思考:这样的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
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辜鸿铭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北大不仅包容了旧学代表和拖长辫 ,着异服的前清遗老,旧式学者,更包容了接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教授。北京大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自由、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袁世凯尊孔复古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gèn)古常新,与天无极。”
9月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
12月23日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袁世凯推行的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
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孔子学说为代表)
核心: 三纲五常
三纲: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
“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读材料,说说当时的中国社会最需要的变革是什么。
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简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1923年)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陈独秀(1879—1942年)
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17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
1901年留学日本,学习法政。后来归国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尊孔读经。
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20年,北大接收查晓园、奚浈、王兰(从左至右)三位女生进入文科旁听。该年暑假,北大冲破阻力,正式招收9名本科女生入学,从此开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李超们的出路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整理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
陈独秀把希望寄托在哪个群体上?
这本杂志主要宣传的内容是哪些?
法语“青年”
钢铁大王卡内基。希望中国青年拥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所谓新文化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旧者不根本打破,则新者绝对不能发生。
——汪叔潜《新旧问题》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
什么是“新文化”?
是一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中国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的运动。
《北大钟声》
李大钊
鲁 迅
胡适
陈独秀
辜鸿铭
梁漱溟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重要阵地
批判旧道德和旧文化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五号,1916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1917年)
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与孔子》(《甲寅》日刊,1917年2月4日)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反对孔子,你怎么认为?
新文化运动批判“孔教”,并不是笼统地“反孔”,而是批判民国初期出现的假尊孔之名、行复辟之实的思潮。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1919年)
提倡民主与科学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
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1917年)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
新文学的语言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1917年)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白话小说
第一篇
第一篇
白话诗集
知识讲解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知识讲解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陈独秀
需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主要撰稿人
任教于北京大学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观看视频,谈谈你的看法。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运动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提倡新文学,倡导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蝶 李商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蝴蝶 胡适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白话文的价值不在于它美,而在于它通俗易懂、更亲民、受众更广
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读材料,说说应该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进步性
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1月15日)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追求真理,崇尚科学;
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 ···
开始
1915年
《青年杂志》的创办
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等
阵地
《新青年》
和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
科学
内容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性质
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
[巴中中考]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代表人物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即democracy和赛先生即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此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护法运动
C
[呼和浩特中考]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
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
B
材料一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①审设问
②读材料
③规范答
批判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
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提倡科学与民主
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反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等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请你根据其中的口号和主张,帮他们设计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探索事件与其口号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拓展延伸
主题小结:近代化的探索
课 后 练 习
针对时下青年中存在的”啃老”、“低头族”、沉迷网络等不良现象,制作一份以《敬告青年》为题的海报。
新生
政治现象
新生
被崇拜者 崇拜人数
孔子 153
孟子 61
姓名 票数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胡适 45
李大钊 25
孔子 1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
——《考师范之笑话》
上海《时报》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检结果: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政治现象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冲破大学女禁第一人——邓春兰
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刀妃革命”与溥仪离婚的文绣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社会现象
《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五四运动回忆录》
新生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冷思
打倒孔家店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有一定的片面性
冷思
“干不了,谢谢。”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蝴蝶》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白话文
通俗易学
清新自然
精确直白
科技语言
《蝶》
宋 释行海
三三两两舞春暄,玉翅香须更可怜。拂草巡花情未定,又随风絮过秋千。
文言文
言简精炼
韵味含蓄
文化传承
艺术语言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