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8 10:3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CONTENTS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1.时间
名称 时间 标志 动力 能源 主要部门 交通工具 世界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2.概况:
回忆《纲要·下》工业革命内容,完成下表
18世纪60----19世纪中期 蒸汽机 蒸汽 煤炭 以轻工业为主 蒸汽机车 轮船 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的广泛运用 电 石油 重工业部门占主导 飞机 汽车 最终形成
分散的手工作坊
世代传承
从分散走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彻底的雇佣关系
机器大生产
集中劳动
机器大生产(专业集中)
手工劳动(零碎分散)
3.变化:
观察图片,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生产过程的专业化
CONTENTS
工厂制: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是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一楼 分拣棉花
二楼 纺纱
三楼 织布
1.背景:
工厂的出现
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 、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 ,实行强制性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
——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最典型的行业是陶瓷业,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
——钱乘旦《英国通史》
①工人集中倒班劳动;②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③使用机器流水生产;④分工细致协作高效;
⑤生产资料集中使用;⑥注重产品市场销售;
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⑧生产社会化程度高。
2.特点:
历史解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项目 手工工场 工厂
盛行时间 约14—18世纪 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以来)
动力机械 手工工具 机器大生产
生产规模 规模小 规模大
生产技术 局限于手工技术 采用先进科技,技术成熟
生产方法 分工少 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
管理制度 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无现代管理制度 实行倒班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原料使用,有详细市场方案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1911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
生产力推动劳作方式变革,劳作方式变革又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3.影响
4.扩展
(1)官方: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民间: 19世纪末,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思考:结合所学,回顾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发展
状况
阶段
19C60、70S
甲午战后
1895
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1912
1919
国民党
统治前期
1927
1937
国民党
统治后期
1949
1956
萧条
“缓”
“速”
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迅速萧条
在双半社会,实业救国道路也行不通
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
消亡
短暂发展
新的春天
CONTENTS
生产方式
经济结构
生活方式
从手工工场到工厂制度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
???
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1)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2)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增加社会流动性,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
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
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交通大动脉以及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高等的经济生命体。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3.乡村的改变
(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1)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 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世界也逐渐统一标准时间。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限制童工劳动时间并提出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教育。国家干预教育始于19世纪30年代。从1833年起,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其拨款数量逐年增加,并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①19世纪,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与财政推行初等教育;
②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创办学堂,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中共创立工人夜校。
《夜校的明灯》
(安源路矿工人夜校)
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
这是愚昧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
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
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
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工业革命带来变革同时,也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工人劳动时间长
工作生活环境差
传染病职业病
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严重
犯罪率攀升
儿童卷入市场
……
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1)问题:资本家压榨工人,阶级矛盾激化。
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共产党宣言》
(2)解决: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各国颁布法律,产业工人待遇有所改善。
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社会变革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消极后果。我们应当理性对待科技,充分发挥其价值,用它开辟一条能惠及后代的道路。
生产方式进步
生活方式转变
工业革命
与工厂制度
人与机器—机器附庸
人与企业—血汗工厂
人与社会—两极分化
人与自然—环境危机
东方西方—霸凌主义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劳作方式:工厂制度取代分散劳动
经济:城市化、流动性与乡村的变化
文化:时间观念增强与文化素质提升
世界经济转型
人类生活剧变
积极:
贫富分化严重与阶级矛盾尖锐
消极:
生产手段 生产组织
生产效率 生产关系
产业结构 经济布局
1.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蒸汽动力
B.现代工厂
C.工厂制度
D.血汗工厂
2.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重要企业,其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
D.近代企业制度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有所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