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事件:嫦娥六号登陆月球
问题:火箭的第三级推进器中常用液氢为燃料,液氧为助燃剂。如果加入的液氧量不够,后果不堪设想。请同学们计算:如果火箭携带了70吨液氢,那么需要多少吨液氧才能保证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呢?
单元大情境
依据氢气质量求算氧气质量
mH2 :mO2
有无固定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表示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单元大情境
如果火箭携带了70吨液氢,需要多少吨液氧才能保证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呢?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
Hg + O2 → HgO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容器中煅烧金属汞, 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发现质量增加了。
科学史话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锻烧实验,研究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得到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结论。
科学史话
科学史话
两位化学家的“争论”
波义尔
质量减少
拉瓦锡
质量相等
(1) NaOH(溶液) + CuSO4(溶液) →Cu(OH)2(沉淀)+Na2SO4(溶液)
(2) 稀盐酸 + 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 → CaCl2 (溶液) + H2O + CO2↑
交流讨论:
怎么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怎么使反应发生?
怎么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无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1) NaOH(溶液) + CuSO4(溶液) →Cu(OH)2(沉淀)+Na2SO4(溶液)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无变化
【实验探究】
m前
m后
整体称量效果最好
(1) NaOH(溶液) + CuSO4(溶液) →Cu(OH)2(沉淀)+Na2SO4(溶液)
(2) 稀盐酸 + 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 → CaCl2 (溶液) + H2O + CO2↑
交流讨论:
怎么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怎么使反应发生?
怎么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无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思路建模】
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
>>
达成条件使反应发生
>>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无变化
测量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
>>
数据对比得出结论
>>
实施实验
(1) NaOH(溶液) + CuSO4(溶液) →Cu(OH)2(沉淀)+Na2SO4(溶液)
(2) 稀盐酸 + 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 → CaCl2 (溶液) + H2O + CO2↑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无变化
研究对象 反应前物质 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 总质量 结论
NaOH溶液 + CuSO4溶液
稀盐酸+大理石 (主要成分CaCO3)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形成结论
反思与交流
【装置建模】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无变化
预先分控
是否
密闭
条件
达成
整体
称量
气压
调节
装置
磷+ 氧气 → 五氧化二磷(白烟)
点燃
热水浴
放大镜聚焦阳光
加热玻璃棒引燃
资料卡片
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你来评价
【应用模型】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
橡皮塞、玻璃管、气球 橡皮塞、玻璃管、气球
参加反应的白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空气中的其他成分 空气中的其他成分
未反应的白磷 未反应的白磷
锥形瓶、细沙 锥形瓶、细沙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无变化
【实验结论】
【数据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
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Hg + O2 → HgO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容器中煅烧金属汞, 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发现质量增加了。
科学实话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论。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并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你认为哪个图示可以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为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①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总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实验探究
微观探析
质量守恒定律
证据推理
模型建构
批判质疑
定性
定量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
你来揭秘
练习与应用
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等于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
2.(多选)下列各项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种类
C.元素的质量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温度上升冰融化成水,变化前后的物质质量不变
B. 木炭燃烧成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炭的质量小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质量总和
参加
质量总和
BCD
A
追本溯源
波义耳(1673年)
罗蒙诺索夫(1756年)
拉瓦锡(1777年)
道尔顿(1803年)
质量增加
质量不变
形成理论
微观视角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