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程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线路选择:
线路A:从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大西洋一路向北直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线路B:沿着45°N纬线穿越亚欧大陆。
(2)任务设置:先后选取各条线路,完成下列任务。①说一说:线路经过的主要自然带。②找一找:在图上找出与线路自然带变化类似的线路。
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4:下图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地域分异规律
线路A:从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大西洋一路向北直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①说一说:线路经过的主要自然带。分布特征及产生分异的原因?
相似路线:北美洲西海岸
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沿南北(平行于海岸)方向更替;沿东西(垂直于海岸)方向延伸;
分异基础为热量条件;
影响因素为纬度位置;
由南向北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分异的自然带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疑难辨析】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
提示 不一定。如: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影响因素:
地形
热带雨林: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开花,常见茎花、板根、气生根等现象。
土壤类型为砖红壤或砖红壤性土壤,生物循环强烈,有机质分解迅速,土壤贫瘠。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规律
藤本植物,亦作藤蔓植物,是攀缘植物的主要种类。藤本依茎质地的不同,又可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紫藤等)与藤本草质(如牵牛花)。
有些植物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它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为生,如蕨类、兰科的许多种类,这类植物叫附生植物。
茎花现象亦称"老茎生花现象"。是指花和花序(包括花谢后形成的果实)直接在乔木树干上形成,花和果以花环状围绕乔木的树干的现象。
板根亦称"板状根",热带雨林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
气生根是指由植物茎上发生的、生长在地面以上的、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一般无根冠和根毛的结构,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有保持水分的作用。常见于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中。
热带季雨林: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比较简单,有机质分解不及热带雨林强烈,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枯枝落叶层较厚。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规律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植被的发育。常绿林的群落结构比热带雨林简单,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林冠呈微波状起伏。常混有落叶阔叶树。土壤以红壤为主。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规律
落叶阔叶林分布要求有雨量充沛的4-6个月的温暖生长季和持续3-4个月的非严寒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以落叶乔木为主,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桦、橡、枫等),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垂直结构一般四个层次:乔木、灌、草本、苔藓。该地土壤主要为棕壤、褐土。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规律
亚寒带针叶林(泰加林)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在此气候条件下形成由云杉、银松、落叶松等组成的针叶林带,是分布最北的森林。土壤主要为灰化土。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规律
苔原气候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年平均温度低于0℃,最热月平均温度在0℃到10℃之间,土壤冻结,多沼泽化现象。因此只能生长苔藓和地衣等植物,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土壤为冰沼土。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规律
冰原气候夏季短暂且阴冷,冬季漫长而严寒,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年温差大;气流下沉,降水量稀少,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高原,终年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这是地球上最寒冷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又称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树木种类不多,分布稀疏,草长的很高。湿季,草木葱绿,干季,一片枯黄。稀树高草的环境适合食草和食肉动物栖息,动物种类多,数量大。
热带地区沙漠广布主要原因就是少雨,植物种类和数量极其稀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在沙漠边缘地带会有灌木丛分布。气温年较差小于日较差。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硬叶林中植物的叶片与阳光成锐角,躲避阳光的灼晒;叶子坚硬而有锯齿,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叶片表面没有光泽而常有茸毛,常有分泌芳香油的腺体,减少水分蒸发。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线路B:沿着45°N纬线穿越亚欧大陆。
①说一说:说出线路经过的主要自然带。分布特征及产生分异的原因?
分异基础为水分条件,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
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沿东西(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沿南北(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在空间上的分布。
海陆位置:地理事物相对海洋和陆地的位置。
温带草原分布于温带半干旱至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群落结构简单,仅有草本层和地被层,但草原的地下部分发育强烈,其郁闭程度往往超过地上部分。土壤为黑钙土。
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远远大于热带沙漠。多稀疏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丛,具有发达根系和耐盐碱的习性。土壤为温带荒漠土。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知识拓展:森林郁闭度
概念: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分类:郁闭度有水平郁闭度和垂直郁闭度之分。
水平郁闭度是指一个林层的郁闲度,同龄纯林或单层林常构成水平郁闭,形成水平郁闭度。
垂直郁闭度是指二个及二个以上林层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郁闭度。
活动4:
(1)线路选择:
线路A:从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大西洋一路向北直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线路B:沿着45°N纬线穿越亚欧大陆。
(2)任务设置:先后选取各条线路,完成下列任务。③画一画:自主或合作探究,用简单的示意图绘制出该种地域分异的规律。
④议一议:该种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自然带延伸及变化的方向、表现最为明显的区域。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3)任务总结:完成下列表格。
地域分异规律 示意图 产生 原因 分异 基础 自然带延伸方向 自然带更替方向 典型分布地区
类似线路A:从_____到_____的地域分异
类似线路B:从_____到_____的地域分异
赤道
两极
热量
纬度位置
东西
延伸
南北
更替
低纬和
高纬地区
海陆位置
水分
南北延伸
东西
更替
中纬度地区
沿海
内陆
思考:为什么低、高纬度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显著,而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突出?
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
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
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
拓展:陆地自然带的判断技法
1.根据水热条件判断陆地自然带
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
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①热带雨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寒带针叶林带、⑤热带草原带、⑥温带草原带、⑦荒漠草原带、⑧荒漠带。
①热带雨林带、②热带季雨林带、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亚寒带针叶林带。
2.根据分布模式图判断陆地自然带(植被类型)
下图中沿X方向热量递减,沿Y方向降水递增
甲:热带草原
乙:温带落叶阔叶林
丙:热带(季)雨林
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
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e亚热带常绿阔叶林、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g亚热带草原、h亚热带荒漠、s温带落叶阔叶林、t温带草原、k温带荒漠
【练一练:】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D
B
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
区应常年多雨,选项中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
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地出现较为普遍。
下左图为非洲陆地自然带分布,下右图为某地自然景观。据此完成3~6题。
3.①②③④自然带中,代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影响自然带由①→②→③→④更替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D
A
下左图为非洲陆地自然带分布,下右图为某地自然景观。据此完成3~6题。
5.右图所示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6.影响③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
B
B
大气环流的角度: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