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第2课时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土壤第2课时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8 23:5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5.2土壤
二、土壤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SOIL
成土母质
PARENT MATERIALS TO GENERATE SOIL
……
生物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
地貌因素
Geomorphic factors
……
气候因素
Climatic factors
……
时间因素
time factor
……
人为因素
anthropogenic factor
……
成土母质
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石灰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花岗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黏粒较少。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粒。
土壤形成因素
(以矿物质和有机质形成为例)
气候
成土母质
生物
矿物质
水热条件
有机质
土壤形成初期
岩石开始崩解
土层开始形成
完整的土壤层
成土母质
有机物
母质层
母质层
母质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基岩
基岩
基岩
基岩
1.成土母质
岩石风化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
2 生物
有机物质
2.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温度
降水
03 气候
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水热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和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风化
淋溶
微生物分解
湿热地区
干冷地区
3. 气候
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
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
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成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但是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有机质积累少
3. 气候
干热地区
冷湿地区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
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有机质积累多
连线
土壤发育较慢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土壤发育较快
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
土壤黏粒比重较高
湿热
湿冷
干热
干冷
山坡土壤发育程度分布示意图
从山顶到山前,土壤存在哪些差异?
4. 地貌
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高度
坡度
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
陡峭的山坡土层较薄;
阳坡土壤较阴坡干燥;
低洼地土层较厚。
04 地貌
山顶 山麓


迎风坡 阳坡
背风坡 阴坡
5.时间
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
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
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
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例如:东北平原黑土(厚度达到1m),每形成一厘米厚黑土需时200年以上。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不合理的农业耕作
合理的农业耕作
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沙化
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6.人类活动
上千年改造,形成了非常肥沃的水稻土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土壤也呈紫色。
指出下列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及作简要解释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山顶土壤的颗粒物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成土母质
气候
地貌
活动
岩石是紫色的,形成的风化壳也是紫色的,即土壤的矿物质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土壤相对瘠薄。同时受气候影响,东北一年一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少,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多。
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细小风化产物堆积,成土母质颗粒细。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1.土壤的功能
土壤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相互紧密接触的_____地带,是一个______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______和______交换,是联系______和______的关键环节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过渡
开放
物质
能量
有机界
无机界
土壤是_____ 、______和________生存的重要条件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土壤
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绿色植物是很多动物的食物来源
土壤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_功能
蓄水
保水
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
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正因为如此,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
土壤是_________的物质基础
人类生存
种植农作物
饲养动物
人类食物
土壤
物质
基础
提 供
饲 料
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即使优良的土壤要注意种养结合,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2.养护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
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
亚马孙平原先民用生物炭改良土壤
土壤改良
南方红壤改良:
撒熟石灰、施肥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
覆盖、生物措施
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土壤盐碱化
案例分析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成因?
大水漫灌
地下水位上升
蒸发旺盛
盐分富集
盐碱化土壤的形成过程
春秋返盐
夏季淋盐
水盐运动特征
春秋返盐 夏季淋盐 冬季稳定
黄淮海平原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说明理由
春季
夏季降水多,土壤中的盐分被
淋洗,土壤表层脱盐,秋季降
水减少,土壤开始返盐,冬季
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相对稳
定,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
蒸发旺盛,土壤进一步返盐,
加剧土壤盐碱化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北丘洼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基本方法
案例分析
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引淡淋盐
井灌井排
覆盖
农业举措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盐分
抽取盐水
补充淡水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
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
土体脱盐
咸水淡化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休耕模式
①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②作物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
作用
恢复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增加有效供给;增加收入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休耕模式
③种植绿肥
紫云英等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增加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被称为绿肥作物。
④广施农家肥
人畜粪便、厨余垃圾等作为农家肥,能够有效为土地提供腐殖质,保持土地肥力,是我国古代数千年来保持土地肥力的秘密。
紫云英(红花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