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2025届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
学科融合
C
ontents
目录
课标解读
01
考情分析
02
考点突破
04
知识结构
03
建模总结
06
典例分析
05
一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科素养要求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3.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6.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人地协调观:1、结合案例,认识人类活动土壤改造的影响以及保护土壤、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区域认知:1、结合区域特征,比较不同时空尺度下风向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能比较地区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风向差异,分析区域多风的原因。
2、结合图示,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3、结合区域图、植被类型图等相关资料,掌握不同区域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特点及分布。
4、能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5、能结合区域古地理环境,分析地层和化石的形成过程。(2)能根据呈现的图文信息,逆推地球的演化历程。
综合思维: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解释地理原理。
地理实践力:1、通过视频、景观图片及野外考察,识别主要植被、土壤类型及特征。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盐度的影响因素。
3、能够通过地质剖面图、化石和地层景观图、地质年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生物复原图等,推测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还原地球的演化历程。
考情分析
二
融合科目 命题方向
2024 广东卷 化学 以四川仁寿牛角寨石窟盐风化作用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风化作用的成因及影响;
2024 山东卷 化学 孟加拉湾及周边地区海洋浮游植物及盐类物质分布,考查盐度影响因素
2024 新课标卷 生物 寒冷高地上泥炭湿地的形成与演化,考查土壤的形成因素。
2024 全国甲卷 生物 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冰川鼠的运动,考查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4 福建卷 生物 福建省某地土壤剖面与水稻种植的关系,考查植被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4 广西卷 生物 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森林植被群落的演化,考查植被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4 湖南卷 生物 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品尼松生长与沉积层的关系,考查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4 北京卷 生物 以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三叶虫形成的古地质环境。
2024 湖南卷 生物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栖息地的分布,考查生物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3 浙江卷 化学生物 湖泊湿地碳循环与湿地的生态修复之间关系,考查湿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考情分析
二
融合科目 命题方向
2023 浙江1月 化学 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考查盐度的影响因素
2023 福建卷 生物 以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古地理环境的变迁为背景,依据地层和化石推测地质历史演变。
2023 广东卷 物理 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
2023 北京卷 生物 以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示意图为载体,考察地球的演化历史;以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载体,判断地层的形成环境。
2022 山东卷 物理 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考查形成风的力。
2022 浙江卷 物理 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考查影响风的几个力。
2021 全国乙卷 物理 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
提取考点:
1、物理学科融合知识考查主要在大气圈和水圈,如大气运动及水循环、海气相互作用等;
2、化学学科融合知识考查方向主要在海水和土壤的性质和化学溶蚀地貌;
3、生物学科知识融合考查方向主要为植被和土壤。
三
知识结构
地理
物理
力的合成与平衡
比热容
物态变化
能量守恒
生物
影响风向的几个力
热力环流
水循环
海气相互作用
化学
溶解度
化学反应
海水的盐度
喀斯特地貌
生物进化
群落种类与演替
光合作用
生物循环
地球历史
碳循环
土壤的形成
植被与环境
四
考点突破
PART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一:地理与物理知识融合
跨学科知识融合--影响风向的几个力
物理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力的合成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作用,我们可以逐步通过力的合成,最终等效为两个力合力为0,则意味着所有力的合力等于0,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
【人教版物理必修1 P63】
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其大小跟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质等有关。
【人教版物理必修1 P73】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北半球高空风向
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F2为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
F3为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近地面大气密度大,风向受三个力共同作用下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随海拔高度增加,大气密度(粗糙度)减小,摩擦力减小,风向与等压线夹角减小;高空大气密度小,摩擦力忽略,只受两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夹角为0)。
典例一
(2022年山东卷)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受三个力影响,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与摩擦力相反。
遇到地形阻力
运动速度降低
运动方向变化
【参考答案】画图(如上)。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跨学科知识融合--比热容与热力环流
物理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P11】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水的比热容是沙石的4倍多。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海水升温慢,海面上方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海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大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海水降温慢,海面上方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海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温度变化较小
热力环流
典例二
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研人员在甘肃酒泉金塔绿洲开展研究发现,在夏季晴朗的天气下,绿洲与周边沙漠之间存在局部环流,形成了近地面由绿洲吹向周边沙漠“绿洲风”,图甲为金塔绿洲边缘景观图;图乙示意7月金塔绿洲与周边沙漠的气温日变化。
(1)推测金塔绿洲风易形成于夏季的白天还是黑夜 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该风的形成过程。(10分)
(2)推测夜晚金塔绿洲与周边沙漠之间局部环流的强弱,并说明其原因。(6分)
典例二
我国科研人员在甘肃酒泉金塔绿洲开展研究发现,在夏季晴朗的天气下,绿洲与周边沙漠之间存在局部环流,形成了近地面由绿洲吹向周边沙漠“绿洲风”,图甲为金塔绿洲边缘景观图;图乙示意7月金塔绿洲与周边沙漠的气温日变化。
(1)推测金塔绿洲风易形成于夏季的白天还是黑夜 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该风的形成过程。(10分)
【参考答案】白天。(2分)与荒漠相比,绿洲的比热容较大,(2分)绿洲夏季白天升温较慢,气温较周边荒漠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2分)周边荒漠白天升温较快,气温较绿洲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2分),因此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吹向周边荒漠,形成绿洲风。(2分)
沙漠比热容小
升温快
典例二
我国科研人员在甘肃酒泉金塔绿洲开展研究发现,在夏季晴朗的天气下,绿洲与周边沙漠之间存在局部环流,形成了近地面由绿洲吹向周边沙漠“绿洲风”,图甲为金塔绿洲边缘景观图;图乙示意7月金塔绿洲与周边沙漠的气温日变化。
白天荒漠和绿洲温差大
(2)推测夜晚金塔绿洲与周边沙漠之间局部环流的强弱,并说明其原因。(6分)
较弱。(2分)理由:夜晚金塔绿洲与周边沙漠的气温差异小,同一平面气压差异小,难以形成局部热力环流。(4分)
跨学科知识融合--水的物态变化与水循环
物理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均为0°C。【课本P56、57】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课本P60】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降水的条件:凝结核、水汽、遇冷
当气温≧0°C,水汽液化,降水形式为液态的雨水;当气温≦0°C,水汽凝华,降水形式为固态的降雪;
水汽遇冷液化且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为雾;水汽遇到冷凝结在叶片上为露;水汽遇冷凝华在物体表面的冰晶形成霜(地面、叶片上、玻璃上)和雾凇(树枝上)。
水循环
冰
(固态)
水蒸气(气态)
水
(液态)
凝固(放热)
融化(吸热)
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吸热)
典例三
3.大气河来临时,造成南极半岛西侧冰盖表面融化的
能量主要来自( )
①水汽凝结 ②气流辐散 ③长波辐射 ④短波辐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大气河进入南极半岛东侧,可能( )
A.增加降水总量 B.减弱冰面升华 C.破碎沿岸海冰 D.促进气旋生成
大气河是长而窄的瞬时水汽输运带,因其挟带的水汽通量与亚马孙河流量接近而得名。大气河随偏西风挟带暖湿气流登陆南极半岛,会对冰盖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大气河影响南极半岛冰盖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携带水汽上升遇冷
水汽凝结降水
放热
阴雨天气
大气逆辐射强
(长波辐射)
A
下沉增温
加强冰面升华;促进海冰融化、破碎海冰
抑制降水
大气水汽含量少
抑制气旋形成
C
跨学科知识融合--能量守恒与海气相互作用
物理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P27】
能量守恒定律: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 定律之一。
恒定律
海一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
蒸发
降水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水汽凝结降水返回海洋,实现海洋与大气的水分交换。
海水蒸发吸收海水热量,这些热量进入大气中凝结释放热量给大气,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长波辐射
热传导
海洋
输送热量
大气运动
风与水摩擦
水体运动
动能转化为势能
海水获得能量
典例四
(2024汕头一模)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节选)
巴伦支海位于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巴伦支海已经成为全球海区升温速度最快的区域。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于其对穿越海域的北大西洋暖流具有显著的冷却效果,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的“冷却器”。在这一过程中,海洋主要通过潜热(包括水体蒸发、凝结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将大量热能传输至大气。如图示意巴伦支海的位置及其不同海冰覆盖区域。
(1)从海一气热量交换的角度,说明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冷却机”的理由。(6分)
巴伦支海对流经的海水有降温作用
热量的支出较多
(海洋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潜热释放多
蒸发量大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
大气温度低
海洋长波辐射强
纬度高
典例四
(2024汕头一模)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节选)
巴伦支海位于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巴伦支海已经成为全球海区升温速度最快的区域。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于其对穿越海域的北大西洋暖流具有显著的冷却效果,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的“冷却器”。在这一过程中,海洋主要通过潜热(包括水体蒸发、凝结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将大量热能传输至大气。如图示意巴伦支海的位置及其不同海冰覆盖区域。
(1)从海一气热量交换的角度,说明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冷却机”的理由。(6分)
巴伦支海对流经的海水有降温作用
热量的支出较多
(海洋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潜热释放多
蒸发量大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
大气温度低
海洋长波辐射强
纬度高
【答案表述】巴伦支海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影响,大气温度低;北大西洋暖流携带大量海洋热量进入巴伦支海,海水温度较高,海-气温差大;海洋潜热释放多(海水蒸发吸热、遇冷凝结放热多);海洋长波辐射较强对流较强,将热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海水冷却降温。
典例四
(2024汕头一模)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节选)
巴伦支海位于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巴伦支海已经成为全球海区升温速度最快的区域。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于其对穿越海域的北大西洋暖流具有显著的冷却效果,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的“冷却器”。在这一过程中,海洋主要通过潜热(包括水体蒸发、凝结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将大量热能传输至大气。如图示意巴伦支海的位置及其不同海冰覆盖区域。
(2)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巴伦支海长期冰区海洋热量释放增强的原因。(6分)
长期冰区海水潜热释放增多
海水蒸发加剧
水温升高
明显
全球变暖
海冰融化
反射率降低
海冰阻隔减弱
海水热量支出减少
海水热量收入增加
【答案表述】全球变暖,海水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冰对海—气热量交换的阻隔作用减弱;海水水温升高,海水蒸发加剧,海水通过潜热释放的热量增多。
四
考点突破
PART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二:地理与化学知识融合
跨学科知识融合--溶解度原理与海水的盐度
化学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溶解度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P35-38】
固体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时所溶解的质量。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如氢氧化钙。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气压增大而增大。
海水的盐度
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降水与蒸发
径流注入
水温
寒流暖流
结冰融冰
海区封闭程度
在海水盐分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影响”溶液“的量来影响盐度
水温越高,盐分”溶解度“越高,盐度越高
影响溶剂与溶液混合度
典例五
下图示意我国舟山渔场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单位:‰)。据此完成1~2题。
6.影响舟山渔场近岸与外海表层
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 D.洋流
7.冬季,123°E以东地区等盐
度线呈弯曲状分布的主要原因
是( )
A.长江径流量减少 B.台湾暖流增强 C.台风雨增加 D.冷海水上泛
C
B
位于长江及钱塘江入海口附近
盐度高
盐度低
地表径流汇入,盐分被稀释,盐度降低
盐度曲线呈舌状向外海突出
受径流注入影响,盐度曲线应呈舌状向外海突出
水温低,溶解度低,盐度降低
盐度曲线向北突出 , 中心盐度比同纬度高
此时为冬季,台风少。
水温高,溶解度高,盐度比同纬度高
跨学科知识融合--化学反应与地貌演变
化学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常见的化学反应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6.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一般条件下,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于气体来说,在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溶沟-石芽-石林
溶蚀洼地
喀斯特沉积(淀积)地貌:
石笋、石钟乳、石柱
石幔(石帘)、钙华池
形成条件
气候
岩石类型
地质构造
水文条件
高温多雨,反应速率大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节理、裂隙发育
水流动性及溶蚀能力
典例六
8、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储库,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的溶蚀是地球二氧化碳消耗的重要途径。广西是世界岩溶地貌的典型区域,近年来由于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和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岩溶作用也随之改变,岩溶碳汇量增加,对各圈层产生积极影响。下图为广西岩溶区域分布示意图及岩溶作用碳循环模式图。
(1)说明溶蚀和淀积作用中各圈层之间的碳循环。
碳酸盐岩被溶蚀,消耗岩石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岩石圈、大气圈中的碳进入水圈;碳酸岩的淀积形成过程中,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水圈中的碳进入岩石圈、大气圈。
二氧化碳进入水中生成碳酸
含碳酸的水溶蚀碳酸盐岩石
氢氧化钙淀积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并生成碳酸钙沉积
典例六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储库,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的溶蚀是地球二氧化碳消耗的重要途径。广西是世界岩溶地貌的典型区域,近年来由于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和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岩溶作用也随之改变,岩溶碳汇量增加,对各圈层产生积极影响。下图为广西岩溶区域分布示意图及岩溶作用碳循环模式图。
(2)推测近年来,广西地区岩溶碳汇量增加的原因。
气温升高,溶蚀作用增强;降水量增加,溶蚀作用增加;气温升高,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强,固碳效率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水中有机酸含量多,溶蚀作用增强。
降水增加
气温升高
石漠化治理工程
化学反应速率增加
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植被覆盖率增加
碳汇量增加
典例六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储库,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的溶蚀是地球二氧化碳消耗的重要途径。广西是世界岩溶地貌的典型区域,近年来由于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和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岩溶作用也随之改变,岩溶碳汇量增加,对各圈层产生积极影响。下图为广西岩溶区域分布示意图及岩溶作用碳循环模式图。
(3)简述广西岩溶碳汇量增加的生态效益。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固碳释氧,提高空气质量;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治石漠化,缓解水土流失;改善水体水质。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课时结束
四
考点突破
PART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三:地理与生物知识融合
跨学科知识融合--生物进化与地球历史
生物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生物进化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
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裸子植物
爬行动物
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上,后沉积的层在下。
化石:在沉积岩中保留的遗体或遗迹,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典例七
9、辽宁抚顺曾经因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国煤都”,它还另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那就是“中国琥珀之都”。抚顺琥珀形成于距今5 000多万年的古近纪,是远古松柏科植物树脂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的,多夹杂在煤层之中。抚顺西露天煤矿是我国昆虫琥珀的主产区,透明的琥珀里面含有昆虫或植物(如图),是世界上珍贵的琥珀品种,被科学家誉为“时光胶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含有昆虫的抚顺琥珀
地球演化史的五个代
(1)判断抚顺琥珀出现的地质年代所对应的下图中序号及名称,并描述此地质时期生物演化的特征。(6分)
⑤新生代(2分)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2分)哺乳动物快速发展。(2分)
新生代
太古宙
元古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植物演化
植物演化
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典例三
9、辽宁抚顺曾经因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国煤都”,它还另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那就是“中国琥珀之都”。抚顺琥珀形成于距今5 000多万年的古近纪,是远古松柏科植物树脂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的,多夹杂在煤层之中。抚顺西露天煤矿是我国昆虫琥珀的主产区,透明的琥珀里面含有昆虫或植物(如图),是世界上珍贵的琥珀品种,被科学家誉为“时光胶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含有昆虫的抚顺琥珀
地球演化史的五个代
(2)简述抚顺琥珀被科学家称为“时光胶囊”的原因。(6分)
抚顺琥珀属于化石,保存了地质时期古生物的形态,(2分)利于研究生物的时间演化规律,(2分)也可推测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特征。(2分)
化石
地层
生物演化
沉积环境
地球历史
典例三
9、辽宁抚顺曾经因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国煤都”,它还另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那就是“中国琥珀之都”。抚顺琥珀形成于距今5 000多万年的古近纪,是远古松柏科植物树脂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的,多夹杂在煤层之中。抚顺西露天煤矿是我国昆虫琥珀的主产区,透明的琥珀里面含有昆虫或植物(如图),是世界上珍贵的琥珀品种,被科学家誉为“时光胶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含有昆虫的抚顺琥珀
地球演化史的五个代
(3)推测抚顺琥珀形成时当地的古自然环境特征。(6分)
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各类昆虫和其他动物繁盛;地层下降发生沉积。(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煤炭资源丰富
生物量丰富
沉积环境
气候温暖湿润
地层下降/构造沉降区
森林、昆虫等各类动植物丰富
跨学科知识融合--群落种类与植被环境
生物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群落种类与演替
【人教版生物选必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
植被与环境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例如,草原上的植物一般比较耐旱。
不同群落或者群落里不同物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
生物
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综合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提供栖息地、食物)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空间分布
数量变化
种类丰富度
生物的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
地貌
水文
土壤
生物
人文地理环境
保护/干扰
生产/生活
区域环境分析
典例八
(2024湖南卷)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
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
推断正确的是( )
A. 甲时期生长较慢沉积为主
B. 甲时期生长较快侵蚀为主
C. 乙时期生长较快沉积为主
D. 乙时期生长较慢侵蚀为主
年轮增长低于平均值
年轮增高于平均值
生长较慢
生长较快
甲时期沉积层Ⅱ增厚
沉积为主
乙时期沉积层Ⅱ变薄且出现冲沟
侵蚀为主
A
典例八
(2024湖南卷)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
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 )
A. 常受干热风影响 B. 土壤养分流失
C. 曾被沉积物掩埋 D. 遭受低温冻害
品尼松甲时期下部分枝点被增厚的沉积物掩埋,枯萎,被乙时期流水侵蚀搬运带走
流水侵蚀搬运
干热风、土壤养分流失、低温冻害
整体环境变化
影响生物整体发育而非局部
C
典例八
(2024湖南卷)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
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 )
A. 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
B. 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
C. 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
D. 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
注意时间和空间限定
谷底年轮增长比均值高
谷底生长快
谷坡生长慢
降水增多
土壤侵蚀加剧
根系裸露
生长条件改善,植被生长加快,与结论不符
谷底地下水位上升更快
D
跨学科知识融合--光合作用与碳循环
生物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光合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碳循环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化学反应式来概括,其中(CH20)表示糖类。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暗反应阶段。在这一阶段,C0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糖类,C0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
碳循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形式进行转换和迁移的过程。
滨海盐沼是碳汇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庵东潮滩位于钱塘江入海口的杭州湾,海三棱燕 草为潮滩的本土植被,其覆盖的盐沼沉积物能发挥固碳功能。图6示意该地海三棱藤草盐沼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图7示意该地地表高程季节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13. 海三棱蔗草盐沼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
A.径流强度 B.潮流强度 C.植被长势 D.水温高低
14. 海三棱蔗草盐沼沉积物发挥固碳功能的碳源直接来自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②水中的颗粒碳 ③植被凋落物 ④微生物分解底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关注差异
通过植物转换,间接
盐沼拦截沉积
有机物沉积盐沼
释放二氧化碳
典例九
7月有机碳含量最高
植物固碳能力强
气温高降水多,植物 光合作用强
植物固碳能力强
微生物分解强,有机碳含量低
七月降水多,径流侵蚀强,有机碳低
潮流季节变化不大
C
B
跨学科知识融合--生物循环与土壤的形成
生物知识
地理原理
解释
生物循环
【人教版生物选必二第三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②生物循环引起化学元素的迁移,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土壤的形成
生物循环把太阳能引进成土过程,使分散在岩石风化壳、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在地表积聚,有机体本身则是土壤有机养分的来源,从而使土壤产生肥力,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展。
枯枝落叶积累、植物生长消耗、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控制土壤腐殖质含量,从而影响土壤肥力。
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分析思路
典例十
(2024.新课标卷)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注地中植物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 当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水流方向方式变化,湿地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蕨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
(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6分)
【答案】气候寒冷,蒸发量少,形成冻土层,减少水分下渗,有利于水分积累;寒冷的气候抑制死亡植物的分解,有利于泥炭积累。
寒冷的气候
蒸发量少
冻土发育
蒸发量少
植物亡残体分解缓慢
微生物活动弱
水分下渗少
形成湿地
泥炭积累
典例十
(2024.新课标卷)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注地中植物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 当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水流方向方式变化,湿地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蕨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
(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6 分)
【答案】典型泥炭湿地水从周边流向湿地,生物量多;雨养型泥炭湿地水自湿地流向周边,生物量少。
中间低
中间高
典型泥炭湿地
雨养型泥炭湿地
中间低
中间高
水从周边流入湿地
水自湿地流向周边
水分条件及养分汇集
水分及养分流失
生物量大
生物量少
典例十
(2024.新课标卷)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注地中植物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 当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水流方向方式变化,湿地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蕨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
(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4分)
【答案】高(台)地中的局部洼地。
中间低
中间高
典型泥炭湿地
发育地形条件
雨养型泥炭湿地
泥炭积累堆积
发育形成
洼地 地形
典例十
(2024.新课标卷)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注地中植物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 当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水流方向方式变化,湿地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蕨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
(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6分)
【答案】缺少周边汇水带来的营养元素;湿地水中的部分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死亡后被固定于泥炭中;部分营养元素随流水流出湿地。
水自湿地流向周边
湿地生物生长
水中营养元素随流水流出湿地
营养元素无法通过汇水流入湿地
消耗水中营养物质
水中营养物质减少
典例十
(2024.新课标卷)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注地中植物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 当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水流方向方式变化,湿地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蕨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
(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6 分)
【答案】蒸发少,相对于蒸发,降水较多(降水频次高);垫状泥炭藓层持水能力强。
寒冷的高地
垫状泥炭藓层
气温低蒸发量少
地表植物覆盖,持水能力强
水分收入大于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