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6 19: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鬻、弗、吾”三个生字,会写“矛、盾、誉、吾”四个生字,理解词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明白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理解寓意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意思。
2.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范读法、表演法、自主合作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画面猜成语引入
同学们,寓言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史中一颗璀璨明珠,老师相信大家已经读了很多寓言故事,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画面猜寓言故事能力,敢接受挑战吗?
同学们的猜测能力真强!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相隔千年的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至今让人受益无穷。思维的火花能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明天。我们即将学习的第六单元,主题就是“思维的火花”导读中提出的两个学习目标,谁读出来
有了学习目标,学习才会更有效。那么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假借一个有趣短小的故事,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简单地说,小故事,大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谁知道矛和盾是干什么用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预设,生会说查工具书知道的,老师小结,借助工具书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生说后,出示:学习方法:1.反复诵读。2.结合注释。3.联系上下文、猜测。4.借助工具书……)方法引路,学起来会事半功倍。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谁来读一下作者资料。(出示作者资料)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韩非子》现有五十五篇,十余万字,秦始皇嬴政特别欣赏他的文章,这本书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谁能读出这些词句(出示重点词句)重在评价正确。
本文有“矛、盾、誉、吾”四个生字,谁来说一说记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说后每个写一遍,提示:身正、肩平、足安。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之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谁敢来展示一下。(指名读、评价、再读)(出示配乐全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朗读重在节奏和韵味。现在老师把需停顿的地方标注了出来,(出示划停顿的全文)先听老师读一遍,(范读)谁再来试试?指名读。评价预设:抑扬顿挫,读得非常有味道,看来大家都是谦谦君子。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学小贴士进行自学,然后和同桌进行交流。(借助工具书或是课下注释弄懂每个词的意思,说出这五句话的意思,并讲讲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说后)开始课堂汇报交流。
(学生说哪句话出示哪句)
预设:
1.我想汇报前两句,引导学生先把这两句读一遍,然后说“鬻、誉、坚、陷、利、无不”的意思,再说句意,从中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楚国人(自夸、吹嘘、不动脑筋)说完后,其他人补充,特别读出这个楚国人夸耀的语气。
2.我想汇报第三句的意思,说出“或、子、何如”的意思,说出句意,猜测说出用矛刺盾的结果。结果说完整,想想他会什么样的语气说?(从容不迫)
3.我想汇报第四句,说出“弗”的意思及句意,然后说出那个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他过分夸大矛和盾的功力,言过其实,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处于尴尬局面而无法应答。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楚国人,你用哪个词?(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呆如木鸡等)
4.我想汇报第五句: 出示课文第五句,说出“夫、立”的意思,句意。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5.我想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译文
6.我想和同桌把这个故事演一下(表演故事) 表演完后,你觉得怎么样?(激励评价)
试背全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预设: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我矛盾,三思而后说,三思而后行。)
三、拓展升华
你发现生活中有没有自我矛盾的例子?生说例子
师总结: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座桥梁,走过它,你的行囊里就装满了很多好东西。(出示这句话)《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语言凝练,只用71个字就让我们逛了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令人发笑的楚人,明白了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言过其实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韩非子》中《郑人买履》、《智子疑邻》等故事。
板书设计:
15.自相矛盾
盾 坚 物莫能陷也
不可同世而立 实事求是
矛 利 于物无不陷也 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