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相关链接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掉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今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鱼我所欲也《孟子 告子上》学习目标:
1、掌握“欲、舍、甚、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作者简介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数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恶 箪 蹴 羹wù dān cù gēng 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乡”通“向”,从前。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w ù 死亦我所恶
恶
è 恶劣
wéi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为
wèi 向为身死而不受
sāng 奔丧
丧
sàng 贤者能勿丧耳多音字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3、夫俭则寡欲
4、山雨欲来风满楼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实词解释希望,想要希望,想要欲望将要将要1、王之蔽甚矣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言之貌若甚戚者
4、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
5、渔人甚异之厉害、严重厉害、严重、超过十分、很十分、很十分、很1、舍生而取义者也
2、舍相如广成传舍
3、军惊而坏都舍
4、退避三舍
5、舍相如广成传舍
6、二贵酋名曰馆伴,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舍弃,放弃安排住宿房屋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客舍客舍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同时得到或占有.喜爱生命大义舍弃也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爱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译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超过、
胜过做,干苟且偷生厌恶祸患
灾难通“避”,躲避比所以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译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假使那么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做,干没有如果没有超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译文: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
恶有甚于死者 。通过(采用)这种(某种)方法。因此,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
能勿丧耳。 不仅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不仅仅这种本性(思想)不丢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
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吆喝给饥饿的过路人因轻视而不肯接受用脚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
高位厚禄通“辨”,辨别有什么益处通“德”,(恩惠)感激通“欤”,语气助词侍奉(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译文: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本心。通“向”,从前。为了做停止,放弃天性、天良这样看来,这种做法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羞恶廉耻之心)。译文:舍 取
舍 取 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一层: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引出主题,比喻论证舍 生 取 义鱼 熊掌生 义 设喻论证
(类比论证)研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二层:“生亦我所欲”至“何不为也” 从生、死的角度正面提出为了正义决不能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分析了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的原因。进一步强调了“义”的价值和作用。道 理 论 证推理故如使……则……
使……则……因果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义 重 于 生三层:“由是则生”至“贤者能勿丧耳 ” 从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
有的人不为生死所限制,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因为人都有向善向义之心,只是一般人不能坚持,而贤者没有丧失罢了。提出主张——舍生取义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一部分“义”重于生命,应舍生取义。第二部分: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
举例说明物欲、生命、正义三者的关系:正义>生命
正义>物欲 正义>一切中心:人应保持本性,必要时要舍生取义。万钟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若为礼义故,二者皆可抛。 义存于心举 例 论 证见利忘义(正)(反)对 比 论 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
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 者得我排 比 论 证鱼我所欲也舍生
取义义重
于生人皆
有之义存于心 见利忘义
(失其本心)论点 道理 结论 举例
(补充)讨论孟子为何如此看重“义”? 孟子主性善,“义”是其性善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认为,仁义 、礼义、道义、正义、忠义等是人先天就具有的本性,所以人们应该保持这种比生命更重要的向善向义之心,应重义轻利,舍生取义。主题:文章先以鱼和熊掌的取舍为喻,阐明了义比生命更重要的观点,论述人不可苟且偷生,而应该保持本心,即“舍生取义”;又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阐明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贵在保持而不丧失。以“受万钟”与“宁死而不食”作比较,批判那种不顾礼义、只求私欲的行为,从而论证了本文的论点“舍生取义”。特色:善用比喻
气势恢弘
语言流畅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教师结语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孟子由口腹之欲推衍到道德之美的独特论证方法,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善为美、美善合一的独特审美观念。《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诗碑位于大余县城西南12公里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始建于1997年。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坚持极端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冬,陈毅为摆脱政府军的围剿搜捕,藏身于斋坑的岩壁丛莽中,斋坑一处山凹,用毛竹支撑一个窝棚,高仅1米,面积只有2平方米。棚以藤蔓复盖,一条隐蔽山道,迂回可达。敌人近在咫尺,终未发现。陈毅自知难免,写下著名《梅岭三章》,以示绝笔。其小序云:"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拓展:片断写作练习
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用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表述你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
故 , 。非独 , ,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背诵课文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论点句)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论证)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举例论证)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得辟患者何不为也?(对比论证,反问句)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对比论证,排比句)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设问反问连用)考点把握1)本文的论点句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文章开头有何特点?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引出了中心论点。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苟且偷生。由此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体现这一精神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考点把握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11)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1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3)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1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15)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1、思考、讨论: 1、 在我们现代社会,“义”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坚持?
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延伸、拓展
?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利”指一己之私利。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2、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1、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3、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4、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名言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勿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比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