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平面图形的表象,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有了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比较抽象地认识图形,并进行探索。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小学学习阶段的关键期,该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方法欠缺,不喜欢思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认识 ( 教材第59至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难点: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三角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请欣赏。
1、出示主题图: 1、2、3、4
师: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奥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
师:(1)、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和同桌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请你在自己画好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看那个同学画的又快又好!开始 。
师:同时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完成的已经坐好了。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生:展示:这是我画的三角形,三角形有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说的真好)
师:同意吗?
师: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是三角形的特征(也是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请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出示1、2、3、
生1:第一个不是三角形,因为有一条边是弯曲了,不是线段。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是 板书:三条线段
生2:第二个也不是三角形,它的两条边没有连在一起,有个缺口,没有围成一个封闭图形,说明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相连。所以有了个缺口。
生3:第三个图形是三角形,因为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板书。
出示:像这样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也就是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封闭图形。板书:围成
师: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试着说一说。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师:“围成”是什么意思呢?
生: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齐读一遍。三角形的定义。
师: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名字,为了表达方便,一般用字母A 、B 、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称为三角形ABC。
师:说说三角形ABC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分别是什么?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已经学行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0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出示:自学提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画三角形的高用什么学习工具?
、试着在你已画好的三角形内画出三角形的高?
同学们自学课本,老师有目的的巡视。
***同学已经完成,坐好了。谁愿意展示?
生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展示:验证,学生画的三角形的高,(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画的高很准确。)
出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齐读
师:你会画三角形的高了吗?
指黑板演示
师: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就像一对好朋友,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三角形有几条边?从B点到它的对边能不能画高?它的对边是?从C点到它的对边呢?它的对边是?
演示:从B点到AC边画高......................
师:这是三角形的又一组底和高。
演示从C点到AB边画高…………………这又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
看演示,三角形内有几组底和高。每一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三、巩固新知
拿出题卡
画出下面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谁愿意展示?
四、课堂小结,学会评价。
同学们今天学得真不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叫做三角形。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