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21:5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要的葫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 8 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 8 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理解寓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一个葫芦,让学生观察葫芦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举起葫芦)
学生观察后回答:葫芦。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葫芦的了解,如葫芦可以做成瓢、可以当工艺品等。
2.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题目是《我要的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我”为什么要葫芦?“我”得到葫芦了吗?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读完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葫、芦、藤、谢、哇、蚜、盯、赛、感、怪”,指名认读,正音。
注意“芦”是边音,“藤”是后鼻音,“蚜”是整体认读音节。
运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如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
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如“葫、芦、藤、哇、蚜、盯、怪”都是左右结构,“谢”是左中右结构,“赛”是上下结构,“感”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咸”,下面是“心”。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谢”“盯”“怪”等字的写法。“谢”字要注意中间“身”的撇不出头,“盯”字的右半部分是“丁”,“怪”字的右半部分是“圣”,上面是“又”,下面是“土”。
4. 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完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只想要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提问:“那个人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通过图片或简笔画展示葫芦藤、绿叶、白花和小葫芦,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葫芦的可爱。
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细长”“长满”“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的朗读,要读出重音,语速适中,语调轻快。
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着可爱的小葫芦,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说一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习第 2 3 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 2 3 自然段,思考:葫芦叶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邻居又是怎么说的?
学生找出句子“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种葫芦人的心理和态度,体会他对蚜虫的不在乎和只关注葫芦的想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种葫芦的人和邻居,模仿他们的语气和表情朗读对话,感受他们的不同观点。
重点指导“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两个反问句的朗读,要读出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和满不在乎。可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加强烈。
讨论: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觉得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种葫芦的人只看到了葫芦,认为葫芦和叶子没有关系,他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觉得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 学习第 4 自然段
指名读第 4 自然段,提问:“最后葫芦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出句子“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葫芦变黄、掉落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葫芦的变化,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葫芦会一个一个都落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因为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就得不到营养,所以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也说明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关注整体。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 4 自然段,读出种葫芦人的后悔和无奈。
(四)拓展延伸
1. 小组讨论
师: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你会想些什么?以后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示例:我会想,我真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早知道就应该把叶子上的蚜虫治好。以后我再种葫芦,一定会注意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及时防治病虫害,让葫芦健康成长。
2. 联系生活实际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种葫芦的人这样只看表面,不考虑事物之间联系的例子。你们能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环保等方面举例,如有的同学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意锻炼身体,结果经常生病;有的人乱扔垃圾,觉得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却破坏了环境等。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些例子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全面看待问题,不能孤立地做事情,要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 续编故事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呢。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续编一个故事。
学生开始编写故事,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欣赏。鼓励学生在续编故事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课堂小结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要的葫芦》这篇课文,认识了一个只想要葫芦,却不懂得叶子和葫芦之间关系的人。通过他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否则就会像那个种葫芦的人一样,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2.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寓意的理解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六)布置作业
1. 把《我要的葫芦》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和他们说一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2.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每个写三遍,并组两个词。
3. 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写一篇观察日记,注意要写出植物各个阶段的变化以及你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
种葫芦的人 想法 做法 结果
只想要葫芦,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不治蚜虫,只盯着葫芦 葫芦都落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体会到了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明白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实物导入、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但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更多的生活实例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在时间把控上还需要更加合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延伸和课堂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