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6 13: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业
积累与运用 (40分)
1.正确、工整地抄写下列句子,力求美观。(2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ù jiu shù jīn jīn
周末, 经常给我讲 英雄的故事,我听得 有味。
kān bàn jiě
课余时间,我喜欢阅读书 ,虽然有时候也是一知 的 ,但
yàn fán
并不 。
3.用“√”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2分)
妈妈出差(chā chāi) 回来,为我买了一本《水浒传(zhuàn chuán )》,这本书着(zhuó zháo)力描写了宋江、武松等108将,都极具特点,我对这本书是手不释卷(juǎn juàn),每天放学回家,我就直奔(bèn bēn )书房,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书籍(jí) 默而识之(shí) B.馈赠(ɡuì) 无病而呻(shēnɡ)
C.酵母(jiào) 栩栩如生(xǔ) D.日寇(kòu) 脸色煞白(chà)
5.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热爱读书,只要发现一本好书,便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B.只有用心读书,才能有所收获,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C.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常常会向老师不耻下问,每次都能收获很多。
D.很多同学写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
6.对作者写“《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楼梦》里的人物个性不讨人喜欢,这是一本不值得阅读的书籍。
B.从“起初”一词可见,我并非一直对《红楼梦》不感兴趣。
C.“女声女气”是作者对贾宝玉这个人物的个性进行的评价。
D.林黛玉“哭哭啼啼”,使作者在年少读《红楼梦》时感到厌烦。
7.关于梳理信息,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阅读课文,提取出信息以后,可以采用列提纲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
B.画结构图是梳理信息的一种方式,它能形象地帮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
C.在所有梳理信息的方法中,借助表格梳理是最理想的方式,因为它更直观简洁。
D.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这样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梳理。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有着无尽的知识和快乐,我陶醉其中。(改成反问句)(2分)

(2)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加了我的理解力。(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分)
(3)一本书看过多少遍。 你能从书中发现新的东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2分)

9.完成填空并照样子仿写一句。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句话把 比作是 ,写出了 。(2分)
我还能把书比作其他事物。(1分)

10.好书推荐:“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我想为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2分)
书名是:
理由是:
11.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正如孔子所说:“ 。”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所以平时我们要做到“敏而好学, 。”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 、 、 。”告诉我们读书讲究“三到”。在他的《观书有感》中还告诉我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 ? 。”
阅读与理解 (30分)
短文一:《忆读书》(片段)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2.短文主要告诉我们看书时要 。(2分)
13.根据内容写出作者对下面书籍的评价。(4分)
《西游记》 《封神榜》
《荡寇志》 《水浒传》
14.短文的最后“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 (填人名)说的,意思是: 。(3分)
15.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请你再试着写2-3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写两条即可得4分)
短文二:惟有少年心(节选)昝圣骞
①整理书柜时,只听“刺啦”一阵响。
②这是我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③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有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④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⑤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有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飞色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⑥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⑦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就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⑧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⑨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16.作者翻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依次找到了勤做笔记、 、敬畏红字和 这些童年踪迹。(试着用四个字短语概括)(2分)
17.第⑦段中“但有多少次眉飞色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这里的“眉飞色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朗读时 。第⑨段中,“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我之所以“会心”,是因为: 。(4分)
18.“《白杨礼赞》《背影》《杨修之死》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这里的“儿时的烙印”指的是( )。(3分)
A.空白处密密麻麻的字 B.红笔做的圈画批注
C.页脚的山水画 D.灰白的折痕
19.快速默读第⑧,说说为什么“我”能在“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快活的童年”?(4分)
20.联系文章和生活,说说对于文章结尾“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处可寻了”这句话的理解。(4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题目:读书让我
读书让我快乐、充实、自信……读书给你什么,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一起来分享你读书的经历。
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