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6 14: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知识梳理手册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基础知识
一、常考易错成语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穿凿附会:把无关的事硬联系在一起,做牵强的解释。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大快朵颐:指吃到某种食物而感到非常痛快。
等而下之: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
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
风清月朗:微风清新,月光明朗。①形容夜景美丽宜人。②比喻品性高尚清白。
高山仰止:指对崇高品德的景仰。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貌美。
轻车简从:指有地位的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
倾盖如故:新结识的朋友,一经交谈就像老朋友一样投合。
曲突徙薪:突:烟囱。徙:移开。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思维方法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注意思路与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思路是阅读的“纲”,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正是基于此,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全国卷、新高考卷等还专门就这一考点设置了试题,题型为选择题或简答题。
那么,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分析。
梳理总体思路
阅读文章时,可从宏观入手,梳理总体思路,把握论证的顺序。近年来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一般体现为以下几种行文思路(结构模式):
1.总分式。总分式结构,即文章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2.总分总式。先总述概念或观点,再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再对全文内容作总结。这种行文思路,观点鲜明,思路严谨,使观点得到强化。
3.递进式。先总述概念或观点,再逐层深入地对其进行阐述,内容之间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这种行文思路,层次清晰,思维深刻。
弄清层次关系
层次关系,既包括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包括段落内部的逻辑顺序。
1.弄清不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而言,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同时,要注意作者论述顺序的安排,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2.弄清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论述内容的先后顺序
对这类题来说,高考多从如下角度设题: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的论述思路;
2.分析文章观,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等。
具体作答时,首先,要给文章分层,概括每层的内容,明确论点与论据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是选择题,就要抓住选项中的标志性词语与原文进行比对,看选项的陈述是否和文章内容对应。如果是简答题,回答时要注意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字眼,使答案层次更清晰;还要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术语,如“由……引出话题”“介绍了……的现状,分析了…原因,揭示了……本质,指出了……意义”等。
2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基础知识
一、常考易错成语
万马奔腾:形容声势浩大、场面热烈。
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横征暴敛: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
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也说离乡背井。
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儿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来龙去脉: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化干戈为玉帛: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心里阴险狠毒。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形容人多语杂。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鲜衣怒马: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一样。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蜗角虚名:指微不足道的虚名。
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人心不古:现在的人思想感情不如古人那样真挚纯朴。
绳锯木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同气连枝:比喻同胞兄弟姐妹。
却之不恭:对于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是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说的客套话。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虚与委蛇:对人假意敷衍应酬。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无从查考的话。
爽然自失:形容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二、常识积累
文学常识
杨成武:福建长汀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著有《杨成武回忆录》。
聂荣臻:字福骈,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他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著有《聂荣臻回忆录》。
回忆录: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全面研究断代史、学术成果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
表现形式 文字回忆录 亲笔回忆录 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
口述回忆录 回忆录主人公不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
画册回忆录 是图文并收,以画为主,对自己或他人一生的总体记录,或是对一段重要岁月的精彩回顾。
视频回忆录 在对主人公进行回忆访谈的同时进行视频拍摄,之后经专业的影视编辑、剪辑技术,结合主人公以前的照片、影像以及其他资料,通过添加音乐、专业的播音人员解说而制作成的视频形式的回忆录。
写作要素 标题 可直接叫《××回忆录》;也可写成常规的记叙文标题,如《我在山东十六年》;还可采用双标题形式,如《难忘的岁月—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
开头 ①交代写作缘起。即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写回忆录。如果是现实中的某一事件引起了回忆,可将这一触发事件描述下来,引出正文。 ②直接交代背景。如一些革命战士写的回忆录,一开头就写“那是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直奔中心题材。
主体 这部分是写作的重心所在。回忆录一般以时空变换、人物行动、物品等为线索进行叙述和描写。
结尾 有总结型、评论型、展望型等多种写法;也可不专门写结尾,让文章自然收束。
写作方式 公撰 是有组织的集体写作方式。撰者一人叙述,多人帮助记录整理,查找核对资料,分头撰写成章。因是组织行为,在事件叙述上具有原始资料的权威性,在叙述方式上也最讲政治。
私撰 是个人化的写作。撰者亲历亲为,所述之事,印象深刻,情感真切,在叙述上多以情节生动、描写细腻见长。
优缺点 优点 亲闻,亲见,亲历,是第一手资料。
缺点 ①时间久,因记忆不清会带来误差; ②有个人利害在其中,有意夸大或缩小历史的真实情况; ③受政治环境影响,带有某种政治偏见或偏激情绪; ④受地位局限,对事情了解不全面,结论不一定准确。
思维方法
浅谈革命回忆录的特点
任何事物的特点,都是由它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并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革命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三亲”的原则性。即革命回忆录的内容必须是撰稿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革命史实。回忆就是回想,是再现的一种形式,只有“三亲”,才有可回忆。显然,“三亲”的原则性是由回忆录这种文体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九三五年五月,杨得志同志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组织、指挥了强渡大渡河的重要战斗,正因为他有了这一亲身经历,才能写出流芳史册的革命回忆录《强渡大渡河》。
第二,在“三亲”原则这一点上,文史资料和革命回忆录是相同的,如《我的前半生》是皇帝写皇帝的生活,别人谁也写不出来。不过,文史资料的内容范围要比革命回忆录宽广得多。至于传记,除了自述生平的自传外,一般是由别人为有影响的人物而立的传,并且多属后人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如资料记载等)对前人的记述,这与革命回忆录的“三亲”原则是有所区别的。而报告文学、通讯,它们的材料是靠深入生活采访得来的,这也与革命回忆录的“三亲”原则不同。可以说,“三亲”的原则性,是革命回忆录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真正可贵之处,是它最鲜明的特点。
第二,历史的真实性。有了“三亲”,还必须如实地加以反映。郭沫若同志在他的《北伐途次》这本回忆录的序言里说:“我这篇文章只能够采取回想录的形式,记忆比较明确的地方写得自然会详细,记忆比较浅薄的地方写得自然会简略。这样便会流为是断片的,但也只好听其断片。我本也可以加些想象进去,把全部的事件客观化起来,写成一部小说,但那样反会减少事实的真实性,同时是会发生出许多错误的。”郭老写回忆录,对于年代久远,无法忆及的人物、情节,宁可缺如,绝不虚构。我们其他的革命前辈在记录当年经历时也同样确切地反映真实,而且能从更高的思想高度去理解过去,力图把革命回忆录写成经得起考验的历史文献。革命前辈这种严肃、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确保了革命回忆录具有历史的真实性。
在真实性这一点上,革命回忆录和通讯、报告文学有共同之处,所不同的只是:通讯和报告文学写的真人真事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而革命回忆录写的真人真事则是已经成为历史的、作者所能回忆得起来的事实。如果与传记相比,那么,传记的真实性显然不及革命回忆录,因为不少传记是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整理的,需要一定的加工润色才能成篇。
第三,高度的思想性。我们的革命前辈,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不但善于创造革命的经验,又善于论述革命的经验。他们抱着一种崇高的目的和愿望,为了使后代知晓革命历史和接受传统教育,才进行革命回忆录的写作的。这就决定了革命回忆录有它高度的思想性。正如鲁迅所说的,“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
只要翻开革命回忆录,每篇每页,字里行间,无不记载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革命斗争的史实,描述着革命前辈如何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新社会。记载的那段艰苦岁月虽已成为过去,它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革命前辈当年所表现出的革命气概、革命意志、革命精神,永远在鼓舞着我们迈步向前。列宁说,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谁要是忘记这一点,就意味着背叛。革命回忆录正可以帮助我们想想过去,珍惜今天,从而增强信心和力量,建设四化,奔向光辉灿烂的明天。这就是它有别于其他文章所特有的高度的思想性。
第四,表达的生动性。在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改朝换代,惊天动地,威武雄壮,可歌可泣。作为革命回忆录,理所当然要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才足以反映当年革命前辈的思想感情和革命史实。很多优秀的革命回忆录,不论是写革命斗争的历程,还是缅怀革命前辈的生平事迹,往往采用文学表现手法,描述动人的故事情节,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感情,往往也自然地流露于笔端:有时,在叙事过程中,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发表议论直抒胸臆,或点拨升华,真可谓得心应手。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同志说:“有许多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保持这个传统。力求使我们的历史著作不但有丰富的材料,卓越的思想,而且写得有声有色,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美。”革命回忆录既称得上是材料丰富、思想卓越的历史著作,又是有声有色、形式很美的文学作品。
诚然,多数的革命回忆录是要求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较浓厚的文学色彩的。但也不排斥侧重综合介绍历史事实,写得不那么具体形象的革命回忆录,如王首道同志写的《革命的摇篮一回忆毛主席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属于历史范畴的革命回忆录,形式可以灵活些,包括散文、日记、见闻录等。这样,有利于广泛选择题材(包括重大事件、革命人物、地区革命运动等),从各个方面挖掘革命历史宝藏,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全貌。
总之,革命回忆录是以“三亲”的原则性、历史的真实性、高度的思想性、表达的生动性为其特点,记述了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斗争,歌颂了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它既是良好的生活教科书,又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珍贵资料。它的特点,它的作用,是别的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无法代替的。
【摘自《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有删改】
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基础知识
一、常考易错成语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形容读书勤奋。
缠绵悱恻:①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②形容诗文、音乐等婉转凄切。
穿云裂石:(声音)透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从长计议:①慢慢儿地多加商量。②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伏着很大的危险。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璞玉浑金:没有经过琢磨的玉,没有经过提炼的金。比喻未加修饰雕琢的天然美质。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也说名符其实。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也说此伏彼起、此起彼落。
二、常识积累
文学常识
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素描、新闻速写,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采写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焦裕禄: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1922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因肝癌病逝。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为“焦裕禄精神”。
穆青: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代表作品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
思维方法
新闻类文本阅读方略
高考涉及的新闻一般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人物访谈等。考查的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单篇考查,即选取一篇文章,要求回答问题;二是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即要求阅读几则围绕某一中心展开的新闻材料,要求回答问题。
能力层级1 理解
“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答时应思考以下几点:
①词语的意思(包括词语的本义和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特别是深层含义,如比喻义、象征义等);②词语、句子使用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③词语、句子叙述的事实、描写的景色、体现的观点或营造的氛围;④词语、句子表达出的作者的情感或文章的主题。
能力层级2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新闻有六要素,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即五个“W”一个“H”。新闻类文本阅读的设题主要集中在对这些内容的筛选上。作答时应思考以下几点:
①全面阅读,整体把握。按照题干的具体要求阅读全文,明确答题区间,找到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具体内容。②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对相关信息通过归纳异同点的方式加以概括。
回答问题,注重两点:一是分条表述,二是先总后析。总写,概括要素;分析,写出概括内容的来源,即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语言特色
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等几部分组成,其常见写作结构形式如下:
常见新闻结构形式 倒金字塔式 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内容
时间顺序式 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并列式 在导语后将众多主要事实并列叙述
悬念式 设置带悬念的新闻导语
而新闻语言具有如下特色:
语言特色 客观 多用中性词,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句子的陈述语气多于感叹语气
确切 准确贴切,无论叙事、状物,还是写人,新闻语言都确凿无误,恰如其分
简练 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尤其在句子结构上,不要让复杂的结构淹没事实
朴实 少有形容词、附加语,自然而无造作表述具体,言之有物,描绘适当
通俗 深入浅出,浅显明白,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形式,即接近口语的书面语
作答时应分别思考以下几点:
①具体分析导语的内容,分析新闻主体部分中的新闻要素以及结构上的具体特点。②分析新闻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表达出来的情感,从情感的角度概括文章的主题。③思考新闻在写具体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以及评论人物和事件的过程中使用的词语、句子,以此把握新闻在语言使用上的具体特点。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艺术手法
新闻的文体特征除了新闻要素和结构类型外,还包括客观性、时代性等,具体内容如下图:
文体特征 客观性 尊重事实,淡化个人情感,保持中立报道,把观点和事实分开
时代性 新闻题材揭示时代本质
真实性 揭示事件背后的真相,信息的收集、择取和推演过程与事实本身相符
人文性 体现人文关怀
艺术性 具备艺术的真与美
新闻的主要艺术手法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分析:
(1)叙述类文本本身的特征。①表达方式,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描写的手法(按描写对象分为人物描写和事物描写,按笔法简繁分为白描和工笔细描,按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等。②表现手法有象征、抑扬、对比、衬托、渲染(烘托)、反讽等。
(2)新闻本身的特征。①叙事动感。动词是表示人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事物的生长、变化、消失等的词语。新闻善于用充满活力的动词体现新闻事件的动态感。②语言动情。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及情感,表现主题倾向,感染读者。③细节动人。恰当地对人物或事实进行描写,能展现人物风貌,揭示事实本质,深化新闻主题,增强感染力。④场景典型。新闻中某个或若干个典型的场景,有机结合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渲染当时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情,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能力层级3 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作答时应思考以下几点:
①整体阅读,概括要点。整体阅读新闻,从新闻人物的表现、情感及事件的过程和结局来分析,概括新闻人物的形象特征、事件体现的具体意义。②分析细节,把握情感。分析文本体现出来的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情感倾向。③确定观点,表达看法。结合文本分析文本体现的情感倾向对当代的意义,即对人生或社会的有益之处等。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基础知识
一、常考易错成语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听天由命:任凭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有时也指碰机会或听其自然。
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二、常识积累
文学常识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基本特点 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效性;描写的形象性。
种类 按内容分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按形式分 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写 作 要 求 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选取材料,应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
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是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洞。
角度要新颖 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等。
写作方法要灵活 除叙述外,可采用描写、议论;可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可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