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 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3. 下列与声音有关的成语或俗语,解释正确的是 ( )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B.“隔墙有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的依据是音色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4. 控制噪声,优化人们生活环境,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主要在“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下列属于通过“吸声”方式减弱噪声的是 (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道路两旁的隔音板 D. 歌剧院的装饰板上做成蜂窝状
5. 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 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 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 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 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6. 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胎了,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 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 4.8m/s B. 5m/s C. 2.45m/s D. 4.8km/h
7. 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与清晨草叶上露珠的形成相同的是 ( )
8.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振动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 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9.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
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20 cm
B. 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 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 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 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12.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的特点.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可减弱声音传入,从声学上讲,是在 减弱噪声的.不少汽车由于受到振动使它的报警声响起,此时汽车的报警声和鞭炮声对于已经睡的人来说是 .
13. 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成语:①立竿见影 ②潭清疑水浅 ③一叶障目.其中 (填序号)与另外两个所描述的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 解释.
14. 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
15. 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烧杯甲水中(试管未碰底).烧杯甲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试管乙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如果在试管乙中换装水,对烧杯甲持续加热,你推想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
物质 水 煤油 甘油 酒精
沸点/℃ 100 150 290 78
16. 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 (选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 (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三、作图题(共7分)
17. (3分)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红光平行于 BC边从S点射入三棱镜,经AB 面折射后,又在 BC 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 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18. (4分)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①凸透镜的焦点F;②点光源S的位置;③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30分)
19. (10分)音乐会上,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小明陶醉,小明萌发了“琴弦发声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愿望.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 cm 0.2 mm 紧
乙 钢丝 10 cm 0.1 mm 紧
丙 钢丝 5 cm 0.1 mm 紧
丁 钢丝 5cm 0.1 mm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越 .
(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和 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 (8分)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 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要求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则应该选择如下器材中的 更好.
A. 平面镜 B. 透明玻璃板 C. 茶色玻璃板
(2)将薄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放置跳棋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跳棋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调整B 的位置,直到看上去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跳棋B替代的是 (选填“跳棋A”“跳棋A的像”或“跳棋B的像”),看到的跳棋B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1. (12分)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 .
(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移动.
五、计算题(共5分)
22.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行驶至A处鸣笛,在A处正前方440 m处有一峭壁,经过2.5s它行至B处,并听到了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
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
1. B 2. B 3. C 4. D 5. D 6. C 7. A 8. D 9. B
10. B 【解析】由图像可知,当 u =v 时,u =2f =20 cm,所以f=10 cm,A错误;当u=30 cm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B正确;当u =8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C错误;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向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的过程中,物距恒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D错误.故选 B.
11. 0~10.00 不正确
12. 信息 传播过程 噪声
13.② 折射
14. 0 m 10
15. 酒精 甲中水沸腾了,但乙中的水不沸腾
16. 虚像 照相机 凹透镜
17. 如图所示: 18. 如图所示:
19. (1)乙 高 (2)乙 丙
(3)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20. (1)C (2)相等 跳棋A 的像 折射
21. (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放大 (3)靠近 小(4)照相机 上
22. 解:设汽车的速度为v,
则声音通过的路程为v声t,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t,由题意可得: t+ vt =2s,
即340 m/s×2.5s+v×2.5s =2×440m,解之得v=1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