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6-77页。
基于课标:
《搭配中的学问》属于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经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排列组合问题,排列与组合不仅是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以及实验,学生能够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方法。但以往我们常常过分注重最终的结果,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对搭配方法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学本节课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虽然本节课的内容是排列组合问题,但并不是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在活动中不要急于规定用统一的符号表示搭配的结果,而要在探索、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关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学具、图形、字母等表示搭配的结果,通过交流,逐步建立符号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他们对搭配问题很感兴趣,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搭配,但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搭配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前面的学习计算时学生已经有用图形表示物体的经验,把图形运用到搭配中学生还没有接触过。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学习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照片,这些都是我们班部分同学表演才艺时的照片,你有什么才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难忘的事情,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心情上课吧!
引入。
马上要到元旦了,淘气学校的同学们也是多才多艺,学校决定举办一场联欢会。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搭配服装。
淘气要表演小丑,正在搭配服装,这是他找到的服装,他准备怎么搭配,可以怎样搭配呢?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可以借助你手里的图片摆一摆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把这些搭配方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了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选取用图片摆的同学的作品)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作品,请他来给大家讲一讲,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的,你觉得这样有序搭配有什么好处?
还有谁用的方法和他不一样?(选取不同的方法展示并让学生讲解。)
刚才汇报的这几种方法,你觉得那一种更简洁?
这些图形,字母、数字都叫做符号,老师也觉得用符号和算式表示的更简洁。我们一起用简洁的方法表示出我们所想到的搭配方法,来跟着老师一起画。
刚才大家都是先选定帽子进行搭配,我们先选定裤子可以不可以呢?(学生说老师演示)
现在你会快速有顺序地进行搭配了吗?我们来试一试。3顶帽子和4条裤子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谁会像老师这样出一个题目?谁来解决?
像这样用符号、算式表示,并有序进行搭配的方法是不是看起来简洁、清晰?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二)活动二,营养配餐。
1、经过一上午的表演,同学们都饿了,中午学校要为同学们准备午餐,这是食谱,配餐的要求是什么?
2、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种配餐方法吗?表示在作业纸上。
3、交流学生的表示方法。
(三)活动三,送餐路线。
1、配好餐后师傅还要把餐送到学校,这是从快餐店到学校的路线图,你能看懂这幅图吗?
2、路线图中也有搭配,师傅从快餐店经过少年宫到学校,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呢?谁来说一说?
3、这些搭配方法可以怎么表示呢?
延伸拓展。
(一)评委打分。
1、吃过午饭,要进行全校决赛,看这是打分规则,问题来了,评委一共打多少个分数呢?
2、你是怎么知道有36个分数的?
(二)搭配奖品。
1、决赛出一、二、三等奖要发奖品了,这是奖品设置规则你看懂了吗?
2、三等奖的奖品有几种选择?分别是什么?
3、二等奖的奖品有几种选择?分别是什么?
4、一等奖的奖品有几种选择,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试着画一画,写一写。
5、全班进行交流。
四、小结。
一场联欢会中就有这么多搭配中的问题,你在生活中发现有这类问题吗?让我们继续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