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辛亥革命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6 17: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 辛亥革命
◆ 考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2024·浙江强基联盟月考] 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但是,此主张遭到李鸿章拒绝。于是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同年,孙中山( )
A.创办《民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
C.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D.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举国震动
2.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对上述历史事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B.都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C.均主张“中体西用”
D.均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 考点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2024·浙江衢丽湖三地市月考] 有史书对武昌起义进行了一些细节描述:“1911年9月,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 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①细节描述丰富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②书写历史者的立场对历史真相有巨大影响 ③历史事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④以时间顺序叙述史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特点是“低烈度、大业绩”。以下能作为该说法证据的有( )
①未发生全国性的大规模内战 ②在较短时间内结束清朝统治 ③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负责政府的实际责任,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这说明了南京临时政府为限制袁世凯专权采取了 ( )
A.总统共和制 B.责任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 考点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2024·浙江金华月考] 1925年,张骞在追悼孙中山的演说中指出“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迥然不同”主要是指其(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历程
7.民国初年的某一辛亥革命纪念章上,将中华民国的“国”写成了“囻”,汉字“囯”中的“王”为“民”所代替。其突显的政治理念是 ( )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富强独立 D.君主专制
8.[2024·浙江杭州月考] 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就发表《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 ( )
A.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B.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彻底推翻了封建主义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9.[2024·浙江衢州期末]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下列能体现“几根小柱子”的历史事件是( )
①辛亥革命 ②编练新军 ③预备立宪 ④保路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同期刊登了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三像,《民报》与其他革命刊物也相当多地刊载了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图片、诗歌。这体现出中国同盟会的基本意图是 ( )
A.维护儒家正统意识 B.践行反清复明思想
C.继承民族革命传统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11.[2024·浙江余姚中学期中] 近代某文献记载:“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据此判断,该文献是( )
A.《民报》发刊词
B.《钦定宪法大纲》
C.《清帝逊位诏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2024·浙江台州期末]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梁启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增强了国人民族民主的意识
1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在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自觉地承认自己是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这件事本身就深刻说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历史影响,说明这个伟大的农民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孙中山建立共和国的理想和方案,既回答了政权属于谁的国体问题,又回答了采取什么形式的政体问题,还回答了国家政权建设的程序问题,从而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当时革命的关键问题。
——以上材料皆摘编自李时岳、赵矢元《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所具有的进步性。(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6分)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 辛亥革命
1.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道路,B项正确;1905年,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A项;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排除C项;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举国震动,排除D项。
2.D [解析] 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自救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这些运动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D项正确;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A项;洋务运动并未强调政治制度改革,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戊戌变法主张改革中国政治制度,排除C项。
3.C [解析] 材料内容揭示了武昌起义先被迫推迟,又因为意外变故突然提前的历史细节,丰富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①正确。历史真相是客观的,书写历史者只能阐述历史,不能改变历史真相,②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决定了革命必然爆发,但如材料所述,革命爆发也受到一些意外变故、偶然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③正确。材料按时间顺序叙述史实,更有助于了解武昌起义从选定日期到推迟再到提前发动的过程,④正确。综上,C项正确,排除A、B、D项。
4.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低烈度、大业绩”是指辛亥革命过程中只有武昌起义有一定规模,未发生全国性的大规模内战,同时在较短时间内结束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①②④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③错误。综上,B项正确。
5.B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限制总统权力以维护共和制度,未确立总统共和制,排除A项;材料与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C、D项。
6.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排除A项;B项说法违背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思想领域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7.B [解析] “将中华民国的‘国’写成了囻’,汉字‘囯’中的‘王’为‘民’所代替”体现了人民拥有主权,说明其突出的理念是主权在民,故B正确。
8.B [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以获取帝国主义的支持,表明辛亥革命并不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故选B;A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南京临时政府反帝不彻底,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
9.B [解析] 根据材料“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可知,“几根小柱子”是指晚清政府的自救行为。辛亥革命是革命党发动的意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①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编练新军,②正确;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③正确;保路运动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10.C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得出,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都是民族革命的典型代表,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洪秀全、孙中山都意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由于民族革命目标的一致性,同盟会对太平天国有更加特殊的认同感。所以《民报》等刊物大量刊载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图片、诗歌等,以显示中国同盟会继承民族革命传统,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志士要维护儒家正统意识,排除A项;中国同盟会反清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是为了恢复明朝统治,排除B项;材料内容显示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志士大力宣传太平天国运动,以显示其继承民族革命传统,没有体现其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排除D项。
11.C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当时民主共和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清帝被迫宣布退位,据此判断该文献是《清帝逊位诏书》,C项正确;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排除A项;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而不是为了打造民主共和国,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是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2.D [解析] 根据材料中“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可知,第一点强调的是民族意识,第二点强调的是民主意识,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梁启超强调的是国人民族民主的意识增强,而不是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排除B、C项。
13.(1)继承: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承担起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进步性:在形式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设计国家政权建设方案;有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革命纲领;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3)特点:前仆后继,具有传承性;革命不断深入,反帝反封建越来越彻底;领导者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承担起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两方面概括孙中山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第(2)问,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建立共和国的理想和方案,既回答了政权属于谁的国体问题,又回答了采取什么形式的政体问题,还回答了国家政权建设的程序问题,从而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当时革命的关键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体形式、国家政权建设的方案、政党领导、革命纲领、颁布临时约法等方面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所具有的进步性。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为:前仆后继,具有传承性;革命不断深入,反帝反封建越来越彻底;领导者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