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6 17: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考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2024·浙江温州月考] 下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一只猴子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
该漫画寓意当时的中国 ( )
A.政治转型艰难曲折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
D.对君主立宪的追求
2.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卒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复辟帝制
◆ 考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3.北洋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相继爆发。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 ( )
①中华民国建立 ②社会秩序重建 ③军阀混战割据 ④政治分崩离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控制海洋的协约国集团邀请北洋政府参战。收到这一消息后,北洋政府以工代兵,赴欧参战。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主政的北洋政府对德、奥两国宣战。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挖战壕到修工事、从野战救护到掩埋尸体、从筑路架桥到解运粮草弹药,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 )
A.是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
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已经是经济大国
D.目的是争取国际地位
◆ 考点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5.[2024·浙江温州月考]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这有力地推动了 ( )
A.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出现
B.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2024·浙江金华卓越联盟月考] 据资料统计,1911年10月—1913年年底,全国共组织了58个妇女团体。1912年1月11日,上海《民立报》刊文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些现象反映了 ( )
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妇女解放
B.女性社会参与意识显著增强
C.中国民主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普遍提高
◆ 考点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7.[2024·浙江金华卓越联盟月考] 下图所示杂志创办于1915年,它的创办标志着一项运动的兴起。下列表述中与该运动有关的是 ( )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A.该杂志由陈独秀在北京创办
B.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打倒孔家店
C.革除“大人”“老爷”等官场的称呼
D.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是该运动的主要阵地
8.[2024·浙江湖州安吉月考] 下面是胡适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这首诗有利于 ( )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A.发展民主科学 B.宣传自由恋爱
C.推动文学革命 D.摧毁传统文化
9.[2024·浙江省强基联盟月考] 辛亥革命后,政党、社团纷纷建立,仅1912年就出现大小政党团体300多个。这些政党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党争,每当召开国会期间,各个政党为了选票贿赂议员,乱象迭出。政党政治最终因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而名存实亡。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 )
①当时的社会性质难以催生良好的法治环境 ②北洋军阀派系纷争,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③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民众民主意识淡薄 ④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4·浙江慈溪月考] 据统计,一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00多万元;而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亿元。涉及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②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4·浙江丽水月考] 下图分别为晚清与民国时期的结婚照片。从中可明确看出( )
①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府剪辫法令的作用 ④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某学者认为,《新青年》杂志以倡导文学革命起家,但在办刊之初,即存在着学术与政治的张力。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新青年》编辑与创作群体逐渐形成了“政治型学理”的路径,并引领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该学者意在强调《新青年》杂志 ( )
A.致力于救亡与启蒙的结合
B.意在吸取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C.实现了文学与政治的合一
D.以提高民众的文学素养为核心
1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自己开办并拥有的棉纺厂的纱锭数,从1913年的651 676支,增长到1919年的1 173 012支。除此之外,日本人也在中国新建了若干工厂。中国工人阶级增长的速度,比中资工厂的增长速度以及中资和外资工厂加起来所拥有的生产设备的增长速度都要快。这一期间,被运往国外的“苦力”(华工)也有千百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在俄国做工的,不久后就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随着人数的增长、视野的开拓,工人阶级必然要向过去自己被完全埋没的处境发起挑战。
——摘编自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爱泼斯坦作品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
材料二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产生的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因素发挥作用,由辛亥革命引发的新一轮发展实业的热潮不会持续太久。1914—1920年,中国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为2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4—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9分)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A [解析] 根据材料“共和”“立宪”“一只猴子手持五色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猴子指代的是袁世凯。袁世凯在专制体制下崛起,参加过立宪运动,支持过共和制度,作者以虚线大胆推测袁世凯又将回到专制的起点,是对袁世凯政府的政治走向持怀疑态度,说明了政治转型的艰难,A项正确。漫画信息无法体现B项,排除B项;尊孔复古的逆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当时的中国并不追求君主立宪,排除D项。
2.C [解析] 结合材料“元首谋逆,蔑弃约法”可知,此行动发生在袁世凯称帝后,结合所学可知,该行动是革命党人组织护国军北上武力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故选C项。
3.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洋时期是中华民国建立以后的一段时期,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这一时期出现了军阀混战格局,政治分崩离析。综上,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排除A、B、C。
4.D [解析] 据材料“以工代兵,赴欧参战”及所学可知,北洋政府希望通过参加一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中国劳工参战主要是为了使中国获得应有的利益,而不是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排除A项;中国劳工参战体现了北洋政府的正面作用,排除B项;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排除C项。
5.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有利于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项正确;进入近代后,中国社会生活新气象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排除B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C项。
6.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辛亥革命期间,大量妇女团体成立,同时上海某报纸还刊文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都反映了女性对社会活动参与意识的提高,B项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民主革命群众基础广泛,排除C项;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民国初年有不平衡性,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普遍提高,排除D项。
7.D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D项正确;《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等,排除B项;中华民国成立后,革除“大人”“老爷”等官场的称呼,排除C项。
8.C [解析] 据材料“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C项正确;该诗歌体现的是文学革命,而非直接宣传民主科学,排除A项;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使用白话,仅根据其内容无法看出其是否在宣传自由恋爱,排除B项;文学革命并未摧毁传统文化,排除D项。
9.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政党政治没有得到真正实行,而且最终因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而名存实亡,这与当时的社会性质难以催生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及在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民众民主意识淡薄,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等因素有关,①③④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在袁世凯去世后,中国出现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②不符合题意。综上,C项正确。
10.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提倡购买国货。以上这些因素,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①③④正确。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②错误。综上,C项正确。
11.B [解析] 依据图中人物的穿着及礼仪,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上呈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征,第二幅图中男性留短发,体现了政府剪辫法令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仅从图片不能看出男女平等思想以及民主共和观念传播,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12.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青年》杂志在办刊之初,“即存在着学术与政治的张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际上体现了救亡与启蒙的结合,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失败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新青年》杂志以提高民众的文学素养为核心,排除D项。
13.(1)原因: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国内人民掀起提倡国货运动;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精神;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特点:发展快;私人投资比重大;以轻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与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之间既有矛盾,又存在依赖性。意义:提高了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对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有所抑制;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人自己开办并拥有的棉纺厂的纱锭数,从1913年的651 676支,增长到1919年的1 173 012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3—1919年,中国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在国内,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民国,且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外因是1914—1918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内人民掀起提倡国货运动、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精神等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人自己开办并拥有的棉纺厂的纱锭数,从1913年的651 676支,增长到1919年的1 173 012支”、材料二“1914—1920年,中国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为2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并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其特点是发展快,私人投资比重大,以轻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与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之间既有矛盾,又存在依赖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