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6 17:1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考点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2024·浙江杭州北斗联盟期中] “世宗(雍正)以通政司职权太重,扼中外庶政之要……乃别设奏事处,命内外诸臣,有机密事,改用摺奏,直达御前。”材料反映的是 ( )
A.奏折制度的形成 B.枢密院的建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文字狱的推行
2.[2024·浙江杭州S9联盟期中] 雍正因为清朝用兵西、北两路,有大量的军政要务要随时处理,又考虑到入值内阁的大臣众多,易于泄露机密,于是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改名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 ( )
A.加强对思想文化控制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强化对边疆地区管理
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 考点二 疆域的奠定
3.清朝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这些说明清朝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特点是( )
①因地制宜 ②民族自治 ③尊重各个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④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康乾盛世时期,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举措中属于康熙在位时采取的是 ( )
①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②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③封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2024·浙江宁波五校联盟期中] 清朝《福建通志》是谢道承等奉敕修纂的地方志。雍正七年始修,乾隆二年(1737年)成书。该书记载了清朝时期福建的建制、管辖区域与风俗物产等。当时福建省的管辖范围包括( )
①台湾岛 ②钓鱼岛 ③赤尾屿 ④南海诸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考点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6.下表为清朝部分时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
时间 人口数量(亿人) 耕地面积(万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 1.84 约4902 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2.86 约5070 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 3.34 约5260 2.36
1851年(咸丰元年) 4.32 约5042 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
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
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该政策是 ( )
A.君主专制 B.奏折制度
C.闭关自守 D.中央集权
8.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传统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此后清朝很快衰落,它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为政者应 ( )
A.勤俭政事,善始善终 B.轻徭薄赋,发展经济
C.选贤任能,惩治腐败 D.顺应潮流,避免虚骄
9.[2024·浙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 乾隆帝曾指出: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反映出康雍乾三朝的政治传统是 ( )
A.乾纲独断 B.君臣共治
C.中央集权 D.有限民主
10.[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交往成为历朝统治者巩固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藏族地区的相关表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②封授给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称号 ③和亲会盟,促进汉藏友好关系发展 ④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①③④②
11.下表是据《清实录》记载和清朝户部记录所制作的民数(人口数)统计表。此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段 起始数(万人) 最终值(万人) 年均增长率
 乾隆六年至三十九年 14 341 22 103 10.2‰
 乾隆四十年至五十九年 26 456 31 328 8.9‰
 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七年 31 328 36 169 8‰
A.社会矛盾缓和
B.疆域开拓并巩固
C.对外贸易发达
D.农业经济繁荣
12.[2024·浙江台州山海协作体期中]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清高宗在一道敕谕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勿谓言之不豫也!”以下关于这道敕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道敕谕表明清高宗时期中国的实力比“外夷”更为强大 ②这道敕谕体现了清朝皇帝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满足 ③这道敕谕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④这道敕谕的背景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全面禁止中外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21分)[2024·浙江海宁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交融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
材料三 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注重在边疆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且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指出孔子面对这一新形势而提出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观点。结合汉、唐和清朝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如何行使对新疆地区的行政管辖权。(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提炼中国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的特点。(6分)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A [解析]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设立奏事处,“命内外诸臣,有机密事,改用摺奏,直达御前”,由此确立奏折制度,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和控制,A项正确;唐朝时期,枢密院就已经建立,排除B项;军机处是为加强皇权、处理西北战事而设立的,排除C项;文字狱的推行是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D项。
2.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设置了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项正确;清朝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军机处与思想控制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军机处是中央设置的机构,与边疆地区管理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清朝设立军机处与官员选拔范围无关,排除D项。
3.D [解析] 清政府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体现了因地制宜、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尊重其他民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①③④正确;民族自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②错误。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4.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时期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封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雍正时期,开始派遣驻藏大臣,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乾隆时期在新疆设伊犁将军,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5.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钓鱼岛、赤尾屿在乾隆年间都属于福建省,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南海诸岛在当时属于广东省,④与材料不相符,排除B、C、D项。
6.D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1753年(乾隆十八年)到1851年(咸丰元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但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到1812年(嘉庆十七年),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从1812年(嘉庆十七年)到1851年(咸丰元年),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在下降,连耕地总面积也在下降,这说明,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危机日益显露,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不出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边疆国土的开发,也看不出人地矛盾得到缓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高产作物的传入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排除C项。
7.C [解析] 根据材料“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及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强化“天朝上国”观念,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西方,C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奏折制度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与“防守和排外”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8.D [解析]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的辉煌时期,但是清政府采取闭关自守政策,不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被动挨打局面,故选D。
9.A [解析] 根据材料“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的皇权高度集中,康雍乾三朝皇帝乾纲独断,A项正确;君臣共治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央集权主要表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皇权高度集中,而有限民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10.C [解析]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①对应的是清朝;明朝政府封授给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称号,②对应的是明朝;唐代和吐蕃地区实行和亲会盟,促进汉藏友好关系发展,③对应的是唐朝;元朝,西藏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④对应的是元朝。故按时间排序为③④②①,C项正确。
11.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在此基础上,乾嘉时期农耕技术进一步发展,土地大量开垦,农业经济繁荣,使得这一时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乾嘉年间,由于政治腐败严重、土地兼并加剧等问题,社会矛盾加剧,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疆域开拓并巩固不是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排除C项。
12.B [解析] 这道敕谕内容属于乾隆皇帝对中国和西方的主观评价,并不能说明清高宗时期中国的实力比“外夷”更为强大,根据史实,中国当时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①错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体现清朝皇帝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满足,②正确;“定当立时驱逐出洋……勿谓言之不豫也”反映了闭关自守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此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③正确;根据史实,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并未“全面禁止”中外贸易,④错误。故B项正确。
13.(1)新变化: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形成华夏族(或答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思想主张:“大一统”;一统于周礼。
(2)核心观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说明: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唐,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3)特点:因俗而治;创新发展。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得出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形成华夏族。第二小问,据材料“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得出孔子主张“大一统”和一统于周礼。第(2)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得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第二小问,结合汉、唐、清在新疆地区的管理措施回答即可。第(3)问,据材料“在边疆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得出因俗而治;据材料“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得出创新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