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节 陆地和海洋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鱼龙复原图
鱼龙化石
20世纪60年代,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 米处的岩石中,中国科学考察队发现了鱼龙化石 ,取名为“喜马拉雅鱼龙”。
据考证,这种鱼龙生活在距今约1.9亿年前的海洋中。
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出现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海陆分布,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的海陆比例,从而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了解地形特征对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海洋环境的脆弱性,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人地协调观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形成对全球地理格局的初步认知。
通过对比不同大洲的地形特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各区域的地理差异和独特性。
通过分析海陆变迁对特定区域的影响,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变化规律。
通过分析海洋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活动的特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洋区域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认知
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生物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人类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分析地形对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
将海陆变迁与气候、生物分布等自然环境因素相结合,分析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将海洋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分析它们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综合思维
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工具,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提高地理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形特征,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地质遗迹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和机制,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通过参观海洋博物馆、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地理实践力
海陆分布
海陆地形
海陆变迁
海洋与人类活动
01
02
03
04
目录
CONTENTS
海洋与人类活动
04
海洋资源
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能源资源、空间资源、旅游资源等。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空间资源
旅游资源
化学资源
海洋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人们利用这些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如捕捞业、养殖业、油气开采业、化工业、制盐业、能源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直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海洋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图4-1-17福建连江的“海上牧场”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有大小海湾125个、海岛2200多个。
蔚蓝的大海,蕴含着丰富的海洋物产,多年来,福建省聚焦“海上粮仓”建设,推动水产种业振兴,转型升级渔业设施,建设现代化“海上牧场”。
多年来,福建践行大食物观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水产品育苗覆盖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2023年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全国第一。
海洋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图4-1-18 迪拜的人工海岛
棕榈岛是建立在迪拜的三座人工群岛的总称。它分为朱美拉棕榈岛、杰贝阿里棕榈岛、迪拉人工岛。
案例学习
在深海地区,水与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冰状的白色结晶物质——可燃冰。海洋可燃冰储量巨大,据初步估算,全球可燃冰资源总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可燃冰含有大量甲烷等气体,燃烧效率很高,1立方米可燃冰一般可分解出160多立方米的可燃性气体,且燃烧后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
深海可燃冰的开采利用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图4-1-19燃烧的可燃冰
案例学习
广袤深邃的海洋中蕴藏着无限的宝藏,但深海资源的开发难度大,只有发展科学技术,人类可利用的海洋资源才会更加丰富。除了对可燃冰的开采利用外,目前我国在开发深海资源上还有哪些突破?
深海可燃冰的开采利用
图4-1-19燃烧的可燃冰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
海洋生态破坏
海水污染
海洋生态破坏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海岸建筑工程、挖砂、围堰养殖等人类活动已导致某些海岸生态被破坏。
黃茅海跨海圍堰項目
海洋生态破坏
过度的渔业捕捞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海洋生态破坏
生产、生污水和石油泄漏等加剧海水污染。
图4-1-20 2021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原油泄漏
海洋保护措施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不仅给沿海国带来了在更广阔的海域范围内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权益,也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确立了国际法律依据。
海洋保护措施
人类设立海洋保护区、保护红树林、修复珊瑚礁、发展可持续渔业......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让浩瀚的海洋持续造福人类。
设立海洋保护区
保护红树林
修复珊瑚礁
发展可持续渔业
海洋保护措施——设立海洋保护区
海洋保护措施——保护红树林
世界红树林分布区
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海洋保护措施——修护珊瑚礁
海洋保护措施——发展可持续渔业
地理博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将海域分为内水、领海、毗连区、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在不同的海域,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是不同的,其中,领海和内水属于国家领土的范围,与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共同组成国家管辖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成为国际社会综合规范海洋问题的条约,受到各国的普遍遵守。
图4-1-2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示意
地理博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图4-1-2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示意
内水是指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和历史性海湾等。被陆地包围的陆锁海和湖泊也属于内水。内水是沿岸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沿岸国家对内水享有与对领陆同样的主权,非经许可,他国的船只不得驶入。分隔两个国家的界河,其分界线两侧的水域是分属界河沿岸国家的内水。位于两个国家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界湖也属于沿岸国家的内水。
地理博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图4-1-2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示意
领海(英文:territorial sea或territorial waters)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属沿海国主权管辖。
地理博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图4-1-2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示意
毗连区,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毗邻领海,由沿海国对其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类事项行使管辖权的一定宽度的海洋区域。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毗连区又称“邻接区”、“海上特别区”,是指沿海国根据其国内法,在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定范围内,为了对某些事项行使必要的管制权,而设立的特殊海域。
地理博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图4-1-2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示意
专属经济区(英语:Exclusive Economic Zone,简称EEZ),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
地理博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图4-1-2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示意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大陆架含义在国际法上,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地理博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图4-1-2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示意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大陆架含义在国际法上,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能力提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掌握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及证据,能够利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能够在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上指出六大板块的位置及名称,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课堂小练
我国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属于我国海洋资源的是( )
①海洋化学资源
②海洋生物资源
③海底矿产资源
④海滨砂矿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四项。其中海洋矿物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铁等固体矿产;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海滨砂矿;热液矿藏;可燃冰六类,故①②③④均属于我国海洋资源,答案选D。
D
我国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据此完成问题。
2.下列属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是( )
①海洋灾害
②海洋石油污染
③赤潮
④海洋渔业衰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属于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①正确;海洋石油污染属于海洋污染的环境问题,②正确;赤潮属于海洋灾害,属于海洋环境问题,③正确;④海洋渔业衰竭属于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属于海洋环境问题,④正确。综上,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选D。
D
自然资源部网站2022年4月6日发布《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为34050亿元。读我国主要海洋增加值产业表,完成下面小题。
3.对我国海洋国土及其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不是世界海洋大国 B.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C.我国海岸线短,可开发资源较少 D.对于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
解析: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海洋大国;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我们要加强对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以促进海洋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故选D。
D
指标 滨海旅游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业 海洋工程建筑业 海洋船舶工业 海洋化工业 海洋生物医药业 海洋电力业 海洋矿业 海洋盐业 海水利用业
总量(亿元) 15297 7466 5297 1618 1432 1264 617 494 329 180 34 24
自然资源部网站2022年4月6日发布《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为34050亿元。读我国主要海洋增加值产业表,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发展海洋产业的主要自然条件包括( )
①海岸线漫长 ②国家政策扶持 ③海洋资源丰富 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海洋资源丰富,有利于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科技力量雄厚,不属于发展海洋事业的自然条件。故选C。
C
指标 滨海旅游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业 海洋工程建筑业 海洋船舶工业 海洋化工业 海洋生物医药业 海洋电力业 海洋矿业 海洋盐业 海水利用业
总量(亿元) 15297 7466 5297 1618 1432 1264 617 494 329 180 34 24
明永乐年间的《顺风相送》中有这样的记载:“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这是迄今发现有关钓鱼岛最早的记载,比日本人“发现”这个岛屿,早了至少两百年。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的( )
A.渤海大陆架上 B.东海大陆架上
C.南海大陆架上 D.黄海大陆架上
解析:读图可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故选B。
B
明永乐年间的《顺风相送》中有这样的记载:“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这是迄今发现有关钓鱼岛最早的记载,比日本人“发现”这个岛屿,早了至少两百年。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运用的手段有( )
①只有结交军事同盟武力解决争端
②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③加深人们对海洋权益的认识
④提升海洋权益实际管理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能依靠结交军事同盟武力解决争端。故选B。
B
谢谢!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