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秦岭—淮河
C.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2.我国是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A.维度位置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地势西高东低 D.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
3.在杭州,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降雪 B.降雨 C.冰雹 D.霜冻
4.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有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多个天气要素,下列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天气预报的是( )。
A.冬暖夏凉 B.晴转多云
C.有时有雨 D.偏南风2--3级
5.如图为大气的温度、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越高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
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高 D.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
6.下面两幅照片拍自11月份的哈尔滨和海南岛,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位置 D.季风的影响
7.如图所示,一圆形水管左粗右细,a、b为粗管和细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点,水管中有一气泡,随水向右快速运动,气泡经过a、b两点时体积大小的比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时大 B.b点时大 C.一样大 D.均有可能
8.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下列图中关于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图乙的风导致丙地降水比乙地多
C.图丙箭头所示为夏季风,此时大陆温度高而海洋温度低
D.图丁中甲地为低压区,乙地为高压区,风从乙地吹向甲地
9.“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的气候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0.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臭氧空洞 D.“白色”污染
11.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干旱、洪涝、霜冻 B.寒潮、台风、霜
C.干旱、暴雪、沙尘暴 D.干旱、寒潮、沙尘暴
12.通过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配制10%的食盐水
B.除去水中的酒精
C.分离粗盐和石头的混合物
D.压入空气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13.小红将一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所示),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图中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1,3 B.1,4 C.2,3 D.2,4
14.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把手掌摊开,大气对手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有1800N
B.对流层中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C.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D.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15.物理老师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管A、B、C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老师将抽气机与C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
B.图象③是A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C.0~4秒,C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
D.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01.0千帕
二、填空题
16.下面是某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夜到明天晴到多云,东北风3~4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15℃。”
(1)气象消息中所说的最低气温15℃,大概将出现在 时间。
(2)“东北风6~7级”中的东北风是指 方向吹来的风。
17.
(1)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的方向,也可表示了水循环中的 (填环节名称)。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容比较 (选填“大”或“小”),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 。
(3)乙地的植被是森林,而丙地是半荒漠,主要成因是 。
18.观察下面的小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 。
(2)在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此时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是 。
(3)在图丙中,风的正确方向应该是 (填图中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19.小明同学用一个薄壁玻璃瓶、红墨水、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橡皮塞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多功能瓶。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从细管上端往瓶里吹气,使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
(2)显示温度变化:用手握住玻璃瓶上部来加热,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 ;
(3)显示大气压变化:小明同学用双手捧着自制的气压计从教学大楼的一楼跑到五楼,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于是他得出了“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的结论。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
20.大气压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但大气压的发现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呈现了一些科学家们为发现大气压做出的贡献。
(1)帕斯卡实验中高海拔地区的水银柱高度 760毫米(选填“>”、“<”或“=”);
(2)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液面会下降并留出一段真空,有反对者认为:正是因为管内水银蒸发变成水银蒸气才使得液面下降。为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又分别用酒精和水重做了托里拆利实验。如果反对者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该实验应该出现的现象是 ;
(3)伽利略用水柱的高度标度大气压,托里拆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标度大气压,下列说法中支持“水银比水更适合用来标度大气压”的观点有____;(可多选)
A.水银呈银白色,可以清晰地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
B.水银蒸气有毒,长时间暴露在水银环境中会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C.水银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明显,测量精确度高
D.水银的密度较大,相同气压下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更小,便于携带
21.小明在科学课上进行了有关“流速与压强”的一系列实验。
(1)如图1,小明打开水龙头阀门,水流入ABC管道,当水稳定后, 管中液体流速最大, 管液面高度最低。
(2)小明发现图2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想,能否用压强计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呢?他设计了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气,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如图3-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D点的气体压强为p1,速度为v1;小明再次吹气后,U形管液面高度差如图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D点的气体压强为p2,速度为v2。则p1 p2,v1 v2。(均选填“<”“=”或“>”)
(4)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____。
A.当房间前后两面窗户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室内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C.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四、解答题
22.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
(1)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能在5000m高度平衡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学习了有关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小实同学想利用假期安排露营和长途旅游。
(1)露营地点需选择降水概率小且温暖的场所,请在图一的甲、乙、丙三地中为小实同学挑选合适的露营地点,说明选择的理由。
(2)图二为AB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根据A地在图三中位置,判断B地处于①、②、③哪个区域,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4.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g。(大气压值取1.0×105Pa)
(1)高压锅是根据 的原理设计工作的。
(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最大压强。(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图象进行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 ℃。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D
A、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故A错误。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故C错误。
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不一定越高,如中间层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低。故C错误。
D、对流层的温度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故D正确。
6.C
7.B
由于圆形水管左粗右细,当水经过a、b两点时,b点的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泡经过b点时的体积大于a点时体积,故B正确、ACD错误。
8.C
A、白天受到太阳辐射,由于砂石的比热容比水小,砂石的温度上升的更快,陆地表面的气体受热膨胀向上运动,导致地表空气减少,所以空气从海洋流向陆地,即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地是迎风坡,丙地是背风坡,迎风坡的降水比背风坡的降水要多;故B错误;
C、由图可知,风是海洋吹向陆地,即是夏季的东南季风,是由于陆地的温度高,形成高压区导致的;故C正确;
D、甲地低气压,乙地高气压,地表空气从甲流向乙,即风是从甲地吹向乙地;故D错误;
9.B
10.A
11.D
12.A
A、50g20%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质量:50g×20%=10g,50mL水的质量是50g,加入50mL水后,氯化钠质量分数=×100%=10%,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酒精易溶于水,过滤不能除去水中的酒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离粗盐和石头的混合物应用过滤装置,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压入空气后,导致装置内气压增大,不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13.A
如果点燃蜡烛,则蜡烛上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3正确,4错误。
大瓶力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则大瓶外的空气气压高,流过来补充,所以1正确,2 错误。
14.B
A、1标准大气压=1.01×105Pa,一个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双手手掌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分米,根据F=pS计算可知,大气对手掌的压力大约为2000N,A正确,不符合题;
B、对流层,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密度越小,B错误,符合题意;
C、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C正确,不符合题;
D、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D正确,不符合题.
15.B
A.根据图片可知,当用抽气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个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细管内气体流速比粗管内气体流速大,粗管内气体流速小,故A管内的气体流速最大,B管内的气体流速次之,C管内的气体流速最小,故A错误;
BC.因为A管内的气体流速最大,则A管内气体压强最小,则A管压强变化最大,即图像③是A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B、C正确;
D.观察p-t图像可知,开始抽气前大气压为101.3kPa,即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01.3kPa,故D错误。
16.(1)日出前后
(2)东北
17.(1)水汽输送
(2)大;乙处海拔较高、气温低
(3)乙地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而丙地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18.(1)重新沸腾
(2)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合理即可)
(3)B
19.(1)大于
(2)上升
(3)不可靠,还受温度的影响(两个变量)
20.(1)<
(2)酒精液面下降更多
(3)A;C;D
(1)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如果登上高山山顶重做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将小于760毫米;
(2)如果反对者的观点正确,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酒精的液面下降得更多,而事实正好相反,反对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3)水银比水更适合用来标度大气压的主要原因是水银的密度大,比水的密度大十几倍,相同气压下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更小,所制成的气压计长度更短些,气压计便于携带;水银呈银白色,可以清晰地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
21.(1)B;B
(2)变小
(3)<;>
(4)A;D
(1)水流流动速度越快,压强越小,所以如图1,小明打开水龙头阀门,水流入ABC管道,A的横截面积最大, B的横截面积最小,所以当水稳定后,B管中液体流速最大,压强最小,所以B 管液面高度最低。
(2) 小明发现图2实验中,电扇转动后,上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受到一个升力的作用,使得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
(3)从乙图和丙的液面比较来看,右边的压强都是相等的,乙图中右边的压强p1<丙图中右边的压强p2;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所以 v1>v2;
(4)AD都是利用了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来解释,和这个实验规律一样;B是利用浮力大于重力的原理;C是利用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
22.(1)B
(2)D
(1)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地面气温为20°,3000m温度为约为-20℃,则计算递减率约为1.3℃/100m,故高于理论垂直递减率。而3000以上的斜率大于300以下,故推算出递减率大于1.3℃/100m。综合得知,只有B选项符合此特征。
(2)由图可知,四幅图中④图近地面气温约为10℃,而5000m处气温为-10℃,温度下降为20℃,温度高于其他三幅图,即为递减率小于其他三幅图,故对流不明显,飞机飞行得越平稳。
23.(1)丙地;甲地处在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地海拔较高;丙地处在背风坡,防风,降雨少,且海拔较低,温暖。
(2)②;由图可知,B地的气温比A地②高,可推测出其所在位置比A地纬度低,所以是②
(1)露营地点需选择降水概率小且温暖的场所。图中甲地处在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地海拔较高;丙地处在背风坡,防风,降雨少。故选丙地。
(2)图二为AB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二可得,B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图三中的②区域,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4.(1)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限压阀的重力为:G=mg=0.084kg×10N/kg=0.84N;
限压阀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p自重===0.7×105Pa
p内=p大气+p自重=105pa+0.7×105Pa=1.7×105Pa。
(3)约115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