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教学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教学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15: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重点)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难点)
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素养)
目 录

走进诗人

解析诗文

疏通诗意

小结提升
第一章
走进作者
新课导入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用这样的句子评价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新课导入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李白和李白的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看大屏幕:
李白性嗜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襄阳歌》
李白情系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李白诗仗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江上吟》
李白能市酒——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游洞庭》
可是李白也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时候,《行路难》就记下了这一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近这位伟大的诗人,学习他的千古名作《行路难》。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著有《李太白全集》。
新知链接
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
写作背景
公元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仁无望的他深感仁途的艰辛,满怀愤慨地写下了《行路难》。课本中选取的是《行路难》是其中的第一首。
背景资料
第二章
疏通诗意
读通诗文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zūn
dǒu
zhù

háng

疏通诗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潢价值万钱的佳肴。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疏通诗意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译文: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喝,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疏通诗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译文: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塞:堵塞。
川:河流。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疏通诗意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闲来坐在碧溪边钓鱼,又想象梦中在日边乘船远航。
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蹯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疏通诗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译文: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处何方。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疏通诗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工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一定,必然。
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
第三章
解析诗文
诗词鉴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赏析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反映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宴衬托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强化了哀的程度。
诗词鉴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传达出无限的惆怅之意,具有比兴的意味。
诗词鉴赏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赏析
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
诗词鉴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
理想与现实的痛苦促使诗人发出感叹,是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多艰,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诗词鉴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尾联在沉郁中振起,诗人借用典故,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深入解析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心绪纷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深入解析
2.诗人是如何表现内心的苦闷抑郁的?








对比
极度愤懑
抑郁不舒
深入解析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试着从李白的仕途入手思考他这句诗的用意。
深入解析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深入解析
4.找出诗中化典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深入解析
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的典故;后一句是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典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找出诗中化典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深入解析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深入解析
6.思考诗人最后拥有了怎样的心境?请用原文回答。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深入解析
诗人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第四章
小结提升
课堂小结
《行路难》一诗中,诗人开篇先写宴会的欢乐场景,转笔用“停”、“投”、“拔”、“顾”表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借着行路难来暗示自己仕途的艰辛,最后还是坚定信念,鼓励自己“直挂云帆济沧海”,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襟。
写作特色
用典精当。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从而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自比宗悫,可见其志向远大。
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写作结构
行路难
(其一)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心事重重,四顾茫然
积极乐观
自信坚强
世事艰难,怀才不遇
缅怀古圣,光明在前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
艰难
希望
追求
苦恼
课堂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世路艰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课堂检测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A
课堂检测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C
课堂检测
6.写出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拓展延伸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拓展延伸
探究:《饮酒》(其五)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怀小诗,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欲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淡泊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气、飞鸟的情趣。
拓展延伸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的愤懑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恰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不平之意溢于言表。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经历、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东晋和南朝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即使他有济世情怀也很难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