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础达标]
题组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2023·新疆名校联考)阿拉尔市四团永宁镇地处天山托木尔峰脚下,气候温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出产的吊干杏干(自然风干的果脯)品质好、果肉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吊干杏干的细胞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
A.碳元素和蛋白质 B.氧元素和水
C.碳元素和水 D.氧元素和蛋白质
2.(2023·云南玉溪期末)2022年5月,由袁隆平团队带来的“巨型稻”在京津冀地区首次大面积试种,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巨型稻”株高2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a、Zn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
B.Mg参与构成“巨型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
C.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的元素种类不同
D.“巨型稻”的部分化学元素是其特有的,在无机自然界中找不到
3.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Ⅱ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Ⅱ和Ⅲ称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
D.P、S、K、Ca、Zn属于大量元素
4.(2023·辽宁名校月考)东戴河坐拥渤海湾,海域辽阔,海产众多,其中海参以营养丰富,适宜滋补身体而尤负盛名。图1中A、B、C是新鲜海参细胞中3种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干海参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是O和H
B.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表示蛋白质
C.若图2中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c代表的元素是碳元素
D.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化合物A不会同时含有的元素a、b、c
题组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5.(2023·河北沧州期末)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的成功。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花生子叶临时装片中的脂肪时需用酒精洗去浮色
B.向鸡蛋清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并振荡摇匀,可观察到变成紫色
C.小麦种子匀浆中滴加碘液并振荡后变成蓝色,不能说明小麦种子中只含有淀粉
D.向某液体材料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材料中没有还原糖
6.(2023·湖北荆州校考)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黄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动态变化情况,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探究蛋白质动态变化时,先向萌发的种子匀浆中加入硫酸铜溶液4滴,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 mL,可观察到紫色物质生成
B.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液加入由萌发的种子制成的匀浆中后,溶液呈蓝色,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没有还原糖产生
C.在萌发的大豆种子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检测黄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和总有机物的含量,会发现两者的含量都增加
7.(2023·广东广州六十五中阶段练习)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梨的匀浆加入斐林试剂后,可以直接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B.对种子进行脂肪检测时,需用75%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鉴定还原糖时,利用双缩脲试剂B液、蒸馏水可改造为斐林试剂乙液进行使用
D.蛋白质高温处理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会产生紫色反应
8.(2023·广东肇庆高一校考期中)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酒精 细胞中被染色的小颗粒
B 梨匀浆 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豆浆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1)B组实验中,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A组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染色的小颗粒是__________(填物质)。
(2)B组实验中,组织样液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3)在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该试剂使用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水浴加热。
[能力提升]
9.(2023·湖北名校期末)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小分子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中含有C、H、O、N、P等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多
C.若种子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葡萄糖
D.若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脂肪
10.(2023·广东珠海高一校联考期中)某科研小组研究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油菜种子匀浆后检测,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0天,将斐林试剂与种子匀浆混合,水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
B.第20天,将苏丹Ⅲ染液与种子匀浆混合后,会出现红色现象
C.在检测脂肪时,需要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并用1~2滴蒸馏水洗去浮色
D.第40天,将碘液与种子匀浆混合后,会出现蓝色现象
1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元素可能存在于细菌蛋白质、脂质、葡萄糖等物质中
B.该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主要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
C.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代替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D.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
12.(2023·广东广州六十五中阶段练习)已知糖尿病病人尿液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则肾小球部位通透性大为增加,尿液中会有蛋白质。检测病人的尿液可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小李觉得自己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或是肾炎。通过一定的检测可确定是否患相应的疾病,请根据设计原理完成具体操作步骤及结论。
设计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操作步骤:
①取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小李的尿液2毫升;
②甲试管中加入1毫升________,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③乙试管中加入1毫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观察现象;
④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2)现象及结论:
①若甲试管出现________,乙试管不出现紫色,则尿液中有葡萄糖,小李可能______________;
②若乙试管出现________,则尿液中有蛋白质,小李可能患肾炎;
③若甲、乙试管均无明显现象,则小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表示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种类 试剂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乙种子中含蛋白质最多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__________,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_________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____________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础达标]
题组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2023·新疆名校联考)阿拉尔市四团永宁镇地处天山托木尔峰脚下,气候温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出产的吊干杏干(自然风干的果脯)品质好、果肉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吊干杏干的细胞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
A.碳元素和蛋白质 B.氧元素和水
C.碳元素和水 D.氧元素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碳元素和蛋白质,A正确。
2.(2023·云南玉溪期末)2022年5月,由袁隆平团队带来的“巨型稻”在京津冀地区首次大面积试种,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巨型稻”株高2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a、Zn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
B.Mg参与构成“巨型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
C.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的元素种类不同
D.“巨型稻”的部分化学元素是其特有的,在无机自然界中找不到
【答案】B 【解析】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Zn是微量元素,A错误;Mg与C、H、O、N等元素参与构成叶肉细胞的叶绿素,B正确;在不同的细胞内,组成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C错误;细胞中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特有的,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D错误。
3.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Ⅱ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Ⅱ和Ⅲ称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
D.P、S、K、Ca、Zn属于大量元素
【答案】D 【解析】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C正确;Zn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4.(2023·辽宁名校月考)东戴河坐拥渤海湾,海域辽阔,海产众多,其中海参以营养丰富,适宜滋补身体而尤负盛名。图1中A、B、C是新鲜海参细胞中3种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干海参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是O和H
B.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表示蛋白质
C.若图2中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c代表的元素是碳元素
D.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化合物A不会同时含有的元素a、b、c
【答案】C 【解析】细胞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水、蛋白质和脂质,故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是O和H,A正确;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表示蛋白质,B正确;细胞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若图2中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a代表的元素是碳元素,c代表的元素是氮元素,C错误;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水、蛋白质和脂质,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化合物A是水,由H、O两种元素组成,不会同时含有元素a、b、c,D正确。
题组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5.(2023·河北沧州期末)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的成功。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花生子叶临时装片中的脂肪时需用酒精洗去浮色
B.向鸡蛋清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并振荡摇匀,可观察到变成紫色
C.小麦种子匀浆中滴加碘液并振荡后变成蓝色,不能说明小麦种子中只含有淀粉
D.向某液体材料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材料中没有还原糖
【答案】D 【解析】检测花生子叶临时切片中的脂肪时,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正确;鸡蛋清稀释液中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并振荡摇匀后,可以观察到变成紫色,B正确;小麦种子匀浆中滴加碘液并振荡后发现变成蓝色,说明小麦种子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只含有淀粉,C正确;向某液体材料中加入斐林试剂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没有加热所致,不能说明该材料中没有还原糖,D错误。
6.(2023·湖北荆州校考)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黄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动态变化情况,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探究蛋白质动态变化时,先向萌发的种子匀浆中加入硫酸铜溶液4滴,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 mL,可观察到紫色物质生成
B.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液加入由萌发的种子制成的匀浆中后,溶液呈蓝色,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没有还原糖产生
C.在萌发的大豆种子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检测黄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和总有机物的含量,会发现两者的含量都增加
【答案】C 【解析】在探究蛋白质动态变化时,应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 mL,再加硫酸铜溶液4滴,可观察到有紫色物质生成,A错误;检测还原糖时,向萌发的种子制成的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液后,还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向萌发的大豆种子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正确;检测黄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和总有机物的含量,会发现水分增加,但总有机物含量减少,D错误。
7.(2023·广东广州六十五中阶段练习)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梨的匀浆加入斐林试剂后,可以直接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B.对种子进行脂肪检测时,需用75%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鉴定还原糖时,利用双缩脲试剂B液、蒸馏水可改造为斐林试剂乙液进行使用
D.蛋白质高温处理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会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梨的匀浆含有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A错误;对种子进行脂肪检测时,需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错误;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然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通过对斐林试剂乙液稀释就可得到双缩脲试剂B液,C错误;蛋白质高温处理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键并没有断裂,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会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8.(2023·广东肇庆高一校考期中)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酒精 细胞中被染色的小颗粒
B 梨匀浆 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豆浆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1)B组实验中,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A组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染色的小颗粒是__________(填物质)。
(2)B组实验中,组织样液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3)在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该试剂使用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1)甲液(NaOH溶液)和乙液(CuSO4溶液)等比例混合均匀后使用 脂肪颗粒 (2)砖红色沉淀 (3)双缩脲试剂 产生紫色反应 不需要
[能力提升]
9.(2023·湖北名校期末)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小分子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中含有C、H、O、N、P等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多
C.若种子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葡萄糖
D.若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脂肪
【答案】C 【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所以种子中含有C、H、O、N、P等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生成简单有机物,导致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但种类增多,B正确;若种子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还原糖,C错误;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D正确。
10.(2023·广东珠海高一校联考期中)某科研小组研究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油菜种子匀浆后检测,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0天,将斐林试剂与种子匀浆混合,水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
B.第20天,将苏丹Ⅲ染液与种子匀浆混合后,会出现红色现象
C.在检测脂肪时,需要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并用1~2滴蒸馏水洗去浮色
D.第40天,将碘液与种子匀浆混合后,会出现蓝色现象
【答案】A 【解析】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麦芽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第10天时仍然存在较多的麦芽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正确。第20天时,有较多的脂肪,脂肪与苏丹Ⅲ染液发生反应呈现橘黄色,B错误。在检测脂肪时,需要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并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C错误。据图可知,在第40天时,淀粉已经消耗完,用碘液检测不会出现蓝色,D错误。
1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元素可能存在于细菌蛋白质、脂质、葡萄糖等物质中
B.该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主要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
C.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代替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D.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
【答案】A 【解析】砷元素可以代替磷元素,葡萄糖的元素组成为C、H、O,不含砷元素和磷元素,故砷元素不能存在于葡萄糖中,A错误;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同时根据题干可知,该细菌能用砷元素代替磷元素,说明该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是碳、氢、氧、氮、砷、硫,B正确;由于题干已强调“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代替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
12.(2023·广东广州六十五中阶段练习)已知糖尿病病人尿液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则肾小球部位通透性大为增加,尿液中会有蛋白质。检测病人的尿液可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小李觉得自己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或是肾炎。通过一定的检测可确定是否患相应的疾病,请根据设计原理完成具体操作步骤及结论。
设计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操作步骤:
①取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小李的尿液2毫升;
②甲试管中加入1毫升________,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③乙试管中加入1毫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观察现象;
④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2)现象及结论:
①若甲试管出现________,乙试管不出现紫色,则尿液中有葡萄糖,小李可能______________;
②若乙试管出现________,则尿液中有蛋白质,小李可能患肾炎;
③若甲、乙试管均无明显现象,则小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摇匀,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 (2)砖红色沉淀 患糖尿病但不患肾炎 紫色 既不患肾炎,也不患糖尿病
【解析】(1)②该实验需要水浴加热,说明甲试管加的是斐林试剂,检测的是还原糖;③乙试管无须加热,说明加的是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需要先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摇匀,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摇匀。(2)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若甲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乙试管不出现紫色,说明尿液中含葡萄糖,不含蛋白质,则小李患糖尿病但不患肾炎。②若乙试管出现紫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小李可能患肾炎。③若甲、乙试管均无明显现象,则说明尿液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小李既不患糖尿病也不患肾炎。
13.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表示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种类 试剂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乙种子中含蛋白质最多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__________,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_________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____________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呈现越深 ①研磨 ③双缩脲试剂A液 双缩脲试剂B液 ④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解析】(1)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分析表格可知,甲种子中含淀粉较多,乙种子中含脂肪较多,丙种子中含蛋白质较多。在脂肪的检测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观察。(2)检测蛋白质应选用双缩脲试剂,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组织样液中紫色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