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人教版(2019)必修1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练习】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人教版(2019)必修1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28 11:13:49

文档简介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基础达标]
题组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殊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2.下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
B.酶只能和特定结构的底物结合
C.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
D.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不可逆的
3.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Ⅱ表示酶促反应曲线,则加热加压曲线应该在Ⅰ、Ⅱ之间
B.b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为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
C.若增加酶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题组二 酶的特性
4.(2023·新疆实验校考期末)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温度为t2时,该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最高
B.当反应物浓度升高时,t2对应的数值一定会增加
C.温度在t1时比在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的空间结构在t1时比t3时破坏更严重
5.(2023·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阶段练习)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各组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酶Q在60 ℃条件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Q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由图1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生存
C.图2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可能升高
D.图2实验中,若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
6.(2023·广东广州名校期末)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适宜温度下,pH=b时H2O2酶促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H2O2和H2O2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则pH由b变为a时,反应完成时,e点下降
C.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温度降低时,d点左移
D.在图甲中c点对应的条件下,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仍变紫
7.(2023·四川成都高一校联考期末)取A、B两支试管并分别加入2 mL淀粉,向试管A中加入2 mL唾液,试管B中加入等量的盐酸,然后将试管A、B同时放在37 ℃条件下反应适宜的时间,加入适量碘液后观察两试管内颜色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B.实验中的试管A、B都属于实验组
C.可增加一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的试管C作对照
D.加入碘液后A、B两试管颜色变化可能有差异
[能力提升]
8.(2024·重庆高一统考期末)抑制剂与酶结合引起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过程称为失活作用。根据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如图为两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有相同的结合部位
B.非竞争性抑制剂能改变酶与底物结合部位的结构
C.酶的活性还受温度、pH、重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
D.酶是蛋白质,完成催化作用后酶的活性也随之丧失
9.如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10.(2024·福建龙岩一中阶段练习)青霉素酰化酶主要从大肠埃希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中获得,该酶已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和半合成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某科研小组测定了青霉素酰化酶活性与pH和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酰化酶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结构与底物结合有关
B.酶可以通过进食从食物中直接获取,并且一般可多次使用
C.反应体系的pH由2上升到6.5的过程中该酶活性逐渐增强
D.若温度由10 ℃上升到28 ℃,则该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增强
11.(2024·山东临沂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健康人的唾液中水分约占80%,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物质,pH为6.6~7.1。下表是在36 ℃下研究唾液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含量(质量分数)对水解反应速率影响的系列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唾液淀粉 酶含量 1% 2% 3% 4% 5% 2%
可溶性淀 粉含量 3% 1% 2% 3% 4% 5%
相对反 应速率 25 50 75 100 125 20 35 50 65 65
A.两实验的因变量是淀粉水解速率
B.两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不完全相同
C.两实验温度由36 ℃降到20 ℃反应速率均降低
D.实验使用的酶和反应物可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2.(2024·河北任丘一中联考阶段练习)茶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酚氧化酶能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某实验小组分别在25 ℃和35 ℃条件下,测定了酚氧化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请列举出此实验中的一条无关变量: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若酚氧化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5 ℃,则曲线①是在________(填温度)下测定的结果。35 ℃条件下的实验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加入酚类物质 ②加入酚氧化酶 ③水浴保持35 ℃ ④调节不同的pH ⑤检测实验结果
A.①②③⑤     B.②④③①⑤
C.①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3)两种温度条件下,酚氧化酶的最适pH是否相同?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pH为1和13的条件下,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无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茶加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高温炒制才能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你认为这一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三个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因素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
(3)图2中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2所代表的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含量,请在图2中用虚线绘出可能的曲线变化情况。
(5)能否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在以淀粉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基础达标]
题组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殊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只要有适宜的条件,酶在体外也能发挥催化作用,B错误。
2.下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
B.酶只能和特定结构的底物结合
C.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
D.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不可逆的
【答案】D 【解析】图示为酶催化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产物是二肽和水,A正确;图中酶只能和有特定结构的底物结合,发挥作用,B正确;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C正确;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可逆的,D错误。
3.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Ⅱ表示酶促反应曲线,则加热加压曲线应该在Ⅰ、Ⅱ之间
B.b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为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
C.若增加酶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答案】C 【解析】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即加热加压是给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并没有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若增加酶的量,不改变原有酶降低的活化能,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C正确;在适宜条件下,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催化化学反应,D错误。
题组二 酶的特性
4.(2023·新疆实验校考期末)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温度为t2时,该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最高
B.当反应物浓度升高时,t2对应的数值一定会增加
C.温度在t1时比在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的空间结构在t1时比t3时破坏更严重
【答案】C 【解析】当温度为t2时,化学反应速率最快,即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为显著,则该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最低,A错误;当反应物浓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t2对应的数值可能会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增大,B错误;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但低温条件下酶的分子结构更稳定,即酶适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因此t1的温度更适合酶的保存,C正确;酶活性在t1时与t3相差不大,但t1时的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而t3时高温使酶失活,故酶的空间结构在t3时比t1时破坏更严重,D错误。
5.(2023·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阶段练习)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各组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酶Q在60 ℃条件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Q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由图1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生存
C.图2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可能升高
D.图2实验中,若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
【答案】B 【解析】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酶Q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由图1可知,在实验条件下,该微生物体内的酶在60 ℃时反应速率最高,说明这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B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由于未探究大于60 ℃的条件,故60 ℃不一定是酶Q的最适温度,因此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可能升高,C正确;增加底物的浓度并不能改变酶的活性,因此酶Q的活性不变,D正确。
6.(2023·广东广州名校期末)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适宜温度下,pH=b时H2O2酶促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H2O2和H2O2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则pH由b变为a时,反应完成时,e点下降
C.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温度降低时,d点左移
D.在图甲中c点对应的条件下,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仍变紫
【答案】D 【解析】温度可直接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因此不能用H2O2和H2O2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pH由b变为a时,酶促反应速率下降,但e点不动,B错误;图乙表示适宜温度时的情况,若温度降低时,酶促反应速率降低,d点右移,C错误;H2O2酶的本质为蛋白质,酶在反应前后本质不变,因此在图甲中c点对应的条件下,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仍变紫,D正确。
7.(2023·四川成都高一校联考期末)取A、B两支试管并分别加入2 mL淀粉,向试管A中加入2 mL唾液,试管B中加入等量的盐酸,然后将试管A、B同时放在37 ℃条件下反应适宜的时间,加入适量碘液后观察两试管内颜色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B.实验中的试管A、B都属于实验组
C.可增加一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的试管C作对照
D.加入碘液后A、B两试管颜色变化可能有差异
【答案】A 【解析】实验中A组用唾液淀粉酶处理,B组用盐酸处理,两者都能催化淀粉水解,相比较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要证明酶的专一性,需用同种酶与不同底物反应或同种底物与不同酶反应,A错误。
[能力提升]
8.(2024·重庆高一统考期末)抑制剂与酶结合引起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过程称为失活作用。根据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如图为两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有相同的结合部位
B.非竞争性抑制剂能改变酶与底物结合部位的结构
C.酶的活性还受温度、pH、重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
D.酶是蛋白质,完成催化作用后酶的活性也随之丧失
【答案】D 【解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有相同的结合部位,A正确;图中非竞争性抑制剂能改变酶与底物结合部位的结构,使酶无法和底物结合,B正确;酶的活性还受温度、pH、重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酶一般是蛋白质,完成催化作用后酶的活性不会立即丧失,还能重复起作用,D错误。
9.如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加酶和物质A的一组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一组更高,则物质A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A错误;加酶和物质B的一组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一组更低,则物质B抑制了该种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底物浓度较低时,三条曲线彼此不重叠,说明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C错误;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只加酶与加酶和物质B的曲线重合,所以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D正确。
10.(2024·福建龙岩一中阶段练习)青霉素酰化酶主要从大肠埃希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中获得,该酶已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和半合成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某科研小组测定了青霉素酰化酶活性与pH和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酰化酶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结构与底物结合有关
B.酶可以通过进食从食物中直接获取,并且一般可多次使用
C.反应体系的pH由2上升到6.5的过程中该酶活性逐渐增强
D.若温度由10 ℃上升到28 ℃,则该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增强
【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合成该酶分子的细胞均为原核细胞,不存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成熟的酶有一定的结构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A错误;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失去作用,故不能直接从食物中获取,B错误;据图可知,青霉素酰化酶最适pH约为6.5,pH为2时,其已经变性失活,反应体系的pH由2上升到6.5的过程中该酶活性不能增强,C错误;温度由10 ℃上升到28 ℃的过程中,该酶活性增强,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逐渐增加,D正确。
11.(2024·山东临沂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健康人的唾液中水分约占80%,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物质,pH为6.6~7.1。下表是在36 ℃下研究唾液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含量(质量分数)对水解反应速率影响的系列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唾液淀粉 酶含量 1% 2% 3% 4% 5% 2%
可溶性淀 粉含量 3% 1% 2% 3% 4% 5%
相对反 应速率 25 50 75 100 125 20 35 50 65 65
A.两实验的因变量是淀粉水解速率
B.两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不完全相同
C.两实验温度由36 ℃降到20 ℃反应速率均降低
D.实验使用的酶和反应物可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在36 ℃下研究唾液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含量(质量分数)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实验一的自变量是唾液淀粉酶含量,实验二的自变量是可溶性淀粉含量,因变量是淀粉水解速率,两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不完全相同,A、B正确;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左右,两实验温度由36 ℃降到20 ℃反应速率均降低,C正确;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分解,实验使用的酶和反应物不可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12.(2024·河北任丘一中联考阶段练习)茶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酚氧化酶能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某实验小组分别在25 ℃和35 ℃条件下,测定了酚氧化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请列举出此实验中的一条无关变量: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若酚氧化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5 ℃,则曲线①是在________(填温度)下测定的结果。35 ℃条件下的实验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加入酚类物质 ②加入酚氧化酶 ③水浴保持35 ℃ ④调节不同的pH ⑤检测实验结果
A.①②③⑤     B.②④③①⑤
C.①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3)两种温度条件下,酚氧化酶的最适pH是否相同?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pH为1和13的条件下,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无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茶加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高温炒制才能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你认为这一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pH 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体积 (2)25 ℃ B (3)相同 两条曲线最低点对应的pH相同 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失去活性 (4)高温使酚氧化酶失去活性
13.下面的三个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因素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
(3)图2中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2所代表的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含量,请在图2中用虚线绘出可能的曲线变化情况。
(5)能否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在以淀粉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催化剂种类 H2O2浓度 pH (2)高效性
(3)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浓度)有限
(4)如图
(5)不能 H2O2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速率会加快,影响实验结果
(6)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对实验的自变量会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