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19:34:47

文档简介

6.夜间飞行的秘密
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给下列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蝙蝠(biān piān) 立即(jí jì) 铃铛(dāng dàng) 系上( jì xì) 荧光屏(píng pín) 障碍物(zhàng zàng)
形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易错的生字词写一写。
义 我能读下面的语段,理解划线词语。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敏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根据课题,我能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阅读课文后,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
拓展资料 查资料,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仿生学。
日积月累 7.学习本课我们知道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可以从课文写法方面提问,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等等。
蝙蝠和雷达
蝙蝠飞行特点
雷达安装依据
第(
)自然段
第(
)自然段
启示(共37张PPT)
夜间飞行的秘密
1
2
3
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筛选整合,分析问题
总结技法,迁移运用
4
聚焦“写法”,突破难点
任务一
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善于提问,不仅是学习的良方,更是成长的阶梯。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下图。
“启示应用”
科学家发现蝙蝠可以在夜间安全地飞行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通读句子。
即使
蝙 蝠
敏锐
障 碍
证明
biān fú

ruì
zhèng
zhàng ài
荧光屏
yíng píng
系铃铛
jì dāng
苍 蝇
cāng ying
蚊子
横七竖八
wén
雷达
驾驶员
jià shǐ



字义:有联属关系的
系列、关系系统、联系
字义:结,扣
系铃铛、系鞋带系领带、系围裙
组词:
组词:
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雷达
是一类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它们白天休息,夜间利用声波来觅食。蝙蝠的“雷达系统”,帮它在黑暗中引导方向,避开障碍并寻找食物。
蝙蝠





nòng
jiū
yán

zhèng
yíng
wén
shù
héng





jià
shéng

shǐ







jià
shǐ
“马”写扁宽,拖住上边的“加”。
“马”写窄长,最后一笔横变为提。
“发现现象”
“分析原因”
“启示应用”
科学家发现蝙蝠可以在夜间安全地飞行
第1到第3自然段
第8自然段
第4到第7自然段
反复地研究了蝙蝠在夜间能飞的秘密
模仿蝙蝠不需要眼睛,利用耳朵和嘴巴配合探路的方法和原理,发明雷达并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梳理文脉
任务二
筛选整合,分析问题
“记”
把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
《夜间飞行的秘密》的作者是谁?
飞机的夜行与蝙蝠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
科学家们是怎么做实验的?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蝙蝠是怎样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
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是什么?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蝙蝠是什么动物?
蝙蝠是怎么飞行的?
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什么是超声波?
“隆隆”怎么读?
…………
阅读课文,把你想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
“筛”
删除那些简单的、容易解决的问题。
如:
《夜间飞行的秘密》的作者是谁?
“隆隆”怎么读?
蝙蝠是什么动物?
提问要提对课文的学习有帮助的问题。
不为提问而提问
“合”
这两个问题关注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可合并。
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是什么?
蝙蝠是怎么飞行的?
类似的问题可以合并
重复问题要合并
VS
“思”
内容
提问角度不唯一
请给记录下来的问题分类,思考有哪些提问的角度。
写法
启示
飞机的言行与蝙蝠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们的实验过程是怎样的?
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有哪些相似点?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生活中,蝙蝠会怎样分辨障碍物和猎物?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任务三
聚焦“写法”,突破难点
提问角度
内容
写法
启示
从写法的角度提问数量比较少,难度比较大。
如何从“写法”的角度进行提问呢?
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1、课文第 4 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许多”呢?
词语
2、引导提问的方式:针对两个“许多”,还能怎么问呢?
①这句话中的两个“许多”可以去掉吗?
作用:从两个“许多”,可以感受到科学家们在实验中设置的障碍多,故意增大蝙蝠飞行的难度。
②这句话中的两个“许多”可以换成“一些”吗?
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1、第 3自然段结尾的疑问句有什么作用?
句子
2、引导提问的方式:针对这个疑问句你还会怎么提问呢?
作用:疑问句一方面紧承上面的内容,引起读者的注意;一方面也为下文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①这一段的结尾为什么要用这个疑问句呢?
②这一段的结尾用上疑问句有什么好处?
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段落
2、引导提问的方式:这段话还可以怎么问呢?
作用:这样的写法就叫“有详有略”,会使文章更简洁精练。
因为三次实验中实验准备都是一样的,后两次的实验结果也一样,所以为了避免重复,作者只对第一次实验进行了详写。
1、同样写实验过程,为什么第 4 自然段写得很详细,而第 5 自然段没有具体来写呢?
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可以从词语、句子、段落等方面进行提问。
角度
疑问词
一般会使用“为什么”“作用”“好处”“换”“详略”等词语。
作用
能够让我们深入地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体会作者详略运用的好处。
任务四
总结技法,迁移运用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1、阅读课文,请分别从词语、句子、段落三个方面,从写法的角度提问。提问时,要求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思考、有答案。
2、默读课后习题《它们是茎,还是根?》,
从写法的角度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问题一 :
第 4 自然段中的“几个”“一个”“一根”这些表示数量的词有什么作用?
作用:
“几个钟头”说明时间长;“一个”“一根”说明了蝙蝠飞行的本领非常高。
词语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问题二 :
第 7 自然段中的“反复”和“终于”可以去掉吗?
作用:
不能。这两个词作者用得很准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揭开这个秘密不易。
词语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问题一:
第 5 自然段中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作用:
这个打比方,特点很相近,与熟悉事物联系,很形象,也很生动有趣。
句子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问题二:
第 6 自然段中,直接说夜里飞行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不是更简洁吗?
作用:
“不是……而是……”这样的句式是为强调课文中的观点,不是我们以为的靠眼睛,突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句子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问题一:
作者写蝙蝠的超声波和雷达的无线电波,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用:
把蝙蝠和雷达的相似的特点非常清晰地写了出来。
段落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问题二: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用:
开头以飞机的夜间飞行引出话题,结尾处回应了开头,写出了答案。使得课文首尾呼应,更为完整。
段落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2、默读课后习题《它们是茎,还是根?》,从写法的角度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一:
用“肥肥胖胖”“圆头圆脑”这两个词有什么好处呢?
作用:
胖嘟嘟、圆圆的很可爱,就像胖娃娃。这样写,突出了特点,很形象,也很生动。
词语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问题二:
为什么要把洋葱和大蒜头一瓣一瓣的比作鳞片呢?
句子
作用:
作者通过一个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外形特点。
尝试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问题二:
第 2 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来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
先总后分,叙述有条理。
段落
请根据本课所学的提问方式,填写下表。
问题清单
课文内容
课文写法
课文启示
①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②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③雷达和蝙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④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①飞机的发明是受到什么的启示?
②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
③生活中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启发的?
①为什么尾段用疑问句,这样些有什么作用?
②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三次实验中值详写了第一次实验?
④为什么课文没有写后两次实验?
提问
步骤
角度
记录
筛选
整合
归类
内容
写法
启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时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整理问题清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通过对课文局部及整体提问的方式来对课文内容做了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样需要大家用提问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一起看到今天的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根据题目提出质疑。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读了题目之后,我想知道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预设2:这个秘密跟谁有关?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所提的这两个问题。
1. 资料补充。
师:大家都读完了吗。你对蝙蝠了解多少呢。
预设1: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预设2: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行。
师: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检索等方法收集了很多与蝙蝠有关的知识,在本篇课文中,科学家们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雷达。雷达是科技产物,同学们,你们对雷达又了解多少呢。
预设: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雷达都有了了解。
2. 生字认读书写
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
蝙蝠 即使 敏锐 系铃铛 苍蝇 证明 障碍物 荧光屏
你们都读对了吗。可以试着多读几遍。我们来看到这几个在书写的时候非常容易写错的几个生字:科、横。
科:首笔是短撇;
横:右部下方的竖要出头;
再来看到这个多音字:系;(课件出示句子练习加强多音字的学习)
师:我们重点指导了其中的几个生字,同学们自己课后再来把其他的生字写一写记一记。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课文,我们可以看到为课文旁边的空白部分提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也可以像这样,边读边提问自己的疑问,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
三、问题清单
大家在读完课文后都提出 了自己的问题,老师收集整理了大家的问题,最终整理成了这样一份问题清单。
小组问题清单
◇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夜间飞行的飞机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的实验?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
……
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我们是从局部及整体的角度来提问的,那看到清单中整理的几个问题,你们能来说一说它们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来的吗?
预设1:前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所以这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
预设2:第3个问题应该是针对课文写法提出的。
预设3:第4个问题应该是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师:看来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自己的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自己能解答提出的问题吗。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提问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深入研讨
上节课在学习时,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梳理我们知道,能够通过课文的内容提问、可以从课文的写法提问,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在上节课我们还整理了一份问题清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解答这些问题。
1.问题1: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点阅读课文的4—6自然段。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几部分,思考为了探索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条件,科学家进行了怎样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一次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行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与嘴有关
总结:科学家做了3次实验。这3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问题2:夜间飞行的飞机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阅读第8自然段,结合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说飞机安全夜航的原理。
预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课件出示相关示意图)
说到了这里,同学们能自己来说一说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吗。
预设:两者的原理是相似的,蝙蝠的嘴巴相当于雷达的天线,蝙蝠的耳朵相当于雷达的荧光屏,雷达是受蝙蝠启发发明的。
师:看来好的问题,是能帮助我们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的。
3.问题3: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引导:参照第一次实验,把后两次实验具体写了出来,同学们对比读一读,交流感受。
预设:由于后两次实验只是分别把第一次实验中的“蒙住眼睛”变成了“塞上耳朵”“封住嘴”,其他条件并未改变,如果再把后两次实验具体地写出来,就会显得重复、啰唆。作者这样写,可以使表达更简洁。
师小结:蝙蝠夜间飞行本身就很奇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也很有趣。课文把第一次实验过程写得很详细,因为后两次实验过程与第一次实验类似,只是条件不同,所以后两次实验写得比较简单。从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有利于我们揭开文章背后的秘密。
问题4: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
师:超声波除了能用来探路,还能用来做什么呢?大家一起来交流吧。
预设1:我知道超声波加湿器。
预设2:我知道超声波洗牙。
……
师小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本节课我们尝试了根据课文的内容提问、从课文的写法上提问、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同学们自己再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5.延伸阅读,尝试多角度提问。(课件出示:教材课后习题中的文章《它们是茎,还是根?》)学生自由读片段,试着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交流这些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
二、拓展延伸
1.简介仿生学(课件出示)。
2.拓展: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向这样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而发明创造许多工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说一说吗。
预设1:科学家根据鲸的外形发明了轮船。
预设2: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
3.课堂小结。
4.结构梳理。
5.课后作业。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科学家做了第二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科学家做了第三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