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8 09: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目录
·作者简介
·学习目标
·古诗朗读
·诗句鉴赏
·情景讨论
·课堂练习
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传说一: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传说二:又相传四千多年前,禹帝南巡,久久不归,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君妃)、女英(湘妃)寻至洞庭湖中,忽闻禹帝已死,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 据晋张晔《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又如李珩《竹谱详录》卷云:“泪竹生于湘九疑山中……” 《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而二妃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后人称此岛为君山或湘山。
君山岛的由来的传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整体意思以及每一单句的意思
3、通过小组讨论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从中正确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1]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融合了。
湖光秋月两相和
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潭面无风镜未磨。
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它是匪夷所思的妙句,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在湖面上洒下一片静谧温柔;清风不来,波澜不惊,澄澈空灵的洞庭湖水,在月光下迷迷蒙蒙,好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作者的目光集中到湖中的小山上。遥望君山,青翠欲滴,恰似盛放在白银盘里的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湖,竟成了一件精美可爱的工艺品。这缩小的夸张,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尽收千里洞庭于眼底。
全诗纯然写景,描写细致,景物鲜明,比喻奇妙,想像丰富。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诗中表现出诗人高扬开朗的精神。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综合赏析
洞庭风光
看完上面这些图片,结合今天学的古诗谈谈你对洞庭美景的感受?从这首古诗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是不是仅是对美景的赞美?
下面请和同学讨论讨论。
填空
1、《望洞庭》的作者是 朝诗人 ,他把洞庭湖比作
2、在诗中,诗人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刘禹锡
白银盘
比喻
选择题--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答案。
下列诗文中不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 )
A.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衔远山,吞长江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描写的是沧海之景)
B
多选题
《望洞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描绘出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下列诗句同
样运用了这一手法的是  
A.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其一》)
课后巩固
1.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下洞庭湖的美丽风光。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在“小本本” 上用几句话写下来。
3.课下阅读孟浩然写的洞庭湖,比较他们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