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年级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练习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练习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11: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儒林外史》练习测试
题序 一 二 三 评卷人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21分)
1.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进是《儒林外史》的中心人物,他把众多的故事连缀起来.表现出了普通七人的精神世界。
B.《儒林外史》塑造了很多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突出表现在对精彩情节的刻画上,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D.《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问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
2.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他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类人物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B.沈琼枝才貌双全,能文能武。文能在南京立足,武能防卫自身。她持重老成,不贪恋荣华,见名流不卑躬屈膝,如沈琼枝拜见杜娘子之时“沈琼枝上首,杜娘子主位”,体现了她不卑不亢。
C.《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因为科举制度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意在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D.《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清代,讽刺的也是封建社会末期腐朽的科举制度,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并提及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及整个社会风气.暴露方方面的黑暗和腐朽.显示出颇有深度的批判和嘲讽力量。
3.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儒林外史》讽刺手法很有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B.《儒林外史》中三名真儒贤士是杜少卿、王德和王仁。
C.《儒林外史》中的“二严”指的是严贡生和严监生,两人是亲兄弟。
D.《儒林外史》第一问中.时知县听了翟买办回复王冕因病拒绝来赴约的说辞之后,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活动,这段自然真实的心理描写逼真地刻画了一个灵魂深处被权势、名利腐蚀的虚伪官吏形象。
4.下关《儒林外史》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儒林外史》所叙故事、人物假托为明代成化、万历时期,实则反映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
B.《儒林外史》中的汤知县为求升官,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
C.《需林夕史》第二十八回中,季苇萧找到了萧金铉,和他一起刻书。
D.“我本赤贫之士.在南京来做了六七年博士,每年积几两俸金.只挣了三十担米的一块田。”这是虞博士的自述。
5.下列选项中不是评价《儒林外史》的一项是( )(3分)
A.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
B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
C.这部作品不仅描写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而且反映了以作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D.老舍先生对《儒林外史》的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6.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下面几个章节介绍了该人物的出场和他人生的三次转折,请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
①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②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③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爰士
④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7.马二先生不愿在“评选”上署上蘧公孙的名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站封面亦非容易之事,就是马纯上自己,全亏几十年考校的高,有些虚名、所以他们来请。
B.这事不过是名利二者。马纯上不肯自己坏了名,自认作趋利。
C.如果把蘧公孙写在第二名,那些世俗人就疑惑刻资出自蘧公孙,认为蘧公孙是个利徒。
D.若把蘧公孙写在第一名,马纯上这数十年虚名就都是假的了。
二、综合创新题(21分)
1.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请任选一张,简要苗述画面呈现的内容(20字以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对选文中周进的“哭”和“笑”产生了兴趣,于是设计了下表,请你帮他完善。(8分)
相关语句 “哭”和“笑”的缘由 探究人物性格及成因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2)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众人帮助周进进考场,他觉得  自己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3.班级举行读书交流活动.请你阅读下面两张读书卡片.回答相关问题。(9分)
读书卡片一
语句摘抄:“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摘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阅读感悟:本段通过语言描写,将说话者热衷科举、痴迷功名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虽未直接评价.但对此人的讽刺却入木三分。除了这类不露声色的描写外,对比、夸张等也是作者增强讽刺效果的常用手法。
读书卡片二
语句摘抄:”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弟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的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冢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你哥是个混账人,你要到底敬重他,和奉事我的一样才是!”
(摘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阅读感悟:
(1)这两张读书卡片中摘抄的文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对匡超人的教导。(2分)
(2)读书卡片一中的“阅读感悟”是就作品讽刺艺术所做的点评.请你从原著中另选一人,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使用对比或夸张手法进行讽刺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匡超人并没有听取读书卡片二中人物的教导,而是走向了另一面。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要概括匡超人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根本原因,作为此卡片的“阅读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段阅读题(58分)
(一)
【甲】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夫人知道,走来劝女儿道:“我儿.你不要恁般呆气。我看新姑爷人物已是十分了,况你爹原爱他是个少年名士。”小姐道:“母亲,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作个名士的 ”说着,越要恼怒起来。夫人和养娘道 “这个是你终身大事,不要如此。况且现放着两家鼎盛,就算姑爷不中进士、做官,难道这一生还少了你用的 ”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乙】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琼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 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1.选文〖甲〗中的鲁小姐恼怒不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乙】中的沈琼枝走离宋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联系原著,说说沈琼枝和鲁小姐的异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原著和选文,探讨作者创作这两个人物的意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 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叫作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荚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二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
1.主考周学道对范进的关照是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进在批阅范进卷子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的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 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甲】话说A自从送了娄太爷回家之后,自此就没有人劝他,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前项已完,叫王胡子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又将一百两银子把B打发过江去了。
【乙】A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 假使连你也带往京里,京里又冷、你身子又弱、一阵风吹得冻死了,也不好。还是不去的妥当。”
1.选文中的A是__________(人名),B是_______(人名)。(2分)
2.从选段【甲】来看,A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儒林外史》中,A还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 从选段【乙】来看、A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整部作品·根据A的性格特征,试探究作者创作此人物的意图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又过了几日,在水西门搭船。到了池口,只见又有两个人搭船.舱内坐着。彼此谈及,鲍文卿说要到向太爷衙门里去的。那两人就是安庆府里的书办,一路就奉承鲍家父子两个,买酒买肉,请他吃着,晚上候别的客人睡着了,便悄悄向鲍文卿说:“有一件事,只求太爷批一个‘准’字,就可以送你二百两银子。又有一件事、县里详上来,只求太爷驳下去,这件事竟可以送三百两,你鲍太爷在我们太老爷跟前恳个情罢!”鲍文卿道:“不瞒二位老爹说,我是个老戏子,乃下贱之人。蒙太老爷抬举,叫到衙门里来,我是何等之人,敢在太老爷跟前说情 ”那两个书办道:“鲍太爷,你疑惑我这话是说谎么 只要你肯说这情,上岸先兑五百两银子与你,”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 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银子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 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
次日早晨,到了安庆,宅门上投进手本去。向知府叫将他父子两人行李搬在书房里面住,每日同自己亲戚一桌吃饭;又拿出许多绸和布来,替他父子两个里里外外做衣裳。
一日,向知府走来书房坐着,问道:“文卿,你令郎可曾做过亲事么 ”鲍文卿道:“小的是穷人,这件事还做不起。”向知府道:“我倒有一句话、若说出来.恐怕得罪你。这事你若肯相就,倒了我一个心愿。”鲍文卿道“太老爷有甚么话吩咐,小的怎敢不依 ”向知府道:“就是我家总管姓王的.他有一个小女儿,生得甚是乖巧、老妻着实疼爱他,带在房里梳头、裹脚都是老妻亲手打扮。今年十七岁了,和你令郎是同年。这姓王的在我家已经三代,我把投身纸都查了赏他,已不算我家的管家了。他儿子小王,我又替他买了一个部里书办名字,五年考满,便选一个典史杂职。你若不弃嫌,便把这令郎招给他做个女婿。将来这做官的便是你令郎的阿舅了。这个你可肯么 ”鲍文卿道:“太老爷莫大之恩,小的知感不尽!”
1.选文第1段鲍文卿说“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这是什么事情 请将其来龙去脉写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看鲍文卿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作品内容写出你的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鲍文卿的儿子是亲生的吗 请简述事情的原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A叫他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A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叫和尚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A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 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A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依旧陪他坐着。他就问道:“方才这小学 生几岁了 ”A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 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 ”A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夕, 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作‘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
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作荀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人姓荀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那里有甚么鬼神!”A道:“老先生,梦也竟有准的。前日晚生初来,会着集上梅朋友,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王举人道:“这话更作不得准了。比如他进过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A。自己坐着吃了,收下碗去。落后和尚送出A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A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宿。
次早,天色已晴,王举人起来洗了脸,穿好衣服,拱一拱手,上船去了。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A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
1.选文中的A是______,当时的社会地位县______。(4分)
2.结合选段内容.选段中的王举人是谁 王举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荀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概括与之相关的两个故事情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举人最后的人生经历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请简要分析其转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最后,A为何得不到像王举人一样的优待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 D
2.D(“《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爿清代”错。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
3.B(B有误,《儒林外史》中三名真儒贤士是虞育德、庄绍光和杜少卿)
4.C(C有误,《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中,是季恬逸找到了萧金铉,和他一起选书,选好之后让刻字匠来刻。季恬逸是南京状元境刻字店的老板)
5.D(D“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是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6.B(①是出自第十五回;②是出自第二十回;③是出自第十六回;④是出自第十八回。据此排序即可。故选B)
7.C(C“认为蘧公孙是个利徒”错误。应该是“认为马纯上是个利徒”)
二、
1.示例一:第一张,邮票描绘的是“两茎灯草”。画面中是一家人围坐在病危的严监生身边,病床上躺着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说不出话来。大家纷纷猜测两个手指的意思,最后赵氏会意严监生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取出一茎后,严监生才咽气。示例二:第二张,邮票描绘的是“王冕画荷”。画面中是从小家境贫寒,和母亲相依为命,给别人家放牛的王冕,看到湖中荷花,自学绘画的情景,后来他终成一代名家。示例三:第三张,邮票描绘的是“范进中举”。画面中是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站在一个庙门口,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对面是他的丈人胡屠户,胡屠户迎面给了他一巴掌。示例四:第四张,邮票描绘的是“杜少卿夫妇游山”。画面中是“平居豪举、仗义疏财”,胸怀坦荡、鄙视陋俗的杜少卿,在那个社会里,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的情景。
2.(1)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2)苦读几十年书,秀才都没考中,看见贡院,触景生情,不觉伤心(3)因为金有余的话又勾起了他的伤心事(4)迂腐可笑,热衷功名富贵,穷苦无蛋用的书呆子;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以及“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3.(1)马二先生  匡太公  (2)示例:刻画范进时,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3)示例:大孝大善、忠厚大义的匡超人在社会的大染缸里逐步学会了权衡,学会了抉择,在权衡和抉择中参悟了利己,变得虚伪狡诈、自私冷漠。如曾经有恩于的朋友潘三身陷牢狱,他却找借口拒绝探视,“自己替朝廷办事要严明赏罚”“怕被上司知道自己进监探视而成为一生官场之玷”。匡超人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三、(一)
1.得知自己的夫婿不通制艺(八股文)不愿意嫁给盐商宋为富做妾
2.相同点:①两人都是才貌双全的佳人;△②两人的婚姻都未能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③两人都有执着的追求,并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同点:①鲁小姐一心艳羡功名富贵;沈琼枝追求做人的尊严、独立的人格,不慕功名富贵。②鲁小姐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恪守封建礼教,对命运有哀怨却又甘心顺从,是贤妻良母的典型;沈琼枝敢于反抗不合埋的婚姻,与压在头上的恶势力做斗争,是冲破封建束缚的叛逆女性。③鲁小姐把自身的幸福寄托在丈夫和儿子能否考取功名上,是传统的依附男性的典型;沈琼枝摆脱了依附的思想,有独立的人格。
3.①作者借鲁小姐痴迷于八股举业,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八股科举选官制对世风、人心的异化之深,影响之广,讽刺 了那些醉心于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丑态,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腐朽。②作者借沈琼枝逃离宋家,独自到南京谋事,表现了作者敢于向封建传统观战,反映出作者对人格独立和尊重女性的追求,赞扬了不贪慕权势富贵、能够洁身自好的人物。
(二)
1.周进非常同情老童生,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童生,他一看范进一种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冗”非常相似,所以特别关照他。
2.周进看了三遍,第一遍不屑一顾;第二遍可怜他,同情他,看完觉得有些意思;第三遍看完叹息,认为是天地间之至文。要试官读了三遍才读懂的文字,恐怕未必是好的文字。批判科举八股应试的制度。
3.科举考对对读书人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旦“鲤鱼跃龙门”就会改变一子生。很多人读书虽然多年考不上,但还是希望通过进学这一最艰难的道路,来变自己的生活地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
1.杜少卿  鲍廷玺
2.①视金钱如粪土,帮助一切需要帮助  乍的人,从不计较此人品行好坏,是一个不盲目慷慨的人。②如:韦四太爷要回家,他送了一只玉环;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他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他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他来借了三百两;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他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张俊民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他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王老爷搬进来住。③薄名,傲视权贵。
3.作者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刍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借这一形象对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
(四)
1.向知府在安东县任知县时,他的上司 按察司认为他不务正业,欲参他,因戏子鲍文卿求情,按察司没再参他,写了一个书子,把鲍文卿送到安东县衙门里去,叫向知县谢鲍文卿几百两银子,
2.纯朴善良、不贪财:不为金钱所动,拒不说情使别人受屈。脚踏实地,凭手艺吃饭:认为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
3.不是。修补乐器的老者倪老爹为生活所迫,把小儿子过继给鲍文卿,取名为鲍廷玺。
(五)
1.周进  童生
2.王惠;他是一个自吹自擂、得意忘形、出尔反尔、势利的小人。
3.后来王惠与荀玫同时考取了进士,王惠让荀玫搬到自己家中居住,并且送银子给荀玫的母亲办丧事,极力笼络荀玫。
4.开始升任南昌太守,极尽搜刮贪污,成为三声太,却嘉奖为江西第一能员。正好遇到江西宁王叛乱,他贪生怕死,毫节操,投降叛军,最后被朝廷缉拿,遇到蘧公孙,得到二百两银子,然后更名改姓,削发出家了。
5.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童生,没有王举人那样的地位。反了当时社会表面繁荣,实则腐朽,科举制残害了文人的社会特点。(意思对即可)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