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08: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伯牙鼓琴
导入
高山流水
背景资料
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它记载了先秦诸子的旧闻轶事、历史故事和传说,为秦国治理国家、统一天下提供了思想武器。
伯牙鼓琴
解题
弹奏
伯牙弹琴。
初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zhōnɡ
xián
wèi
wéi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
初读
朗读节奏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弹奏。
听:倾听。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译文:
翻 译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刚刚。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善哉:好啊。
魏巍:高大的样子。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译文:
翻 译
若: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译文:
翻 译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绝:断绝。
复:再,又。
以为:认为。
世:世上。
足:值得。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译文:
翻 译
“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这是锺子期由琴声引发的联想,既表现了伯牙琴艺的高超,也表现了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
思考
请赏析“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无足”二字。
“无足”二字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伤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思考
从哪里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思考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1—3句)
第二部分(第4句)
讲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遇知音——欣喜
失知音——悲痛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主题思想
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流露出知音难觅的孤寂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再次朗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拓展积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描写友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伯牙鼓琴》。
2.收集表达友谊的诗句。
3.了解高山流水。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