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 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7 11:3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4.4.2《世界的气候》 单元 第4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一门重要的必修通识课。本节内容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还要求学生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气温、降水等方面的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2022新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了解其自然景观的差异。【综合思维】知道气候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的两大要素,熟练判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其气候特征。【地理实践力】能够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人地协调观】能够列举日常生活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气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通过前三节课有关天气、气温、降水等知识的学习,再结合生活经验,学生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并不难,主要难在掌握各种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因此,本节课知识的教学过程需要通过读图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来完成。
重点 能够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并总结其分布规律,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难点
课时 1课时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不同地区的地面景观:热带雨林、温带牧场(新西兰)、极地冰川 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教师陈述】不同地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气候?不同地方的气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地面景观?(承转)你知道造成气候差异有哪些因素吗?【学习活动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88,读图4.26【问题引领1】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学生自主学习】……(略)【教师陈述】①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一般来说,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就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就低。②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也很大。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全球降水整体由低纬向高纬减少。【小结规律1】纬度位置既影响气温,又影响降水, 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问题引领2】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回答略)【教师小结】①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塔里木盆地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而北京距离海洋较近,气候相对湿润。海陆位置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②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温差变化较小;距海远,降水少,温差变化较大。【小结规律2】海陆位置影响降水,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问题引领3】许多高大山脉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植被垂直分异明显,为什么?(2)在内陆地区,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很大,为什么?【学生自主学习】……(略)【教师陈述】①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②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小结规律3】地形地势既影响气温,又影响降水, 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承转)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工农业生产、体育运动等产生深刻影响。【学习活动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89-90页【问题引领1】(1)说说不同气候对我们生活(衣食住行)、农业生产的影响。(2)说说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略)【教师陈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人们的生产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比如,我国南北方由于气候的差异,造成耕地南田北旱,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居民主食南米北面,传统交通方式南船北马。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南方游泳、北方滑雪等等。【问题引领2】气候异常对人类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略)【教师陈述】有时候,气候也会发生异常,如洪涝、干旱、寒潮、台风等,也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甚至造成灾害。【问题引领3】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略)【教师陈述】①工厂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空气污染。②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造成气温升高。 看课文,听讲解,细思考。看课文,听讲解,细思考。分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心得看课文,听讲解,细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纬度位置的角度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地形地势的角度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图析图,联系生活,互相探讨,说出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气候异常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课堂练习 课文P89页,认识气候的主要因素。(2)课文P90页,认识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学练结合,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世界气候的影响因素,依据七年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乐于表现的特点,采用先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依据学到的方法活学活用,循序渐进,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认识世界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打好基础,该讲的内容要讲透;二是把握难度,课程标准未要求的内容不随意扩充;三是突出方法,在活动式课文中,要适时适度地安排运用各种图标、数据分析气候事物和现象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