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 认识“茎、柄”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茎、柄”等生字,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茎、柄”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信息说清楚爬山虎脚长在哪里,长什么样的, 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4.能抓住爬山虎的脚爬墙时的变化情况,说清楚它是如何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
1.能抓住关键信息说清楚爬山虎脚长在哪里,长什么样的, 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2.能抓住爬山虎的脚爬墙时的变化情况,说清楚它是如何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难点:
1. 能抓住爬山虎的脚爬墙时的变化情况,说清楚它是如何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质疑导入
1.(PPT2)孩子们,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植物,知道它的名字吗?(生:爬山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课文:爬山虎的脚。(PPT3)“虎“是生字,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书空,虎,很威猛,横勾的勾像老虎的尖牙,不能丢。“几”写得宽一些,扁一些,请你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2.学贵有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样的疑问呢?
(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在哪儿?2.又是怎么爬的呢?……).大家都会学习,一读课题就想到了这么多的问题。
二、任务一:抓住课题,梳理脉络
1看课题,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生:爬山虎的脚)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PPT4)(指生说:3-5自然段)课文还介绍了什么呢?(生: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2.咦,大家这时有没有新的疑问呢?(生: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它的叶子呢?)师:真好,你能从文章的写法上进行提问。知道原因吗?暂时不知道,可以在第二自然段旁边打上问号。要解决大家的问题,我们先来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
三、任务二:品词析句,学习“观察”
叶圣陶爷爷小时候和你们一样,也有这样的疑惑。瞧,(PPT5)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原来他只知道爬山虎,现在他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
(PPT6)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思考: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爬山虎的脚以及它怎么爬介绍清楚的。
用“——”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词句,用“~~”画出爬山虎怎样爬的词句,并写写批注。(可以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或者产生的疑问)
师巡视指导。
1.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也是我们同学看课题留下的疑问,找到答案了吗?指生读。
(1)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来画一画。(PPT7)板画,看,这就是爬山虎的一根茎,它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茎,后鼻音,读准它。伸出手来,跟我写,横撇一笔写成哦。再看,这是爬山虎的叶子,连接叶子和茎的部分,我们称为叶柄。柄,也是后鼻音,伸出手,一起书空。在学习单上写一写这两个字。
(2)(PPT8)爬山虎的脚呢?长在什么位置?在这儿?这儿?还是这儿?哦,应该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我该怎么画呢?像树枝一样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一样,又直又柔软,细丝头上还有个小圆点呢。看,细丝是嫩红的,多可爱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你也拿起笔画一画吧。(PPT9)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PPT10)
(3)你觉得作者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介绍得怎么样?指生说。(用词准确,比喻生动)是的,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叶圣陶爷爷的写作密码,你们看,这一段,作者通过细致观察爬山虎的脚,介绍了脚的位置、样子、颜色,表达多么准确生动啊。(板贴:准确生动的表达)
四、任务三:方法指导,深化感悟
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呢?同学们已经用波浪线画出了这些句子。请你拿出学习单,在圈内填上爬墙动作的词语,括号里填上爬墙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请你来说一说。评价:是的,你找到了“触、巴、拉、贴”这四个动作,让我们当一回爬山虎,一起来感受一下。
小爬山虎们,要开始爬咯。伸出你的一只脚,先触着墙。“触”和“碰”“撞”不一样,动作很轻,很小心,很敏锐的。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巴”要用劲哦,可千万不能掉下来,掉下来不几天就枯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哦!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不掉下去。再爬的话,就必须再长出一只脚。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你能说说吗?
是的,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啊!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爬山虎爬墙的视频吧,一定要仔细观察哦!视频看完了,请你像老师一样,用上这几个动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说准确。
评:你来试试,你已经能学以致用了。
你更了不起,用好了这几个动词,还加上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PPT15)引读: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作者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看图,PPT你感受到什么?(很有力量)
哪怕它逐渐变成灰色,也不容小觑。所以,作者说“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牢固什么意思?结实、坚固。作者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呢?生:作者动手去拉了。
(PPT16)在第三自然段作者说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对比第四段最后一句,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作者一开始说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后来又说像蛟龙的爪子呢?)你能回答他的疑问吗?
是的,要联系上下文来思考,当作者为了让我们明白它的样子时,就把它比成蜗牛的触角,而当作者想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力量时,又把它比成蛟龙的爪子。作者的比喻是多么生动形象啊。
五、学法迁移,感受变化
爬山虎脚的这些变化是作者一下子就发现的吗?不是。除了这两个比喻句,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是观察了一段时间的呢!(“以前、今年、不几天、后来”等词语说明作者观察了很长时间)
总结:是啊,作者想要发现爬山虎脚的秘密,不但要经过细致的观察,还要经过连续的观察。板贴:连续细致的观察
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啊!初读课题时的疑惑,都解决了吗?
还记得第二段旁边的小问号是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但是却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呢?)
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继续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六、作业布置
下面请看课后作业(PPT19):
1.给家人介绍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2.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