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苏教版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下苏教版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3-03 18: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设计
执教者:广西梧州市龙圩中心小学 黎欣
教学目的:
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到计算规律的“有趣”。
在探究两位数乘11,以及“头同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过程中强化对规律的感知和探究能力。
教学学情分析:
这是一次探索规律活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对计算内容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教材分四段编排。第一段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和11相乘的计算规律。引导他们发现原来的两位数和积之间有什么特点,并用竖式验算。通过相应的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两位数乘11计算规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二段引导学生探索十位相同且个位相加满十的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规律。让他们发现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验证用确认规律。21·cn·jy·com
第三段是在第二段的基础上,引导(a-1)×(a+1)与a×a之间的关系。这部分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和比较,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进一步积累探索规律的学习经验,锻炼数学思维。www.21-cn-jy.com
第四段引导学生回顾上述探索规律的过程,总结说说自己的体会,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探索学习的特点,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2·1·c·n·j·y
教学重点:
经过探索规律的过程,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法、学法: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
活动探索:一个两位数乘11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先用竖式计算,再分别把积的每一位是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比较。
2 4 5 3 6 2
× 1 1 × 1 1 ×1 1
2 4 5 3 6 2
2 4 5 3 6 2
2 6 4 5 8 3 6 8 2
观察每个算式里的积与第一个乘数有什么特点?
(1)积个位的数与原来的两位数个位的数一样;
(2)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百位上的数一样;
(3)积十位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的计算规律
一个两位数乘11,积十位和百位上的数与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相等;积十位上的数是这个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向前一位进一。(可简单地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应用规律计算,并用竖式计算验证。
23×11= 64×11= 59×11=
活动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
活动探究:你能找出下面每题中乘数的特点吗?
22×28= 35×35= 56×54=
观察每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我们称这两个数为“头同尾合十”。22×28、35×35、56×54都是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相乘。21教育网
“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
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
应用规律计算
15×15= 43×47= 69×61=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三、(a+1)(a-1)的乘法算式与a×a的乘法算式的关系
24和25和26之间相差1,他们得到的积相差1 。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算式中都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你觉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还难不难?而且非常有趣,只要我们注意仔细观察去发现规律,用不同的算式去验证规律,最后总结规律并吧规律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计算做得又对又快。21cnjy.com
五、课后作业
15×15= 25×25= 35×35= 45×45= 55×55=
65×65= 75×75= 85×85= 95×95=